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数据可看出中国造船业的强劲势头——
十年来,我国海洋装备行业全球市场的份额占比从2010年的9%,激增到2021年的41%,进入全球该领域第一方阵;
2022年,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均保持世界第一,我国造船业国际市场份额13年蝉联全球第一;
今年1至7月,我国成为全球唯一上述三大指标实现全面增长的国家,新接订单量的国际市场份额占比超过70%,刷新纪录。
中国造船业缘何持续领跑?在10月13日举行的2023世界航海装备大会“第十四届亚洲造船技术论坛”上,这个全球关注的话题,被多方热议。
“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二司副司长李毅说,党的十八大以来,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显著提升,涌现出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型船舶组装建造企业、研发设计单位和专业化配套企业,在全球船舶工业中的影响力和地位不断提升。
“中国是全球船舶行业的积极参与者,活跃度很高。”交通运输部国际合作司发展合作处处长王星星提及,长期以来,我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大力支持中国船舶工业界参与国际事务,积极参与国际海运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实现全球造船业和相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国家支持下,中国海洋装备工程崛起,造船工业领航世界。
全球首艘LNG双燃料超大型原油船“远瑞洋”轮、全球首艘第二代风帆VLCC“新伊敦”轮……一条条中国推出的“明星”船出现在与会嘉宾的讲述中。
挪威船级社大中华区技术中心副总经理刘小峰指出,海事行业面临很多转型,尤其是绿色和智能转型,中国在相关技术领域及延伸领域拥有强大的支持后盾。“我们公司就和许多中国的头部企业在技术方面展开合作。”
中国还具备船舶制造的地缘优势。亚洲是全球最主要的造船、配套聚集区,中国、日本、韩国年新船完工量合计占全球新船完工总量的90%以上。
日本造船人协会顾问岩本洋呼吁,加强亚洲海事工业在海洋环境和生态保护、船舶节能减排技术、智能/无人船舶技术、海事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等方面合作,这将对推动亚洲乃至世界海事工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福建在“海洋强省”建设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22年福建全省船舶工业总产值192亿元,今年继续保持高增长,前8个月出口交货值增长48%。福建省还打造了闽江口、三都澳等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了贯通上中下游的电动船舶产业链。
“我们建造的汽车滚装船、探索2号科考船、深海采矿船等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同时,集团还布局绿色船舶制造、电动船舶制造等产业。”福建省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金杰介绍。
当天,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希腊等国家的海事工业界代表,以及活跃造船专家联盟(ASEF)、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等海事相关国际组织的代表150余人参加论坛。论坛还回顾了近年来国际海事组织(IMO)的最新法规、世界船舶市场发展情况、亚洲海事工业发展现状等热点内容。
亚洲造船技术论坛是ASEF的年度大型国际论坛。ASEF成立于2015年,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于2022年至2024年间轮值ASEF主席,现成员包括中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泰国和土耳其十国造船协会,代表世界95%以上造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