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 有福之州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娱乐 > 正文

想当年|《三毛从军记》:总有一些电影,长大了才能看懂

2020-02-09 15:55  澎湃新闻   - 

编者按:这里是一个怀旧剧场。
 
《项脊轩志》里讲,“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求学时代,大家可能都背过这么一段。但是,当你能读懂这段话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你长大了。当然,也有可能,是你老了。
 
人生大概就是这个样子。总有一些东西,拥有的时候我们什么也不明白。等明白过来的时候,岁月已经没有了回头路。这种错位,很有可能会贯穿我们的一辈子,尤其是,下半辈子。
 
《三毛从军记》海报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三毛从军记》(1992)不是记忆中的那个样子呢?我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小时候,每当电视上开始重播这部电影的时候,自己总是忍不住多看两眼。原因很简单,把本片的任意一个桥段挑出来,都挺好笑的。
 
但后来有一天,当我又一次看到电影的结尾,心脏仿佛被什么击中了。三毛站在一排排十字架前,抗战终于结束了,整个班只有他活着回来了。
 
旁白接着说道,“结束了动荡的军旅生涯,等待他的是……”话没有说完,留给所有观众的,却是难以言表的感受。
 
也就是从那一天起,我也意识到,自己再也没有办法做一个无忧无虑、逍遥自在的少年了。
 
《三毛从军记》剧照
 
这,大概就是一部经典文艺作品的力量吧。它能让处于不同年龄段的观众,看出不一样的东西来。还能在不一样的时代,让人产生不一样的思考。
 
当然,这首先要感谢导演张建亚。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描写的是一个在街头流浪、乞讨的苦孩子。原作者的本意,是通过三毛的悲惨遭遇,控诉旧社会的不公和黑暗。然而,张建亚用极为大胆的笔法,彻底改写了这个故事。
 
三毛的人物形象,不再是被动、无力,相反,他和我们所有人一样,拥有了生命意识,想要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点点意义。
 
影片开头,大人物就发了话:“要以无数的无名华盛顿,来造就一个有名的华盛顿;要以无数的无名岳武穆,来造就一个中华民族的岳武穆。”于是,三毛决定精忠报国,去参军,成为真正的“岳武穆”。
 
《三毛从军记》剧照
 
三毛的幻想里,自然有调侃的成分。但是,这不正是无数小人物的梦想呢?只是,我们都很少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对一个有名的华盛顿来说,无数的无名华盛顿到底算什么?
 
显然,三毛是没有把这个问题想明白的。当然,更有可能的是,他根本就没有想过。于是,他报名参军的时候,自豪地称自己是“武穆”,在别人眼中,却只是一个“五毛”。显然,三毛从来就不懂,对这个世界来说,自己有多么不重要。
 
当兵的日子,大体上是快乐的。后来,三毛和战友们深入腹地,靠着口技杀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看上去,三毛说不定真能立下奇功,成为一位真正的“岳武穆”。
 
《三毛从军记》剧照
 
可结果呢?首长们在会上争吵起来了,接下来,就是“再议”,就是再议论议论,再研究研究,再商量商量,再比较比较,再思考思考,再看看,再想想,再等等,等等等等……
 
三毛和他的战友,就这样被遗忘了——“八年了,别提他了。”
 
小时候,只觉得变成了白毛的三毛实在是滑稽可笑。也许,那时我们都没领悟到,自己并没有比三毛强到哪里去。
 
不是吗?三毛自以为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可实际上,他的命运根本就掌握在那些在会上争吵的“大人物”手里。
 
那么,那些“大人物”就能活得自由自在、有恃无恐吗?
 
师长很欣赏三毛,把他留在身边。这也给三毛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结果呢?他的工作成了给师长烧水点烟擦鞋,给师长太太洗衣服,还要伺候熊孩子。旁白安慰三毛——非常时期嘛,一切都是爱国。
 
《三毛从军记》剧照
 
可谁想得到呢?整天沉迷于花天酒地、胡吃海喝的师长延误了军情,被停职查看。此时,师长才醒悟过来,他也不过是个“小把戏”。于是,他饮弹自尽,却在报纸上被称作“民族魂”。一场热闹的葬礼,无非说明了一点——我们啊,全都是“小把戏”罢了。
 
地位低微如三毛,一时春风得意如师长,都只是一套看不见摸不着的庞大系统里的一个环节。缺了这个环节或者那个环节,地球都会接着转。被历史铭记的,终究是那个有名的华盛顿,而不是无数无名的华盛顿。
 
为了配合这个没有道理可讲的世界,本片的艺术风格也变得天马行空起来。被车压死的人变成了纸片,人撞上了玻璃以后留下了一个人形,训练官被手榴弹炸成了焦黑的模样……描写的是残酷的社会和战争,但本片充斥着的,却都是漫画式的镜头。
 
曾经,我以为,这就是本片的“笑果”,也是吸引我不断重温本片的重要原因。可是,当我终于和卡夫卡笔下的甲虫、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相遇的时候,我仿佛被闪电击中。
 
三毛生动又滑稽的表情背后,不就是这个世界的荒诞吗?从一开始,《三毛从军记》就不是一部儿童电影,又或者说,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部儿童电影。
 
可不是吗?这个世界总是试着讲述一点看似高深、难懂的道理,可实际上呢,生活总是荒诞到根本无法把握的地步。就像那个水上劳军的舞台上下,一面是壮士出征的悲壮场景,一面是军官脖子上悄悄升起的望远镜。一切严肃的,都被消解,一切崇高的,都被揭穿。
 
而这股荒诞的感觉,也从电影的文本内,弥漫到了文本之外。本片的主演贾林,能把三毛演得如此出神入化,俨然是一代天才演员。但现实是,他不过是中国影坛上的无名之辈。二号人物的扮演者魏宗万,是真正意义上的“老戏骨”。依我看,他塑造的司马懿,要比吴秀波版本强上不少。可要不是后者的人设崩塌,谁又会真的把历史当回事呢?
 
《三毛从军记》剧照
 
最要命的还是,《三毛从军记》里的“黑色幽默”,就此消逝在了江湖上。导演张建亚,在新世纪后,拍过主流商业电影,也拍过主旋律电影。平心而论,他把任务完成得都不错。但那股子对世界的嘲讽劲儿,显然是已经找不回来了。
 
或许是因为在拍电影这件事上,张建亚更注重质量,总之,他的知名度远不如陈凯歌、张艺谋等人。更有意思的是,同样是拍了喜剧片,张建亚和冯小刚比起来,也不在一个等量级上。
 
但更值得玩味的是,喜剧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从来就不高。这恐怕不是电影本身的问题,而是中国观众对喜剧电影的理解出现了某种偏差。或者可以这么说,时至今日,许多中国观众也不那么心甘情愿地接受一种观念,那就是这个世界是没有办法被掌握的。
 
周星驰的《喜剧之王》、今年初重映的《美丽人生》,都把生活的悲剧掩藏在了滑稽的外壳下。可别忘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正如卡夫卡所说的,能够在残酷的境遇下还不忘自嘲,这可是十足的勇气。
 
但好像,我们恰恰缺少了一点这样的勇气。三毛在电影里的梦想是什么呢?除了成为大英雄岳武穆,就是生儿育女,好好享受一把天伦之乐。但我们都知道,就算是想要实现这看上去不算离谱的人生理想,对三毛来说也是奢望。我们都知道,电影结束之后,他要迎接的人生,将会是什么样的。
 
《三毛从军记》剧照
 
“八年了,别提它啦”。既然不敢面对,只好假装看不见——还是,不提了吧。但《三毛从军记》,在中国电影史上,是不能不提的。因为它让我们知道,勇敢碰撞生活的真相,才是文艺作品的使命。
 
小人物终究只是小人物,小把戏终究只是小把戏。银幕上突然出现的那个“完”字,瞬间就把我们拉回了现实。今天,我才明白过来,这个可笑的三毛,不就是可笑的我么?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奥斯卡预测与看点:《寄生虫》《1917》齐头并进
下一篇:致力讲述完整多元电影史 奥斯卡博物馆将落成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