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娱乐 > 正文

英美各界清算种族歧视旧账,《乱世佳人》也遭下架

2020-06-12 05:11  澎湃新闻   - 

5月25日,乔治·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单膝跪颈八分钟,酿成悲剧。之后全美各地,乃至全球开始出现反种族歧视的街头抗议活动,至今仍未平息。而在社交媒体上,各种网络抗议呼声也是此起彼伏。与此同时,在这场转型正义中,由美国演艺圈蔓延开一场清算种族歧视旧账的运动:不是看你如何选边站队,甚至不是看你如何表态,而是你过去说过些什么、做过些什么,不论是红极一时的明星,还是留名影史的经典,都无权获得豁免。
 
三部旧片被重新审视
 
有三部上映多年的电影,最近因为这一波抗议活动,重新成了新闻焦点。
 
2014年,非裔女导演艾娃·德约列(Ava DuVernay)拍摄了关于黑人民权运动的电影《塞尔玛》(Selma),该片获得不少媒体好评,但只拿到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创歌曲两项提名。德约列没能拿到最佳导演奖提名,主演大卫·奥伊罗(David Oyelowo)和卡门·艾乔戈(Carmen Ejogo)也都没能拿到演员奖提名,成了2015年那一届奥斯卡被人诟病为“奥斯卡太白”的理由之一。
 
《塞尔玛》海报
 
上周,大卫·奥伊罗接受英国媒体访问时旧事重提,爆料称《塞尔玛》之所以没能获得奥斯卡评委青睐,原因在于该片在纽约举行首映礼时,剧组成员身上穿了一件写有“我不能呼吸”(I Can’t Breathe)字样的T恤衫。
 
“六年之前,《塞尔玛》上映正巧遇上了埃里克·加纳(Eric Garner)被谋杀的新闻。所以首映式上我们都穿了这么一件汗衫,以示抗议。结果就有奥斯卡评委打电话给负责制作发行我们这部电影的公司,质问我们的几位制片人说,‘他们是吃了豹子胆吗,敢做出这种事情来?这不是在故意挑事吗?’还有一些评委则表示,‘我们是不会给这部电影投票的,因为他们不该在那种场合做出那样的事来。’所以说,《塞尔玛》在被大家看好的情况下,没能再进一步,这就是部分原因所在。”
 
随后,导演德约列也转发了这段访谈内容并附上了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千真万确。”而当事的另一方、主办奥斯卡奖的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官方推特账号,也做出了回应:“艾娃、大卫,你们说的,我们听到了。这是不能接受的错误。我们保证,我们会改进。”
 
而在另一边,2011年上映的电影《相助》(Help),伴随着这一波波抗议活动,该片自从6月1日在奈飞平台上线后,点击量便一路蹿升,成了过去几天里点播量排行榜的第一名;但另一方面,随着看的人越来越多,提出质疑的声音,也变得越来越响亮。
 
《相助》海报
 
该片根据白人女作家凯瑟琳·斯托克特(Kathryn Stockett)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讲述上世纪了六十年代美国南方家庭中几位黑人女佣的生活状态,揭示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种族歧视与不公平现象。该片当年上映时曾获得媒体一致好评,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奥克塔维亚·斯宾塞(Octavia Spencer)还凭此片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但如今时过境迁,有不少影评人和媒体记者都批评该片美化了所谓“白人救世主”的形象,并未能如实呈现黑人的真实想法,搞得还是“种族调和”的老一套。事实上,当时获得最佳女主角提名的《相助》主演维奥拉·戴维斯(Viola Davis)早先就曾表示过,自己很后悔接演了这部电影。“弄到最后,这部电影并没有让大家听到那些女仆的心声。”她在2018年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曾如此说过。 
 
日前,有份参演该片的白人女演员布莱斯·达拉斯·霍华德(Bryce Dallas Howard)也在其社交媒体主页上发文承认:“《相助》这部电影,故事纯属虚构,而且是借由一个白人的视角来讲述的故事,创作时候占据压倒性优势的又都是白人叙事者。我们可以翻篇了。”她转而推荐了《第十三修正案》(13th)、《矢志不移:美国民权运动1954-1985》(Eyes on the Prize)、《我不是你的黑鬼》(I Am Not Your Negro)、《正义的慈悲》(Just Mercy)、《塞尔玛》、《守望者》(Watchmen)、《有色眼镜》(When They See Us)和《马尔科姆X》(Malcolm X)等影视作品,认为这些“以黑人的生活和故事为核心,以黑人主创为核心的”作品,更能帮助观众“了解民权运动、私刑、种族隔离这些事情以及它们对于当下美国人的持续影响”。
 
最后,因这场抗议运动而被波及的名气最大、上映时间也最久远的影片就是《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就在刚刚过去的6月9日,华纳兄弟决定下架旗下在线视频点播平台HBO Max上的这部经典老片。虽然海蒂·麦克丹尼尔(Hattie McDaniel)凭借在片中饰演爽快直言又对郝思嘉呵护有加的奶妈玛格丽特一角,荣膺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成为奥斯卡历史上首位获奖的非裔,但自这部以南北战争中南方一边为背景的影片诞生以来,一直为人诟病有美化奴役制之嫌。6月9日,《为奴十二年》的编剧约翰·里德利(John Ridley)在《洛杉矶时报》上发文,再度提及该片在处理有色人种角色上的各种问题,并呼吁HBO Max下架该片。而之后HBO Max迅速做出反应,可说是对约翰·里德利,也是对近期这场反种族歧视抗议运动的回应。
 
《乱世佳人》海报
 
发文力挺种族平权运动,昔日不当言行反被扒
 
看过美剧《欢乐合唱团》(Glee)的观众,肯定忘不了剧中歌艺出色的瑞秋·贝瑞(Rachel Berry)。从第一季开始,她就是合唱团的队长,是公认的合唱团天后。高中毕业后,她有幸前往百老汇发展,一段起起落落之后,重新回到小镇母校,担任了合唱团指导老师的工作。可以说,整个六季《欢乐合唱团》,瑞秋·贝瑞这个角色贯穿始终,是全剧的灵魂人物之一。
 
饰演瑞秋·贝瑞的是1986年出生的犹太裔演员丽亚·米雪儿(Lea Michele),她本来就是百老汇童星出身,转战荧屏后凭借《欢乐合唱团》拿过电视艾美奖和美国金球奖的提名,之后又发唱片,还是《时代》杂志评选出的2010年全球百大人物之一。
 
凭借《欢乐合唱团》走红的丽亚·米雪儿
 
不过,她头上的光环在过去十数日间,已由原本的璀璨夺目迅速变得黯然无光。其个人形象一落千丈,事业发展也惨遭打击,闯荡演艺圈二十多年的辛苦积累,已彻底瓦解冰消。而这一切的起因,就是近期的这场反种族主义抗议活动。
 
随着抗议活动的愈演愈烈,普通民众都纷纷在社交媒体上表明立场,身为好莱坞一员的丽亚·米雪儿,自然也不会忘记借此机会抒发自己对于黑人平权运动的支持。“乔治·弗洛伊德遭遇了不公。这事并非孤例,一定要给这种事彻底划上一个句号。黑人的命也是命。”5月29日,米雪儿在个人推特账号上写下如上文字。乍一看,似乎毫无问题,完全政治正确,也贴近广大美国民众的当下呼吁。
 
不料,帖文一经发出,立即引来了一位昔日同僚的回应。曾在第六季《欢乐合唱团》中饰演高中女生简·海伍德一角的非裔女演员萨曼莎·玛丽·维尔(Samantha Marie Ware)回帖称,她永远都不会忘记该剧拍摄期间米雪儿带给自己的“有如地狱一般的”痛苦回忆。“你还记得吗?你跟所有人都说过,如果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在萨曼莎戴的假发里面拉一泡屎。”
 
如此恶毒言论,立即招致网友的强烈反应。确实,米雪儿饰演的瑞秋·贝瑞一角,在剧中有时候也会有一些行为乖张,惹人生厌。但谁都知道,那是虚构的情节。可谁又会想到,生活中的她,竟然还有这样不为人知的一面。而且,因为萨曼莎·玛丽·维尔的非裔身份,在矛盾激烈的当下,米雪儿当初的霸凌行为,很快就被上升到了种族歧视的高度。甚至就连过往因为业务合作而与米雪儿成为好闺蜜的歌手爱莉安娜·格兰德(Ariana Grande)也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取消了对她的关注和互动。
 
面对汹涌民意,米雪儿只能迅速发帖表达歉意,但她坚称自己压根不记得有过所谓的“在假发里拉屎”的言论,而且还用到了“为人不成熟”、“难相处”等说法来替自己开脱,结果也不出意外地被视作态度不够诚恳,道歉缺乏诚意。随后,原本请她担任形象代言的“哈罗生鲜”(HelloFresh)蔬果配送平台也选择做出切割,宣布停止合作关系,而且还颇有盖棺论定意味地给她贴上了“种族主义者”的身份标签。
 
不过,也有曾与米雪儿有过长期合作的《欢乐合唱团》剧组成员表示,她的错误言行不可原谅,但是否确实属于种族主义者,其实不应轻易下结论。毕竟,自萨曼莎·玛丽·维尔爆出猛料之后,又有多位曾在百老汇舞台或是电视荧屏上与米雪儿有过合作的演艺圈人士公开指出,米雪儿此人私下里确实盛气凌人,很难相处。因此,究竟是有选择性的针对非裔施行霸凌,还是无差别地耍大牌,爱欺负人,恐怕就真只有米雪儿本人最清楚了。但无论如何,经此一事,丽亚·米雪儿的人设已彻底坍塌。此时正身怀六甲,预产期就在今年的她,即便产后重出江湖,还能否为演艺界所容,恐怕要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事实上,近期美国演艺圈里因为主动发文力挺抗议运动而惹出事端来的,远不止丽亚·米雪儿一位。迪士尼旗下付费电视频道Lifetime,过去几年曾做过一档名为《舞蹈妈咪》(Dance Moms)的真人秀节目,讲的是一群小女孩在舞蹈教师艾比·李·米勒(Abby Lee Miller)指导下磨砺舞技的故事,而她们那些望女成凤的母亲,也都在剧中和这位舞蹈老师有不少的互动。
 
近日,为响应社交媒体上发起的抗议活动,艾比老师也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发了黑屏画面,向枉死的弗洛伊德等非裔表达哀悼。但她的发文却惹来了《舞蹈妈咪》第八季中一位非裔小舞者的母亲发文怒批。
 
这位家长表示,艾比老师曾当面对她有过言辞羞辱,而且还暗示其女儿之所以能加入这档节目,纯粹是为了起一些种族多元化的点缀意义,并非因其真有舞蹈天赋。此言一出,其他家长纷纷作证,逼得艾比老师只得出面道歉,但她也辩称自己的种族歧视言行,并非出自仇恨,而是源于无知。很快,Lifetime频道宣布,立即终止与艾比老师的一切合作。原本,电视台已为她度身定制了又一档全新的真人秀节目,而且已经拍好了一些素材,计划本月就要播出。
 
发文发出祸来的,还有美国著名喜剧团体“第二城”喜剧团(The Second City)。“第二城”喜剧团的名字,乍一听或许还有些陌生,但这家以芝加哥为总部,运营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喜剧团体,在美国却是鼎鼎大名,培养过包括比尔·莫瑞、“王牌大贱谍”迈克·迈耶斯、史蒂芬·卡雷尔、蒂娜·菲、艾米·波勒等一大票好莱坞举足轻重的谐星,业界地位显赫。
 
5月31日,剧团官方推特账号发文,表示支持这场抗议活动,却招来多位过往成员的转发外加严厉批评。他们指出剧团方面长期以来对于非裔演员的支持不够,甚至有歧视打压之嫌。不久,拥有剧团一半股份的首席执行官安德鲁·亚历山大(Andrew Alexander)宣布辞职,并且承诺接替其职位的,一定会是一名有色人种。在辞职信里,76岁高龄的亚历山大为剧团内部存在的种族歧视问题感到抱歉:“不搞种族主义还不够,你必须要旗帜鲜明地反对种族主义才行。显然,我们剧团并没能做到这一点,这也是我今生最大的失败之一。”
 
著名喜剧团体“第二城”首席执行官安德鲁·亚历山大
 
新闻媒体负责人因表态失当被迫辞职
 
除了演艺圈外,与其关系紧密的媒体圈,也因为针对近期抗议活动的表态迎来了一波批判潮。
 
首当其冲的是好莱坞颇具分量的专业媒体《综艺》(Variety)的主编克劳迪娅·艾勒(Claudia Eller),她已暂时离任该职位,事情的缘起在于她表态支持这场非裔抗议运动的一则声明。这则声明在网络上遭到了一位供职于其他媒体的亚裔女记者的抨击。后者直称《综艺》杂志内部一直存在白人至上的问题,很不愿意给少数族裔公平机会。
 
《综艺》主编克劳迪娅·艾勒
 
该位亚裔女记者的话招来了克劳迪娅·艾勒的一个词回应——“怨妇”。此举激起了《综艺》内部工作人员的强烈反弹,少数族裔员工批评主编女士不该如此回复批评意见,事情闹到了出版集团大老板罗杰·潘斯克(Roger Penske)那里。手握多家美国主流媒体发行权的他,怒批艾勒“不该与人为敌,而应多多倾听,让更多不同的声音被听到才对”,并且宣布让她先放两个月大假,暂时停止一切职务。
 
近期经历人事变动的美国主流媒体,《综艺》远非唯一。上周三,《费城调查者报》(Philadelphia Inquirer)执行主编斯坦·维熙诺夫斯基(Stan Wischnowski)也从自己服务了二十余载的报社走人了。辞职的起因,是之前一天他们报上一篇题为《建筑物的命也是命》的专栏文章。该文由曾拿过普利策批评奖的建筑艺术专栏作者茵佳·萨弗隆(Inga Saffron)撰写,旨在呼吁抗议者别再损毁沿街房屋,以免“给费城的核心区域留下巨大黑洞”。没想到这个不知是由她本人还是编辑部拟定的文章标题,酿成了大祸。
 
批评者认为,这种将房屋被毁的物质损失与非裔生命所受威胁等同起来的做法,这种将“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口号胡乱挪用为文章标题的做法,不可原谅。很快,《费城调查者报》内部就有不少记者和编辑(约30人,占全报社200多名员工的15%)站出来发起抗议,并在上周三那天集体请了病假,最终成功逼使主编辞职走人。
 
《费城调查者报》受争议的标题
 
在致报社的一封公开信里,这些抗议员工写到:“我们已厌倦了他们所说的这种要把正反两边的东西都给讲出来的做法,因为这些问题,明明就不存在所谓的正反两面。”这句话,或许也适用于同期发生在《纽约时报》的编辑离职事件。
 
上周三的《纽约时报》社论对页版上,刊载了美国共和党议员汤姆·科顿(Tom Cotton)写的一篇文章。这位保守派政客呼应特朗普总统当时的观点,主张要出动军队来平息乱局,结果犯了众怒。原本还在用“发表此文不代表我们赞同其观点,欢迎大家来辩论,真理越辩越明”等理由为自己辩解的《纽约时报》,不到一天就抵挡不住汹涌澎湃的批评声浪,在上周五公开做了道歉,还连带让负责社论版的编辑辞职了事。
 
从道理上来说,《纽约时报》的社论对页版,并不代表报社官方立场,不属于报社社论,以往也多采用外界来稿,有着和报社社论唱对台戏的意味所在,意在表现《纽约时报》等美国左派媒体包容并蓄、欢迎辩论的开放立场。但在批评者看来,处在目前这个火烧火燎的关键时刻,本就容不下什么自由辩论的空间了,况且,汤姆·科顿的观点压根就属谬论,贵为《纽约时报》,根本就不该给其发表的机会。
 
英国各戏剧学院被指说一套做一套
 
除了演艺人士和新闻媒体之外,近期招来外界批评的,还有不少英国的戏剧学院。6月2日,牛津戏剧学院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要与全世界范围内所有正在同种族主义作战的人团结一心,今天也好,今后的每一天也罢,黑人的命也是命。”
 
岂料,很快就有从这里毕业的非裔学生跟帖留言或是转发评述,指出自己就读该校期间,就因为肤色差异而遭遇过不公待遇。毕业后已在英剧《9号秘事》中有过演出机会的非裔男演员迪泼·欧拉(Dipo Ola)控诉:“这是一种系统性的种族歧视,由上至下,渗透各处。而且最主要的问题还在于,没人对此负责,犯了错也可以逍遥法外。”
 
此外,利物浦演艺学院、英国皇家戏剧学院也都在发文支持抗议运动后,遭到了学生与校友的反驳。他们愤怒地指出,校园内从领导到教师再到白人学生,常有种族歧视言行出现,而且黑人学生即便提出问题所在,也很难获得重视。“一定要有人承担责任才行。你们不能一边这么做,一边还在骗人说自己关心黑人的命啊。”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怪你过分美丽》:娱乐圈是这样的,又不只是这样
下一篇:韩剧《双甲路边摊》:给有故事的人斟杯酒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