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官方海报
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大众电影》杂志,1950年6月1日创刊于上海(后迁至北京),是新中国成立后诞生的第一本电影期刊,后作为国内发行量最高的艺术刊物,受到国内外人士的瞩目。展览活动现场
本次展览,以展现“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贡献”为策展主题。从新中国成立后17年间《大众电影》编辑出版的307期杂志的封面封底中,选取100幅红色经典电影的剧照和海报,每幅剧照和海报按《大众电影》杂志出版时间编年排列展出,并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1950年第1期 封面 创刊号《团的儿子》(又译《小英雄》)
根据苏联著名作家卡捷耶夫(1897-1986)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团的儿子》(Сын полка),是解放后上海电影译制片厂译制的第一部外片。电影刻画了一位苏联的“小兵张嘎”式的小英雄,原为1946年拍摄的黑白影片,1950年国内引进配音版。而由该片改编的小说和连环画“小人书”,则一直出版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可以说陪伴了好几代人的童年。《大众电影》的创刊日正是当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是以选用“小英雄凡尼亚”的电影剧照作为封面,也体现出中苏间“同志加兄弟”般的友好关系。值得一提的是,其时书写印刷依旧采用“从右到左,竖向书写(刊名)”的传统样式。后经专家提议,官方才定规为“从左到右,横向写就”并延续至今。1959年第17期 封面《青春之歌》
《大众电影》创刊号发行量并不多,但没有想到读者太过热情,创刊号就一印再印,总印数达数万本,之后印数更是逐年增长。1961年之前为半月刊,后改为月刊。此次展厅中呈现的1959年第17期封面,为电影《青春之歌》剧照:谢芳饰演的林道静身着蓝褂红衫,面向党旗庄严地举起左手宣示,“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终于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一名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电影改编自杨沫的同名长篇小说,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由崔嵬、陈怀皑执导,谢芳主演。1959年第17期 封底《海鹰》
第17期同期封底为电影《海鹰》剧照:王心刚饰演的人民海军鱼雷艇艇长头缠绷带,身着海魂衫,英俊的面庞上露出胜利的灿烂笑容。该片以建国初期“8·24”海战175艇的英雄事迹为创作蓝本,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首部海战题材电影。八一厂著名导演严寄洲受命执导,包括王心刚、王晓棠、张勇手、刘江等在内的主要演员,亦是当年厂里的演艺骨干。这两部电影均在1959年,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片”上映。1963年第3期 封面《冰山上的来客》
1963年第3期封面为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剧照:维吾尔族女演员阿依夏木,饰演“冰山美人”古兰丹姆(配音 向隽殊)身着民族服饰,姿容俏丽。电影于1963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发行,由赵心水执导,梁音、阿依夏木、谷毓英等人主演,曾获196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小百花奖”的最佳导演奖。电影为了展现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一面,特为创作了五首歌曲,其中《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怀念战友》堪为经典,被传唱至今。而那句台词,“阿米尔,冲!”更成为那个年代青年男女追求爱情的真挚表达。1963年第3期 封底《野火春风斗古城》
第3期封底为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剧照:王心刚饰演的八路军游击队政委潜伏在日据城市,不同于《海鹰》中的战士扮相,王心刚在片中身穿长衫,蓄须背头,颇有一种人到中年的沧桑。电影该片改编自李英儒的同名长篇小说,依旧由八一电影制片厂严寄洲执导,王晓棠、王心刚主演。《大众电影》杂志增刊,《经典画页回眸-封面封底307期画册珍藏》
值得一提的还有,在展厅正中还摆放着一本《大众电影》杂志增刊,《经典画页回眸·封面封底307期画册珍藏》。赠刊收录了《大众电影》杂志自1950年6月创刊至1966年7月总计307期的封面和封底,616页全彩印刷 ,每一幅画页边侧附有简要的文字说明。画册图片珍贵,装帧精美。此次展览选取的100幅红色经典电影的剧照和海报正是由该书中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