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人’即将复活!”一年多前,莫斯科市长索比亚宁决定,在被雷诺匆忙抛弃的工厂里,复活“莫斯科人”汽车。彼时,在俄罗斯汽车市场,60个汽车品牌中只有14个仍在活跃,销量较上一年暴跌58.8%。
如今,在伏尔加河畔,汽车生产的轰鸣声再次响起。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俄罗斯汽车市场共计销售新车105.87万辆,同比增长69%。其中,中国品牌汽车在俄销量首次突破50万辆,达到55.3万辆,市场份额猛增至49%。
而在两年前,中国品牌汽车在俄罗斯的新车市场份额还只停留在9%,2022年这一数字增长至19%。俄罗斯大型商业银行奥特克里捷银行分析人士认为,2024年,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中的销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30个中国汽车品牌蜂拥入俄
俄乌冲突后,多家跨国车企和零部件巨头相继离开俄罗斯,有的甚至不惜以1卢布或者1欧元的价格转让其在俄的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
欧美、日韩等车企退出后,留下的市场空白被中国车企迅速补位。奥特克里捷银行发布的一项市场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共有30个中国汽车品牌正式进军俄罗斯市场。
2023年,在俄罗斯汽车(乘用车)市场销量排行榜前十名中,中国汽车品牌占据了从第二名至第七名的位置。其中,奇瑞累计销量为11.89万辆,所占市场份额为11.2%;排名第三的哈弗,累计销量为11.17万辆,所占市场份额为10.6%。此外,进入前十名的中国汽车品牌还有吉利、长安、星途等。
中国汽车品牌在俄罗斯市场的热销成为我国汽车出口量增长的重要推手。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对俄罗斯出口量增长迅猛,为95万辆,同比增长481%,占当年中国汽车出口增量的42%;出口额为197亿美元,同比增长388%。
尝到甜头的中国车企,试图在俄罗斯市场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比如,哈弗计划于2024年年初在图拉州新厂开始生产发动机,目前生产平台已基本建成;奇瑞则计划从2024年向俄罗斯市场推出旗下旗舰车型的混合动力版本。
据俄罗斯汽车分析机构Autostat预测,2024年将有30~45款中国品牌新车型在俄罗斯汽车市场上市,预计将销售约120万辆新车,占据当地80%的市场份额。
市场隐现“见顶”风险?
从2021年的市场份额9%,猛增至2023年的49%,可以说中国汽车品牌过去一年在俄罗斯“赢麻了”,但这并不代表着其可以高枕无忧。
早在2006年,俄罗斯就曾经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尽管前期势头一片大好,但随着俄罗斯相关政策转向,中国汽车当年只留下了仓促退出的背影。
2023下半年以来,俄罗斯曾两度抬高中国车进口的门槛,先是从2023年8月1日起,提高俄罗斯进口汽车税费中的报废税;后又从2023年10月1日起,所有中国车辆按照新法规1359和1487开始执行,必须做OTTC认证后才可出口到俄罗斯当地。
“2023年中国对俄罗斯的汽车出口量增加了80万辆左右,但从目前部分口岸的情况来看,出口库存在增加的同时,价格也在下跌,再加上越来越多的车企奔赴俄罗斯市场,我担心会有见顶的风险。”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
据Avtostat统计,截至2023年11月,俄罗斯汽车市场尚有17.5万辆中国汽车未售出,滞留在制造商和经销商的仓库中。另据俄罗斯媒体报道,此前江淮、吉利等中国车企已经在俄罗斯汽车市场对旗下车型价格进行了下调。
更大的隐忧是,欧美、日韩品牌未来可能会重回俄罗斯市场。此前,日产、雷诺等车企一边以“1元转让”将其在俄罗斯经营多年的工厂全盘出售,一边又在转售条款中标明,未来一定期限内,可以回购自己的资产。
本土化生产是关键
中国汽车品牌在俄罗斯市场的繁荣和焦虑,只是当前我国汽车出口现状的一个缩影。
繁荣的是,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再创新高,达到491万辆,同比增长57.9%,对汽车总销量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7%。焦虑的是,中国车企要在贸易壁垒、市场调整等复杂挑战背景下,考虑如何进一步提升在海外市场的本土化竞争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认为:“要想真正实现国际化,应当采用在海外目标市场直接生产的模式。”
“要成长为世界级的大品牌,中国车企面临的最大挑战即是品牌向上。相较欧美、日韩汽车品牌在国际汽车市场长期累积的知名度、接受度及市场份额,中国汽车品牌仍然存在一定差距,面对这些挑战需要在产品规划、营销传播、本地化等方面做相应部署。”一位自主车企海外市场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孙桐桐 摄(资料图)
目前,已经有长城、上汽、江淮、奇瑞、吉利等十多家车企在海外建厂。此外,也有诸多车企正在开展海外建厂计划。比如,长安汽车将启动首个海外基地“泰国新能源基地”,并同步在泰国设立了本地公司和本地化运营团队。
许海东认为,未来随着体系能力建设的逐步完善,特别是海外服务能力等融入当地社会,中国汽车出口还是会继续保持优势,预计2024年我国新车出口的增量有望超60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