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9+2
“香港气候湿热,凉茶店随处可见,一度是香港民间日常保健和防治疾病的主要选择。”香港全港各区工商联女企业家联合会副会长伍艳玲近日在广东深圳接受采访时,言语中充满了对中医药的回忆。如今,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优势,她把目光聚焦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计划在广州开设中医康复门诊。
香港全港各区工商联女企业家联合会副会长伍艳玲 蔡敏婕摄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香港中医药产业带来难能可贵的机会,各方需要密切合作,抓紧机遇,推动长远规划。”伍艳玲说,“我觉得可以借助香港对标国际市场的优势,助中医药产业标准化”。
中医治疗坚持“三因制宜”、辨证论治的原则,只有在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发挥中医药辨证论治的优势。中医药在香港长久以来受到民众青睐。伍艳玲说,在香港的大街小巷,药店会根据不同季节特征制成不同的凉茶,供市民选择,“我家一直有中医药的氛围,小时候家里煮凉茶,喝了身体会舒服,从小我很重视健康”。
伍艳玲说,香港中医药店铺里的养生知识,很多都是从内地流传至香港。“古有李时珍遍访名山大川,在民间寻找本草和药物标本,我也曾开启到内地寻医识药之旅。”伍艳玲表示,她曾到访山东、宁夏、贵州、湖南、广西等地的中医馆,尝试当地的药材,“内地不少中医馆与时俱进,借助一些现代科技设备和方式,帮助中医药拓展疗效,同时,我还在内地看到了很好的中药材”。
伍艳玲参加深圳前海中小港企服务中心参观交流活动 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国家鼓励中医药发展的各类政策频出,中医药产业迎来高质量发展期,中医药出海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伍艳玲也是行走的“中医药文化交流热心推广者”,“在中医馆,我遇到一位来自英国的女士,随手拿着一个装着温水的保温杯。我看她对中国养生文化感兴趣,于是便与她交流中医药养生的相关话题,还根据她的身体情况,为她疏通经络。”伍艳玲说。
“最初到海外,比如欧美国家,客户都是华人群体。但现在已经有很多‘老外’等待我推荐药方。”伍艳玲说,在交流中发现,中医药要更好地“走出去”,应该用当地的语言解释中医药的一些概念和思想,同时,也需要用好香港的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心的角色,让生活在其中的外国人也能更便捷地体验中医服务。
香港国际化程度高,拥有传统医药国际化平台,较早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备的中药标准体系,中药标准体系与国际接轨,具备成为中医药国际枢纽的潜力。澳门与葡语系国家联系紧密,近年来澳门把中医药作为多元化发展的重点领域,拥有一批高层次中医药机构,探索“以医带药”国际化推广模式受到广泛认可,具备成为中医药走向葡语系及欧盟国家桥头堡的潜力。
对于当下要建设中医药高地的大湾区来说,伍艳玲认为可以依托大湾区中医资源和经验,开设有针对性的英文类中医班或院校,为中医药跨文化交流和应用培育人才。
“2025年,香港能建成首家中医院,这对中医药在香港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伍艳玲期待,传统中医药的创新发展,可以借助香港的优势,在对标国际化方面,提升产业服务能力方面继续深化。“这是香港可以牵手内地中医药行业一起发展和创新的着力点。”目前,伍艳玲也正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