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阗本土文物、图像的考察研究,与19世纪末国外探险家对于西域的探险、对文物的掠夺是紧密相联的。1893年法国人杜特义·德·兰斯(Dutreuil de Rhins)、费·格勒纳尔(F·Grenard)的考察团在西域探险时经过和田,在约特干等地收集了一批陶俑、陶器等文物带回欧洲展出,引起了时人对和田的注意。
德国人勒柯克(Albert von Le Coq)带领的德国第三次吐鲁番考察队于1905至1907年间在新疆考察时曾进入和田考察,所得文物被德国为柏林民俗学博物馆收藏。1927年4月成立的“中瑞联合西北科学考察团”在徐炳昶和斯文·赫定的带领下于1927至1935年对内蒙古、甘肃、新疆等西北地区进行了包括地质学、历史学、考古学在内的多学科考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考察团员多为各个领域的精英力量,我国考古学家黄文弼、瑞典考古学家伯格曼(Folke Bergmann)都参与其中。随着对于大量遗址的清理和初步发掘,考察团在考古上面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绩。1929年他们来到和田,考察团按照和田的河流、水文对沙漠中的遗迹进行调查,黄文弼在其著作《塔里木盆地考古记》中详细地记载了对“和阗北沙碛中的遗迹”、“达摩戈一带古址”、“克里雅河及喀拉墩”等遗址的考察状况。发表了当时对买里克阿瓦提佛寺遗址、喀拉墩遗址等的挖掘报告,并附上部分文物图片。
晋代舞伎图壁画 策勒县达玛沟佛教遗址博物馆藏
壁画以铁红色为主,人物线条优美刚劲,柔韧舒展,极具于阗佛教绘画的特征。
除了以上著名探险家、大型考察队外,还有大量西方探险者和文物贩子先后将和田列为新疆探险的重点对象,在这里进行文物收集和考古调查活动。如1903年美国人克罗斯比(O. T. Crosby)、亨廷顿(E. Huntington);1907年芬兰人曼涅尔海姆(C. G. E. Mannerheim),1914至1915年俄国人奥登堡(S. F .Oldenburg)、1928年德国人特灵克勒(E. Trinkler)、德·特拉(H. de Terra),1934至1938年德国人费尔希纳(W. Filchner)等等。国外探险家们所劫掠的文物分藏于伦敦、不来梅、纽约、圣彼得堡等地的博物馆。
此地的宗教绘画主要有壁画、木板画两种形式,壁画多为千佛图像、单身立佛像、多面多臂神灵像、骑马人物、供养人等。木板画则分为横式、竖式两种,横式主要为故事画,重要的诸如“蚕种东传”和“鼠王传说”故事画等皆出土于丹丹乌里克。还有达玛沟水系的喀达里克遗址,依然是斯坦因在此处遗迹进行了系统的发掘。此地寺院的年代与丹丹乌里克相近,从遗址中清理出的唐代钱币也能证明这一点。出土文物有壁画、泥塑、梵文及古吐蕃文文书、彩绘木板画残片等。壁画的题材主要有千佛、位于寺院墙下部的供养人坐像,此外还发现了毗卢遮那佛壁画。对于此地壁画、木板画的研究主要是英国学者威廉姆斯夫人(J·Williams)在其博士论文“The Iconography of Khotanese Painting”中对画面中的尊像进行了身份的辨析,现辨明身份的约有20余幅。
此外,位于喀达里克附近的达玛沟水系的巴拉瓦斯特遗址,同样由斯坦因进行考古挖掘而获得大量佛像碎片、丝绸、木简等物,其中包括采用晕染手法绘制的菩萨壁画。1928年德国人特灵克勒也探访了此处。所出文物主要保存在大英博物馆、印度新德里博物馆和德国不莱梅海外博物馆。德国学者格洛普(G· Gropp)在“Archäologisches Funde aus Khotan,Chinesisch-Ostturkestan”一书中发表了藏于不莱梅海外博物馆的162片壁画,其中相当一部分出自巴拉瓦斯特遗址。此地壁画题材非常丰富,主要包括多臂神灵、毗沙门天王、毗卢遮那佛、单身佛像或菩萨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