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华对香港电影的支持这些年有目共睹,除了演戏,他做出品人、做监制,文艺片呢,有《桃姐》这样的温暖现实力作,商业片这边,把《拆弹专家》拍得惊心动魄与票房齐飞。今年大银幕上见华仔,这部《热血合唱团》倒实在是有些砸他的招牌。《热血合唱团》讲述的是刘德华饰演的世界级合唱指挥严梓朗回到香港,带领一帮问题废柴少年组建合唱队,最终不仅感化废柴少年们逆袭人生、追逐梦想,自己也被治愈,重新面对自己人生中的至暗往事。
特别老套的故事,几乎没有任何新意。《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诗社》《摇滚学校》之类的珠玉在前,虽不可同日而语,但总觉得要出大错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毕竟如今的刘德华足够饰演一位富有魅力的铁血教练,颜值气质依旧能打,也能不怒自威,也能春风化雨。而合唱团以音乐为基底,所谓拍电影常用的视听技巧称之为“戏不够、音乐凑”,在这样的故事里大有发挥空间。但《热血合唱团》还是没能把一份不难的答卷答合格。豆瓣上有人说刘德华为了支持青年导演演了部“学生作业”。而翻看导演关信辉的履历,在电影行业里绝不能算是新人。入行二十五年,虽然不是学院派的电影专业科班出身,但一路在香港电影片场做场记、执行导演成长,作为导演执导的电影也已经有八部。
关信辉最知名的电影应该是上一部《可爱的你》,这部由古天乐、杨千嬅主演的电影,让他拿到了2016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和导演的提名。
《热血合唱团》和《可爱的你》有非常异曲同工的地方,同样的“公益”和“教育主题”,同样讲一群问题学生家庭的故事和老师自己的自我实现和自我救赎。而《可爱的你》有真实现实原型打底,人物和事件也会更饱满扎实。说回来,《热血合唱团》稍微讽刺了一下虚伪的社会名流打着慈善名义搞噱头,可能是作为这类型电影立足现实主义的一点创新之处?
刘德华的出场很凶也很酷帅,学生们很废也很可怜,这都是符合“套路”的地方。但套路之下,华仔能靠自身的魅力让这个人物形象虽然空洞但不令人讨厌,学生们无数的支线则散乱苍白到根本无力回天。几乎每一个学生都背负了一个“原生家庭”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几乎都采用了非常简单的一场“树典型”的戏来穿插交代。所谓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大概这部电影里就是选取了大众最能够想到的、一切几乎快要成为某种“约定俗成”的问题少年背景的典型场景,比如家暴、父母不和、负债累累,又比如家境殷实的好学生学习压力大到不堪重负,或者不被理解的叛逆少女不务正业的爱好不被支持的孤独……总之这些桥段让人一目了然,但毫无新意之余,草草一股脑地倒给观众的只能是刻板印象,而无法令人与这些不幸的孩子们共情。
而更加尴尬的是,电影里所有孩子受到的感召感化,几乎全部只需要只言片语的一劝转乾坤。每个人的境遇不同,但只要刘德华老师或者同一个合唱团的同学一句鼓励、一个笑容,所有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所有的愁绪悲伤都立马云开雾散。你不知道这一群一盘散沙似的孩子们,是怎么变成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的;也不知道这群声乐基础差得要命的门外汉,是如何经过刻苦训练和调教唱出天籁之声的;你更看不懂这些原生家庭里的家长们,是如何一个个在孩子参加了他们并不支持的合唱团以后,就各自洗心革面,变得自强有爱了。一切的结果,都不是随着剧情人物的行动发生的,而是编剧导演像上帝一样定了一个主题先行的执导方针,然后一切情节就是得按照这个方向,顺理成章地发展下去。所以这就是看一个开头能猜到结局,看个电影梗概基本就看到电影全貌的片子。
唯一一场动人的戏发生在结尾,强煽情的音乐、镜头、表演汇聚在一起,不少网友表示看哭了,但大家哭归哭,骂归骂,都清醒地能意识到不去认同所谓的把人煽哭就是好电影的歪门邪道。那种不断渐强的音响和声调,加上刘德华真的赌上毕生演技脑补无数自我感动的情操,以及加上各种平行剪辑的强视听刺激之下的感动,怎么说呢,可能给刘德华浓缩这场戏拍成个《You raise me up》的隔空指挥MV,音乐版本选得感人一点,前面打一行字幕说,这是一群被社会遗弃的loser少年们,对一位“有教无类”老师的感恩汇成的歌曲,效果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影片上映开分第一天,豆瓣一星齐飞。好多评论里说,“一星给刘德华”。的确,华仔的表演和魅力可以值不止一星,然后关于这部电影其他的部分,就真的只能令人无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