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艺术 > 正文

印度艺术家将大自然画在陶罐上,美到令人心醉……

2019-07-24 11:36  艺术与设计   - 

湛蓝的天空,

像镜子那样明净。

 

 

厚厚的白云,

一团团如棉花挂在天边,

把天空装饰得如画一般。

 

 

或许是因为天空太蓝太美,

一名叫做Niharika Hukku的艺术家,

决定以陶罐作媒介,

将“美丽”画了下来。

 

 

她只用干净纯粹的色块,

就把蓝天那幅巨大的油画,

以不同的色彩,丰富的层次,

展现得淋漓尽致。

 

 

即便只是看着图片,

我们也能感受到云朵的厚度。

 

 

蓝天白云,

还带着夏日阳光的味道。

 

 

Niharika Hukku生于印度,

可以说,阳光充沛的地方,

就是她梦想生根的地方。

 

 

多年前,

Niharika和大部分人一样,

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

在竞争激烈的职场里打拼,

回家时已经身心疲惫。

 

 

辗转好几个国家,

漂泊了无数个日夜后,

Niharika最终决定,

留在气候湿润的悉尼生活。

 

 

在悉尼这座生机勃勃的城市,

有碧蓝纯净的大海,

有植被茂盛的森林,

还有各种珍稀动物……

这一切,都让热爱

大自然的Niharika倍感欣喜。

 

 

大自然成了她美好的灵感源泉,

于是她毫不犹豫地一头扎进去,

画蒲公英,画花朵,画山峦……

 

 

仿佛大自然一切生灵,

在她的笔下都活了起来。

 

 

她一直坚持在白陶上绘画,

而且每一个白陶,

也是她亲手制作的。

“陶从中国传到印度后,

有着非常古老的历史,

我在那里出生长大,

并希望将我的艺术与创作应用其中。”

 

 

就这样,摆脱了冗杂的城市,

Niharika在一个寂静的地方,

专心做陶、画画。

她以瓷土和矿土为原料,

在1200度左右的温度中烧成白陶。

 

 

白陶经过高温焙烧后,

胎质坚固致密,断面基本不吸水,

敲击时会发出铿锵的金属声响,

且因表里和胎质都呈白色,

所以十分适合用来作画。

 

 

Niharika在白陶的表面作画,

则需要非常高的绘画功底,

且要十分地专注,

丝毫马虎不得。

 

 

其实不管是做陶还是绘画,

事实上都是极其枯燥的,

需要比常人忍受更多的寂寞,

但Niharika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

日复一日地坚守在工作室里,

钻研并为世人创造更多的美。

 

 

她给白净的瓶罐,

加上了浓郁的大眼和烈焰红唇,

时髦鲜明富有态度。

 

 

写实的拉链和别针,

仿佛下一秒就要跳出来。

 

 

一阵风刮过,

海鸟在天空盘旋。

 

 

天空用夜色写意,

线条被月光晕染。

 

 

温和细腻的色彩,

在盛夏把人带到了,

一个清凉幽静的世界。

 

 

“脑海中一旦开始一个想法时,所表达出来的内容即是我在我世界中发现的美和优雅。”

 

 

Niharika的作品多是对自然的表达,

但她最擅长却是表达活灵活现的鱼儿。

 

 

“我最初试图在我的作品中,

表达我对自然的观察和它的美丽。

但最后我被鱼的姿态吸引,

于是我试图寻找它们,

在运动中所产生出来的轨迹。”

 

 

几笔勾勒出的鱼儿,

仿佛游荡在白瓷之上。

 

 

也可以是精心刻画的鱼儿,

生动饱满得引来小猫围观。

 

 

她热爱鱼的律动,

笔尖似有诗意。

 

 

尤其是那些装上水的器皿,

更是加深了鱼儿的灵性。

 

 

乍一看,

还以为鱼儿在水池里游了起来。

 

 

人们似乎总是对,

美丽的事物毫无抵抗力,

而几乎每个人都会对

Niharika的作品一见钟情。

 

 

即便拥有了名气,

Niharika却没有让自己,

沾上过多的商业气息,

而是依然始终坚持创作。

 

 

因为,

时代会变,

记忆会定格,

而美好的事物,

永不消逝。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老爸把女儿装进国画里,一天画10小时,3年画15幅,人民日报点赞转发
下一篇:安特雷·哈迪凯能:从木工到设计师的自然转化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