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年探索创新非遗技艺,芒康弦子舞传承人次仁旺堆——
一把琴 一生歌(解码·文化遗产赋彩生活)
本报记者 徐驭尧
核心阅读
50多年前,次仁旺堆和藏族传统乐器弦子结缘,从此难以割舍。
次仁旺堆不仅传艺,还创作超过百首新的弦子曲,并且一首首录制成唱片。琴声再起,乐器的生产销售也带动了乡亲们致富。古老技艺,散发出新的魅力。
走近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盐井镇一处小院,闻得管弦咿呀。叩门,乐止,一个穿着朴素的老人拉开大门。
“我就是次仁旺堆。”上下打量,实难相信这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芒康弦子舞的传承人。
“能请您演一曲吗?”记者试着询问。老人径直坐下拿起琴,摆起姿势就拉。琴有两弦,琴面色彩鲜艳,这是藏族传统乐器弦子,藏语里也叫比旺。
乐声一响,气势自生,拉着琴的次仁旺堆异常专注。口中哼唱的,是他唱了几十载的芒康弦子歌。
改良编排,古艺奏新曲
次仁旺堆对这把琴的爱,似乎与生俱来,他也说不明白。
他今年64岁。第一次动琴,已经是50多年前的事了。
次仁旺堆的父亲和叔叔都会拉弦子。看着叔叔挂在墙上的琴,次仁旺堆的心像被挠了一样。趁着叔叔不在,他搬来椅子,把琴从墙上拿下来。一番轻拢慢捻,琴声不成音律,却让初次动琴的次仁旺堆心潮澎湃。后来,叔叔知道了次仁旺堆偷偷摸琴的事,也不怪罪。就这样,次仁旺堆开始向父亲和叔叔学习拉琴手艺。
在次仁旺堆的家乡,每到傍晚,男女老少就聚在一起,一个人拉弦子,边拉边唱,剩下的随着乐声起舞,这便是弦子舞。
1985年,作为乡镇文艺骨干的次仁旺堆入选芒康县乌兰牧骑文工队。文工队为他配了一把崭新的弦子。
当时的弦子乐曲式已传承多年,弦子舞的视觉效果也相对平庸。当年,文工队代表县里去昌都表演,那是次仁旺堆第一次和这么多同行交流切磋。但汇报演出时,成绩却不理想,次仁旺堆第一次对自己打小热爱的弦子有了一丝动摇——弦子不如它们吗?
后来,次仁旺堆多次前往芒康周边的区县,观摩学习其他区县的舞蹈形式和乐曲节奏。回到芒康,他就拿起文工队发的那把琴,反复调整摸索,努力将其他艺术形式化入弦子的乐曲之中。
创新传承,非遗进唱片
调整、排练、修改……经过十余年的打磨,次仁旺堆创作了超过百首新的弦子舞曲,其中大多数都是集百家之长的创新之作。每次看到别人的优秀节目,他都兴奋得手舞足蹈,琢磨如何把这些表达形式融入自己的弦子。
2000年,由次仁旺堆指导编曲、徒弟次仁顿珠等表演的芒康弦子舞《扎西热巴》拿下全国第十届群星奖金奖。比赛前,次仁顿珠和文工队的队员们密集排练了4个多月,每天都在房间里,渴了就喝点酥油茶,饿了就啃馒头,就为了把每一个节奏都磨得更加流畅。
次仁顿珠无法忘记当年在舞台上的样子。站上舞台那一刻,次仁顿珠脑子里不断浮现几个月来的艰辛、十几年来次仁旺堆老师的谆谆教导。曲罢,谢幕,鞠躬。耳边掌声如潮。回到后台,同行也涌了上来,和他们合影留念。
赛后,次仁旺堆变得更加忙碌。成都一家录音公司联系他,表示希望能把芒康弦子录成唱片,方便保存、传播。“大好事啊!”回忆起对方的建议,次仁旺堆仍激动万分。2005年,他来到成都,坐进录音棚,这摸摸那看看,一曲录完听到回放,还一直感慨录音效果真好。
此后,他每年都去成都,把之前传承、改良创新、重新创作的弦子乐曲一首首录制,如今已经录了百余首歌曲的唱片。“这是咱们的宝贝,下一代人要记住!”次仁旺堆说。
现在,次仁旺堆已经退休,闲暇时依旧以拉琴为乐。不仅如此,他还在村里带出一群徒弟。30多岁的玉邓已经跟着次仁旺堆学习了好几年的弦子。拎一把琴,搬一把椅,两人你教我学,已能合奏。“不图挣钱,就是兴趣。”玉邓笑得爽朗。
在盐井镇,像玉邓这样因为感兴趣而学习弦子的人还有很多。让次仁旺堆惊讶的是,很多年轻人也对这门古老的技艺有兴趣,一打听,才知道弦子舞和比旺都上了网,点击量还不低。“既然有人爱看,有人爱学,那我就爱教!”次仁旺堆笑着说。
制作乐器,产业助脱贫
对比旺感兴趣的人多了,也有人看到了商机,次仁顿珠就是其中之一。
2013年,次仁顿珠创办了一家比旺厂。但是2017年一场大雨导致滑坡,厂房在一夜之间被泥石流夷为平地。
“别干了吧,打个工平平稳稳过日子不好吗?”有人劝他。次仁顿珠不服输,看着自己珍藏的奖状和表演照片,他在心里反复琢磨:“当年大家都不看好《扎西热巴》,我们硬是给跳出来了,没什么不可以。”一咬牙一跺脚,次仁顿珠找到亲戚朋友们借钱,希望重建比旺厂。
“最早,这些琴不好卖。”次仁旺堆说,“外形难看、音调不准。”操千琴而后识器,次仁旺堆一眼就看出了这些问题。为了帮助徒弟渡过难关,他参与设计、指导工艺,这也让次仁顿珠对弦子琴的制造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政府的帮助下,次仁顿珠的比旺厂重新开张,他也开始了自己的造琴之路。
过了制造关,还要看销路。次仁顿珠专程拜访了多位知名藏族演员和西藏民族音乐研究者,请他们为自己的比旺宣传代言。他的经历打动了这些人,由此打开了比旺的销路,很多芒康县甚至西藏之外的客人都会到这儿购买乐器,他们大多是来自各地民乐团或者对藏文化感兴趣的收藏者,次仁顿珠的琴品质好、样式多,深受他们的喜爱。
“去年,工厂生产、销售了千余把比旺以及其他乐器,现在还在生产民族服装,全年销售额超过100万元。不但自己致富了,还带动4名残疾人就业、1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了贫,平均每人年收入超过3万元。”次仁顿珠说。“大家生活宽裕了,更爱买比旺回去表演了,既是给弦子也是给我们厂家打广告嘞!”
拥有千年盐田的芒康县坐落于昔日的茶马古道,如今也是由滇入藏的必经之路,常有四方游客聚集。扎西开了一家民宿,和次仁旺堆亦徒亦友。次仁旺堆和扎西经常在客栈的院子里一起拉琴,每到夏天游客多的时候,游客们会在院子里点起一堆篝火,听着琴声,也学着跳起芒康弦子舞。
有游客询问这是什么,“这是芒康弦子舞,咱们的非遗。”次仁旺堆总是笑着告诉游客,言语之中透着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