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艺术 > 正文

当下美术教育重心在哪里——Futurelab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述评(四)

2019-12-27 12:41  艺术中国   - 

打开思路,用双手与材料对话

文/凌敏

在同一个博览会上,要把6岁以上的儿童和本科以上的专业人士吸引过来、要把大众的好奇心和小众的专业志趣照顾周全,那是不容易的,而这么做的目的是要将不同类型的人对未来的畅想汇聚到“未来实验室”这个平台上,从而达到预期效果,这种做法在业内很少见。在上海西岸举办的“未来实验室(Futurelab)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有两个非常大胆而又必要的创举:一个是工作坊。在短短7天内开了28个工作坊、上了76节互动课;另一个是将中小学美术教育纳入博览会交流展示。用国际学术标杆来比对未来主人翁的状态。做这种联结也出人意外,难怪国内外各参与学校和机构对此抱有浓厚兴趣。

对这样的博览会,该从哪里把握它的重点呢?首先是工作坊。看看这个博览会开办的工作坊有哪些内容、哪些类别,这些工作坊办在博览会上又有什么意义。据统计,在短短一周内博览会开办的工作坊有28类,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参与者从6岁幼童到16岁少年,从大学生研究生到教师和专业人员,分布很广。其中来自国外名校的工作坊有19类、23位导师。这些工作坊基本上都有明确的主题、活动方式和参与者要求。相比之下,国内学校带来的工作坊则没有那么多那么细的要求。这些工作坊与相应学校与机构的展位合成一体,各自以醒目的方式布置在西岸艺术中心的三个展场内。而各家带来的课程和参与者要求虽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指向,那就是“三公”意识:公共环境、公共利益、公共审美。这跟我们认知的“美术”教育和大多数人的美术观有很大不同。

为期七天的工作坊课程密集,信息含量很大

何以见得?要理解这一点,可以看看工作坊名目和参与者情况。据统计在23个有完整信息的工作坊中,从6岁幼童到18岁以下少年,有9个工作坊可以参加。在四个类型的参与者中占了近四成。这是人数最多的群体。从生活家园到环境科技、创意灵感,主题很广。而相关课程及参与者要求如下,《创意灵感课程(6-12岁)》、《我们的家(6-16岁)》、《餐桌(6-16岁)》、《蜂巢学习(6-16岁)》、《与材料对话(6-16岁)》、《迷你的我(6-16岁)》、《可循环利用垃圾袋(14岁及以上)》、《杜尚和受他影响的艺术家价(有当代艺术基础的高中生、艺术学生、艺术家,需15岁或以上)》、《制作机器人艺术(年龄9岁以上、18岁以下学员需家长陪同)》。对照这个名目,可以看出我们现在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传递的信息和关注面有哪些不同。

而在工作坊的四类参与者中,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群体,那就是大学生和研究生。这群人占比近四成。相关课程及参与者要求如下,《话语设计:失调和散播(设计师〈产品、HCL、图像、服务〉和设计教育工作者,18岁以上)》、《服装设计:公共时尚的形成(18岁以上无艺术背景)》、《使用人工智能进行创作(18岁以上对AI艺术感兴趣)》、《谱写未来创意的设计叙事(18岁以上对AI艺术感兴趣)》、《通过有趣的互动接触历史和文化(本科及以上学历学生)》、《馆藏作为学习和协作的催化剂(本科及以上学历学生)》、《实践成就研究:通过创造性的实践产生新知识(本科及以上学历学生)》、《关注未来:塑造世界的创作型研究项目(本科及以上学历学生)》。一些学校之所以推出这样的工作坊,显然认为这是大学生和研究生踏入社会前需要掌握的技能。

在人们心里时尚是一种姿态,不只是时装

为大学生开设的工作坊,与少年儿童的工作坊注重社会大环境和长远未来相比,要现实许多。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在工作坊的四类参与者中还有两类,一类是为已经工作的专业人士包括中学教师开办的,一类没有提要求,是为大家服务的。这两类合计占二成。为专业人士开设的课程有,《排版:探索字体结构与设计(具备Adobe软件基本技能的人员)》、《抽象与非线性叙事:Zine的制作(具备Adobe软件基本技能的人员)》、《素描、雕刻、飞溅、滑动:声音艺术教学的数字方法(对教学法和声音感兴趣的人与中学教师)》。另外《共生与协同:表演和纯艺中的交互与合作(未提要求)、《书写图像(未提要求)》、《如何教授艺术学生创意编程(未提要求)》。这些工作坊显然是针对社会需求安排的。

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将这些工作坊名目和要求列出来并进行分类统计,是因为从中不仅可以看到国外艺术学校,特别是一些历史名校对艺术、艺术教育的看法、预期和教学与科研的着力点是什么,可以看到这些学校与社会的广泛联系,更能够由此体察他们的教研人员和学校管理团队并不是墨守陈规的人,他们的前瞻性和对未来世界的关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超前的。尤其是在重点领域,对高端人才的举用不惜工本。比如,只培养硕士以上人材的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他们为6-12岁孩子开办的《创意灵感》工作坊,推举的导师居然是学院研究生课程高级导师和学术带头人。这是很有深意、很有用心的。

参加博览会的中小学美术老师在交流展展板上签名留念

相比之下,我们现在的艺坛上有不少“大师”,对现实漠然、对未来冷淡,喜欢耍怪,做的东西空洞苍白,还自诩为创新突破。这除了有个人原因,也跟过往的艺术教育理念陈旧、知识面狭窄有关。尤其是有些人好像很注重历史,喜欢向后看,在并不完整的历史遗存中寻找出路。然而,这是出路吗?事实上,“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是古训。现实生活中有那么多波澜壮阔的现象需要关注,反射到个人内心也会有很多感受值得内省。那种奇怪现象就像一页旧书早晚要翻过去。这就跟本次博览会的另一个重要看点——《上海市中小学美术教学作品交流展》以及来自中小学美术教育第一线的教师积极参与有关了。

在本届博览会上,三个展场呈现的几乎都是国内外高等艺术院校的实验性艺术与设计项目,有许多是前沿行、概念性课题。如,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未来一百年的飞行”等等,就是这样。而唯独在三个展场中,用了最大一个展位来呈现223件来自上海40所中小学校的美术教学作品。这其中大部分是由学生创作的,也有一些是在上海市美术教育教学研究基地进行教师培训时由教师创作的。从这些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看:内容方面,主要以人物画居多,包括肖像及生活场景画,另外还有一些静物画,一些想像画,一些卡通动漫和手工作品;形式方面,主要有水粉水彩画、版画、水墨画、素描、卡通连环画、彩色泥塑等手工作品。这些来自上海市中小学生之手的参展品与其它展台呈现的未来气息形成巨大反差。这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对照。

异想天用纸板来构建的未来城市的工作坊

那么,反差在哪里呢?在解析之前先听听参加这次博览会的美术老师的看法。有老师反馈说,工作坊非常吸引人,涉及的体验内容丰富,拓宽了自己的思考维度。也有人说,工作坊把艺术和自己连接起来,老师更像是在做心理引导,给出材料和导向,结果却是千千万万,这种体验很解压。这些美术老师虽然说的是工作坊,但参照的却是自己的教学。那么,到底有什么反差呢?其一是内容,从孩子们的作品看不见当下的真实。其二是形式,看不见新媒介在作品上的运用。其三是观念,只有过去的影响看不见未来的憧憬。总体来说,目前的美术教育可能还停留在画“术”上,基本上是技能传授。但即便是技能教育,其核心也不在传授技能,而在技能要表现的对象,特别是对象的形、色、神关系。而这层关系在数字与新媒体技术下,它的视觉感知与呈现已经多元化多样化了,在很多地方已经替代了传统技法,因此如何利用新旧媒介来理解和表现对象以及对象的形、色、神关系,这才是美术教育的关键。

孩子们是工作坊的主角,更是未来的主人翁

如果再做深入比较,可以发现,如上所说的三个反差最后都可以归结为一个词的区别,那就是美术与审美的区别。美术教育重在传统的“术”,而审美教育不仅讲“术”,更强调学生的审美体验与创造。这次博览会让200多位来自上海不同类型的中小学美术老师直接听到、看到、感受到世界一流艺术学校的校院长们和工作坊导师们的想法、看法与做法,它的启示意义是一下子难以评估的。而诚如中小学美术教育作品展前言所见,这次展览提供了一个契机,让大家共同来探讨,如何为孩子们创设生动情景,去涵养美感、激发创意,建立向善向美的价值观。这是不是一个改变美术教育观的信号?本届“未来实验室(Futurelab)”博览会如果能起到这样的作用,那么它也就成功了。(本文作者为Futurelab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主创,图片提供:Futurelab)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西湖十景”穿上身 浙江传统工艺展秀出非遗时尚风
下一篇:全国美展出现不少“照片画”中国画创造力哪儿去了?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