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艺术 > 正文

疫期笔记|何怀硕:避疫豹隐随笔

2020-06-25 08:13  澎湃新闻   - 

年近八旬的中国台湾地区知名学者、艺术评论家何怀硕在几个月的疫期幽居生活中,感叹“生命极珍贵,却也极卑贱”的同时,也惊觉当代人生普遍一味向外索取物质满足与感官享乐的价值取向。“全球各国面对疫情挑战所做的回应,暴露了由不同的文化、认知、风尚、社会制度、政府管治的能力与民众的行为种种复杂的因素所造成大不相同的结果。其中社会是否平等、公平?生命是否受到尊重?领导者的态度与作为如何,均逃不过天下人的审判。”
 
“独立的追求是向内的自我提升。向内追求,磨砺个人的心智,读书思考之外,也还有许多动脑又动手,有意义的追求。”在疫期幽居这一特殊时期,作者还自己动手从事木艺、改造了居屋内装的设计。
何怀硕在书房
 
何怀硕书房中的对联《闭户即是深山》联
 
一百二十年前的庚子,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清政府被迫签下“庚子赔款”,是中国近代的伤疤。今年二零二零年,是另一个不祥的庚子。不料再加上新冠之疫自年初袭来,大家多躲在家中“藏而远害”,这在古人雅称“豹隐”。
 
这几个月的幽居生活,对于天下大势,每天在媒体上目睹耳闻,免不了有许多感想。独自啜苦茗,任浮想,夜深人静,信手写随笔。
 

 
一九一八年有西班牙大流感。虽然名叫西班牙,却起自美国。那一次死亡在五千万到一亿之间。今年新冠肆虐,全球至六月初已经近七百万确诊,死亡已数十万,而且还天天在增加中。这个疫灾,也是百年不遇,范围更广,全球几无幸免。虽然现在医学比百年前强得多,但距免疫或确治尚远。
 
1918年大流感期间,西雅图警察站在的一条街道上,戴着由红十字会制作的防护口罩。©National Archives
 
美国奥克兰市政厅在1918年用作临时医院,美国红十字会的志愿护士在照顾流感患者。©Edward A. "Doc" Rogers / Library of Congress via AP
 
全球各国面对疫情挑战所做的回应,暴露了由不同的文化、认知、风尚、社会制度、政府管治的能力与民众的行为种种复杂的因素所造成大不相同的结果。其中社会是否平等、公平?生命是否受到尊重?领导者的态度与作为如何,均逃不过天下人的审判。文化风尚也发生影响。东方尚节俭,多储蓄;西方奢华浪费,寅吃卯粮。两者灾情有所不同,良有以也。
 
欧美最发达、富裕的所谓“先进国”,较诸亚洲及其他地方,甚至被视为开发中的国家,其抗疫表现大不如,确诊与死亡人数也多得多。尤其特朗普任总统的美国,到六月初确诊人数已一百七十五万,死亡者超过十万。媒体说,死亡的美国人,比美国韩战、越战、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等战死的相加人数更多。全球灾情最惨重就是美国。也恰好是特朗普口口声声骄人的这个口号:美国第一。
 
形容真相大白,一句“水退了,才知道谁没穿裤子”,极生动而透彻。
 

 
为什么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灾情更惨?因为贫富极端悬殊,社会不公,一切资源只有金字塔尖端的少数富人方能享有。平民与黑人,买不起健保。当瘟疫大流行,染病者立刻以千万计,广大中、下层人民立即面临险境。所有人道、人权的“普世价值”都变成空话。医院、病房、医护专家、防护器材、药物、呼吸机从来没有为大众储备,面对大量病患,立刻捉襟见肘,连口罩都短缺。欧美不是物资富裕,科技发达吗?但这些“先进国”机关算尽,平时只制造高利润的产品。精密、犀利的杀人武器,如战机、战舰、导弹等等,以及种种昂贵的商品,如名车、手机等获利丰厚者。一般民用物资,那些劳力多,污染环境,价格低廉的东西,“先进国”不屑为。所以当大量病人涌现的时候,我们看到,纽约缺少医护用装备,只能用垃圾袋代替;呼吸机极缺少,供年轻患者都远远不够,年长者便只能放任死亡。美国此疫死亡者以年长者、有色人种、下层大众、贫民等弱势者为多。大多数病人是因无医而死。新闻报导,纽约哥大与NYU青年学生被号召去陈尸间做义工,每二分钟死一人,他们悲悯孤独死者,与之握手道别,不顾受感染,而流泪满面,精神濒临崩溃的惨况。遗体堆放无地,教堂一隅,街边冷冻柜或货柜,尸满为患。来不及火葬者,在纽约郊外挖长沟,如禽流感的牲畜集体掩埋。全球都看到这些镜头,令人心碎,也令人心惊。
 

 
美国纽约用冷藏卡车搬运尸体,图片来自央视
 

 
我记得书架上有一本叫“为何要社会主义”的书。找了许久,后来找到,原来只是一篇文章,不是一本书——这篇文章是爱因斯坦所写的《为什么要社会主义?》,爱氏文中主张采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这篇文章最后收入他晚年的文集之中,代表他一生不变的主张。
 
美、英、法、意皆高度资本主义国家;德国虽也资本主义,因为有来自东德的领导人默克尔,就大不相同。这回德国表现最佳。社会主义不是洪水猛兽,其实就是中西自古所追求,不同动物弱肉强食,真正的人道主义。古代中国的大同篇,国父的天下为公,提倡仁爱、民本与社会主义等主张,简单说,“人的社会”,就要远离表面是自由市场,公平竞争,其实是文明化妆的野兽世界。所谓“民主”、“自由”,必有名无实。特朗普的狂傲无知,倒行逆施,美国超过十万冤魂有多少应由这个制度与狂人负责?这次美国的大悲剧,或将是美国盛衰的转折点。
 

 
生命极珍贵,却也极卑贱。这次疫灾,欧美“先进国家”许多人因没有得到医疗而死,固令人悲悼。确诊时急速单独隔离,不久,许多人孤独在自宅、特别病房或养老院单人房中死去,临终时与亲人、子女、好友隔绝,无声无息而去,连最后一面都不可得;更不忍想到这些人奋斗一生,遗物不及处理,后事不及交代,遗嘱不及写,亲爱的人不能告别,这些不幸的亡魂,岂料到其人生终局的命运,竟是如此潦草与残酷。更无从知道万千不幸者里面有多少人是各行各业各界的英才,顿时赍志而殁,当有绵绵长恨。我多次看到这些新闻影片,最惊痛而叹息不已,想及死者已被荒谬的现实所埋没,他们顿时丧失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失去自己的世界,含冤成九泉之客;他们是被现实之恶压为赍粉,去为明日更不公不义的帝国垫底。他们必不甘倏然无声的消失,但,谁为他们代言?西方富国自以为是人道、人权的维护者,此刻所呈现的是何等虚伪与空洞!
 

 
我惊觉当代人生普遍一味向外索取,向这个已经相当被美国化的庸俗世界去求取物质的满足与感官的享乐;当代人普遍无意也不知应向内去追求,追求那个人类心灵、智慧创建的精神世界。到中外古今哲思、学问、智慧、知识、艺术、文学、科学……如天高海深的宝库中去汲取、学习,不断提升人生的精神境界。许多新世代普遍没有这个意愿与理想,这令人对未来的世界忧心。大多数人以为纸本的书与文字是过去遗留的古董,都将被淘汰。五月底台北敦南诚品结束,六月二日台北联合晚报停刊。其实,所有纸本报刊书籍都奄奄一息。这不是时代的进化,而是文化的渐渐沦亡。这与物种的不断绝灭消失,大自然不断被破坏,人类生存受威胁,都是警讯。此次疫灾初起,游戏机被抢购一空;台北有娱乐场所因群聚感染而遭取缔;有人为庆生群聚唱卡拉OK,因失火烧死六人;不准上酒廊、舞厅、打麻将、吃火锅……只能在家隔离,许多人痛苦难当;欧美不肯戴口罩,认为口罩妨害个人自由,不准去海边游泳、晒太阳、参加宗教聚会、私人派对便都是违反人权。使人惊觉全球新世代几乎都只向外求取物质的、感官的享受。害怕独处,贪爱娱乐与享受,不再勤奋用功,不再重视独立思考与反省的能力。大家追逐时潮,盲目依循科技产品所设定,所诱导的意识形态、人生态度、好逸恶劳偏感官的生活方式。网路、讯息、动漫、影片、贴图、聊天……。这一切都使人被动遵行,很难发挥主动;也使感性超越理性,思想简单,个性不彰,判断力与表达能力下降。社会文化不断向粗浅、低俗、普罗大众化方向发展;讯息传播极快捷,所有的人同一性提高,也即平庸化。追求精神的境界,心灵与智慧,在当代被视为迂腐、保守。这是人类品质的大危机。二十世纪有“失落的一代”,现在或可用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 1931-2003)的名著《娱乐至死》,称当代为“娱乐至死的一代”吧。
 
《雨巷》 何怀硕 1984年作品
 
《失去的故乡》何怀硕 2011年
 
年轻时候开玩笑说:“我不怕坐牢。只要有书,有纸笔,正可以好好用功,所以坐牢无惧。”独立的追求是向内的自我提升,耐不住孤独与刻苦,不会有任何成果。向内追求,磨砺个人的心智,读书思考之外,也还有许多动脑又动手,有意义的追求。譬如园艺、居住环境的改造、食物的改进与烹调技巧的学习,健身与医药的研究与实践等等,都属个人向内的追求。
 
我在这次避疫蛰居,形同豹隐的日子中,除了读书、写作,还自己动手调整、改造居屋内装的设计,使空间利用更合理,书籍、资料文书的储存保管更有条理,也使居室各处彰显自己的风格特色、美感与趣味。而要使环境能配合不同时期的需要而不断调适,很难时时请木作师傅,只能自己动手。我喜欢做木工已数十年,在其中得到极大的乐趣。我的老友都深知此事,称赞这个土木匠了得。今年利用避疫时做木工,而且甚有成果,也可说是“因祸得福”了。
 
何怀硕在书房从事木艺

 
何怀硕书房一角
 
近日许多地方都逐步脱离疫灾,但美洲、欧洲、印度等地还未可乐观,特朗普的美国,灾情稳坐第一,又加上自五月底种族歧视的暴动,至今还未退烧,已引发全球性骚动,正方兴未艾。看来21世纪,难有安宁。
 
(二零二零年六月八日在台北涩盦)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走进波洛克、奥斯汀的故居,看个人空间与艺术创作
下一篇:故宫六百年鉴赏⑮|明清名家笔下的端午:从天中佳景到午瑞图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