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家简介
Introduction of the artists
自序
文/马海方
我是个平实就不大爱说话的人,写东西这事儿也实属是赶鸭子上架,我说句心里话,宁可画上几张画,也不愿写这几百字。可是,出书总是得有点文字,我就写点大白话吧,说说我对我自己的画的看法。
我画“北京风情”已过二十个年头了,可总感觉越画就越画不够。这期间经常有人问我,“你是怎么想起来画这个题材的?”我想这要从我上美院的时候说起。那时国画系教我们人物画的是姚有多先生和卢沉先生。姚先生强调的是要多画生活中的速写。卢沉先生要求的是用各种绘画技法表现你对生活的感受。两位先生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的课上都放有他们自己的作品,让我们观摩。当时对我影响最深的是卢沉先生的两组人物画,一组是“没骨”方法画的屈原等文人形象,文人画味道很足;另一组是用勾线上色的方法画的京城街头人物,看了这两组人物画,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毕业创作的时候,我把这两方面融合为一体,搞了一组风情人物画,那个时候是我就对人物画方面的创作有倾向,但那个时期我并没有太多的关注绘画技法方面的运用。
在人美社工作期间,编了几年《中国书画》杂志后,对太多画家在绘画创作题材的重复性较有看法,记得当时美协领导曾提到过对创作上的雷同的几句话“花鸟儿松竹梅,人物藏傣维,山水黄三桂”,就是提醒画家在创作上要有自己的特点。脚下自有千条路,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画什么?怎么画?”我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
艺术来源于生活,我是一介平民。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北京的百姓,北京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一些平民的生活状态、生活态度,都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老北京的大杂院里,胡同街口最普通的人,在我看来都像一幅画,我喜欢他们的处世为人之道,我热爱他们的勤劳、质朴、善良、幽默、豁达,我要把我生活中所听、所见、所想的都表现出来,我认准了在胡同里生活的人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过去、现在,在画面里应该是能让更多的人关注的。
从在美院学习的时候,我就养成了速写本不离手的习惯,大量的街头速写让我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了一定的把握;艺术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我笔下的人物都在写实的基础上做了适度的夸张,尤其是画过去的老北京人物,为了让画面更增添几份情趣;在笔墨上,借鉴山水上的用笔用墨,在构图上直接用连环画插图的构成。但我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又感到要表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仅仅以水墨为主的传统画法还远远不够。特别是表现浓郁的民族风情,热闹的集市庙会,节日的喜庆欢乐、民间的婚丧嫁娶的场景等等,如果没有鲜艳的色彩,就缺少那种特有的气氛与活力。因此我通过反复的实践、摸索,大胆的采用水墨与重彩相结合,阔笔重彩。渐次形成色足墨饱、色墨结合的重彩写意风格。我不忌讳别人说我“俗”,我的笔墨是用来真实的表达我自己真实的感受。我认为,创作出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固然须具备才华、功力、经历、素养等等诸多因素,但其出发点却必然是真情,没有真实感情的绘画创作就没有生命力。
最近,我又请朋友刻了几方印,“得和乐”,“苦乐自知”,“有滋有味”,“大大咧咧”,“平常心”,我这个人和这些大概印文差不多。
▼
作品赏析
Appreciative Remarks
乐在其中图 136cmx68cm
金秋十月乐子多 136cmx68cm
老北京天桥旧景大金牙拉洋片图 136cmx68cm
星期日的早晨
遛个弯儿
拉硬弓图 136cmx68cm
烤白薯图
聚棋图 136cmx68cm
书福图
童趣
得大自在笑口常开
旧京风情私塾图 136cmx68cm
福从天降图 136cmx68cm
旧京风情吹糖人图
马海方 对联 136x34cmx2
马海方劝学诗136x34cm
马海方 春晓 136x34cm
马海方 江南春 137x68cm
马海方 李唐画诗 137x6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