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乐队男孩》(1970)海报
不能说《乐队男孩》的上演改变了当时的同志处境。它只是移风易俗的一小股力量,戏剧本身的魅力却奇迹般地未随时间衰减。1970年,剧本第一次被拍成电影。五十年后,Netflix再次将它搬上银幕,老瓶装新酒,顺利跨越从舞台剧到电影的藩篱。Netflix版《乐队男孩》(2020)海报
电影的大部分镜头完成于迈克尔(吉姆·帕森斯饰)的纽约公寓。公寓分成三个空间:露台、客厅和二楼卧室、浴室。镜头一刻不停地跟随众角色游走于不同的空间,制造远多于戏剧舞台框景的空间层次。加上角色闪回的记忆,众人进入公寓前的行踪,空间的多变和视角流动令扁平屏幕的单一主景不再单调。《乐队男孩》截图
影片的主要魅力,仍然来自它的戏剧原型——封闭的小空间,逐渐加入的角色们,靠语言推进的情节。情节的核心张力不是“谁做过什么”及“将要发生什么”,而是“谁扮作什么”以及“他的真正自我是什么”。剧本通过不断地情感挤压,榨尽这群风流同志的魅力。他们一个一个高调登场,浪涌有多高,后来跌得就会有多惨。《乐队男孩》截图
进入主要情节——迈克尔和众同志伙伴为哈罗德(扎克瑞·昆图饰)庆生之前,先是一场他和唐纳德(马特·波莫饰)的二人戏。他们互相调侃对方,试探性地进行了一场关于什么是“模范同志”的讨论。是像迈克尔,职业大概是电影编剧,尽管最近景况不佳,依然生活奢靡,品位绝佳;还是像唐纳德,如今过上简朴生活,辛苦工作拿45美元的周薪,不拖欠任何账单。聊到后来迈克尔渐入佳境,半真半假地发表了一通关于“荒废人生”的演讲。他似乎讨厌自己,亦自我怜惜,沉醉其中,话毕期待掌声。吉姆·帕森斯 饰 迈克尔
有人配合,有人不愿意,脆弱的和平被打破。同时被打破的,还有吉姆·帕森斯给我们带来的“谢尔顿”错觉。前三分之一的影片中,帕森斯扮演的迈克尔温和、幽默、自恋、神经质,非常聪明(不用说),眼前俨然又一个“谢尔顿”。然而情绪变化的伏笔早已埋下,二人戏中他说过,“酒精会让我变得有攻击性”。《乐队男孩》截图
进入高潮,迈克尔提议的派对游戏,是专为孤独者设计的。他让每个人给自己爱过的人打电话,有人立即拒绝,有人真的拨通了。这场戏最使人共情,因为和同志身份的关系最小。前半场时而闹剧,时而喜剧的喧嚣沉淀下来,一场豪雨把他们浇回客厅老老实实地坐着。《乐队男孩》截图
艾伦到底是不是同志,他为什么情绪崩溃,电影中始终没有交代。这个谜像同志生活中众多谜团的缩影,慢慢啃咬着他们。派对上每个人的一生中,会有多少次揣测别人的取向和心意,探寻自己真正的所欲所求?来源: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64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