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 有福之州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有福之州 > 正文

耕海牧渔,为建设蓝色粮仓“上装备”

2023-10-14 12:22 福建日报  -  246767

本报记者 林蔚

◀2023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上展出的“蓝色海洋经济综合体”沙盘本报记者 游庆辉 摄

▲2023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上展出的“泰渔1号”深海养殖船模型 本报记者 王毅 摄

当下发展深远海养殖的难点在哪?

制造深远海养殖平台的经济效益如何?

未来深远海养殖的趋势是什么?

……

在12日至13日举办的深远海养殖装备及产业生态论坛上,一个个关乎我国深远海养殖业发展大计的热点问题被抛出。近200名来自国内外的深远海养殖装备设计者、制造者、使用者和政企学各界代表一起脚踏实地、面向大海,深入研讨未来“耕海牧渔”的蓝图,在智慧火花的碰撞中寻找给海上蓝色粮仓建设“上装备”的最优解。

“闽在海中”的时代新解

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在题为《发展深远海养殖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需求》的主题演讲中,向与会代表展示了我国目前离岸深海养殖的主要方式,包括巨型网箱、巨型围栏、复合养殖平台、养殖工船等类型,福建的“闽投1号”“福鲍1号”等深远海养殖装备也精彩亮相。

“闽在海中”。作为海洋资源大省的福建,海洋渔业经济长期走在全国前列。在陆域与近海养殖空间趋紧的情况下,水产养殖发展的潜力空间开始向深远海转移,可与之相应的技术与装备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

碧海万顷,可绘蓝图。自古以来就习于水性、善于用舟的福建人开始把目光投向了深远海养殖装备制造。

“‘闽投1号’,我个人更喜欢称之为‘探索者1号’。”福建投资集团副董事长陈躬仙在论坛发言时笑称,“因为它是福建省自主建造的深海养殖平台,也是全国首创租赁模式渔旅融合的首台套装备。对福建的渔业养殖来说,是一次全新探索。”

福建投资集团是“闽投1号”的投资方,福船集团则是“闽投1号”的建造方。参与“闽投1号”建造的福船集团深海装备养殖工作专班负责人李柳根对陈躬仙“全新探索”的说法表示高度认同:“福船集团在2017年就开始研发建造深海养殖装备,起步较早。尽管现在这一市场态势良好,可彼时我们面对的是不确定的市场前景。”怎么造?造好能否有效益?虽然有着种种顾虑,但建造团队仍然沉心静气投入到技术研发中,不断攻坚克难。

不仅是“闽投1号”,还有国内首制、鲍鱼养殖量最大的“福鲍1号”,较好解决网衣清洗这一技术难题的“乾动1号”……经过数年技术沉淀,福船集团现已建造出多台深海养殖设备。

“深海养殖和传统养殖真不是一回事。我们在调研时,很多企业认为我们干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事。”李柳根感慨。

“不可能”的原因在于从前期建造到运营都是全新探索。以“闽投1号”为例,为解决深海养殖装备项目投资大、融资难等问题,福建在全国首创统一融资、统一建造、统筹租赁新模式,由福建投资集团建造养殖装备,以优惠价租给养殖企业。

“这是一项跨行业、跨领域、高度集成的工作,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协调。”陈躬仙解释,“从这个维度来说,从省里到各市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当前,我省正加紧设计建造“闽投”系列深海养殖装备,把深海养殖装备作为建设基点,统筹陆地、海岸、近海以及远海的空间布局和资源开发,辐射陆域开展产业链延伸建设,完善产业链布局。

进入新时代,“闽在海中”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渔舟唱晚”的可期未来

夕阳的金色余晖洒在海面潋滟水光中,三三两两的渔船停棹回舟——在发言的最后,中国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会长李杰人在幻灯片中打出了这么一张美丽的风景照片。“这张照片我们可以取名为‘渔舟唱晚’,展现出海洋渔业发展的可期未来,也体现了我们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意境。”他说。

“渔舟唱晚”的美好愿景,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林鸣的发言中有了清晰可行的实现路径。他根据自己新近在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发展大规模深远海养殖:问题、模式与实现路径》,在论坛上深入探讨了我国目前发展大规模深远海养殖新模式的现状、关键和步骤。

“如果单纯只比较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效益,建一座养殖平台要比修一条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要高。”林鸣用翔实的数据算了一笔“经济账”。他认为,大规模发展深远海养殖的关键在于实现经济性,因此首先要实现一定规模的量产,而后再依靠育苗、病害防治、饲料等技术的坚实支撑,来实现工业化大规模养殖。

听了林鸣的发言后,李杰人激动不已:“在上世纪80年代末参加相关渔业规划编制工作时,我虽然提出了要实现渔场工业化改造的想法,但自己都觉得是一个很遥远的梦。可现在林院士正在把这个梦实现!”

面向大海,仰望星空,实现梦想。通过深圳开鸿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高级顾问程庆述在论坛上的发言,曾经人们梦想的“智慧海洋牧场”也正在照进现实。

今年是程庆述来福建为深海养殖“上装备”的第五个年头。回首来路,他感触颇深地说,智慧海洋牧场的发展痛点在于设备类型多、标准不统一,数据获取难、共享难、业务协同难。解决之道在于打造安全数字底座,在实现“数联”的基础上实现“智联”。

目前,深圳开鸿和厦门大学联合研发的智慧海洋牧场已经在福建实践落地。这一系统在构建分布式海洋数据的基础上,建设智慧海洋监控中心、运营中心和数据中心,打造端边云一体化数字孪生平台,实现对智慧海洋渔业的产业生态支撑。“穿西装搞养殖将不再是梦。”程庆述说。

智慧养殖、绿色养殖、规模养殖……曾经被认为遥不可及的一个又一个深远海养殖梦想,正在逐一由“规划图”变为“实景图”。

据统计,2022年,全国深远海养殖水体4398万立方米,产量39.3万吨,比“十三五”初期分别增加3.3和2.4倍,占海水鱼类养殖产量的两成以上。

“我国发展深远海养殖大有可为。”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袁晓初在论坛主题发言中表示,“要坚持市场主导、科学布局、科技引领、绿色生态、安全发展的原则,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建设好蓝色粮仓!”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大众化、智能化、可持续 业内人士献策中国船艇产业发展
下一篇:福建努力推进世界一流强港建设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