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推出的《上海,曾经的家园——犹太难民与上海》大型历史展1日上午在曼哈顿下城复星大厦(28Liberty)开幕。来自纽约各界的逾百位嘉宾出席开幕仪式并观看了展览。开幕式上并播放了全新英文版上海城市形象片“Shanghai Let’s Meet”。
美国良知基金会主席亚瑟·施奈尔(Rabbi Arthur Schneier)、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黄屏、纽约市长办公室国际事务主任默梅尔斯(Edward Mermelstein)和亚裔事务主任郑祺蓉、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景莹、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馆长陈俭、复星集团纽约首席代表薄伟以及杰里·林登施特劳斯、伊丽莎白·格列宾希科夫等多位大屠杀幸存者和后裔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据悉,此次展览由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主办,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承办,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和上海钻石交易所等机构支持。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馆长陈俭表示,此次展览是纪念馆自2020年扩建开放之后的首次海外展览和新馆推介活动,内容取材于纪念馆新馆的展陈,由逃亡上海、避难生活、同舟共济、战后离别、特殊情谊和家园变迁六个部分组成,通过二战期间2万多名欧洲犹太人在上海的避难经历及其与中国人民相濡以沫、共渡难关的史实,向美国人民特别是当地犹太社团,讲述中犹民族间友好交往的珍贵历史,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展览将在纽约复星大厦持续展出至8月14日。
此次展览浓缩了纪念馆常设展览的内容,精选30余个原犹太难民及其后裔的口述故事,让观众得以从这些原犹太难民及其后裔的亲身经历中,感受中国人民和犹太人民的深厚情谊。展览现场还展示了近30件珍贵文物史料的复制品、200多张照片、纪录片视频等内容,如逃离欧洲的船票、具有中国特色的结婚证、上海嘉道理学校的学生成绩单、犹太难民记忆中上海阿妈的画像、犹太艺术家白绿黑的纪录片片段等,这些都与口述故事相辅相成,多角度生动呈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犹太难民在上海的避难生活。
在展览的最后一个部分,通过回应原犹太难民罗斯巴赫对上海思念的方式,以柔性的文字和具有烟火气的今昔对比照片介绍了上海——这一犹太难民曾经的家园的变化,以市民眼中的日常生活场景为主线展现了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魅力。
现年93岁的美国良知基金会主席亚瑟·施奈尔在开幕式上回忆了自己的多位家人被送往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惨痛经历,以及当时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为数千名犹太难民发放签证前往上海的无私举动。他表示,上海将永远作为难民的庇护所为世人所铭记,而奥斯维辛将永远与死亡连在一起。
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黄屏表示,此次展览讲述了二战期间犹太社区与中国之间一段鲜为人知却又十分感人的故事,数万犹太难民在上海这个“现代诺亚方舟”中幸存并逐步恢复正常生活;与此同时,在二战期间中国遭到纳粹盟友日本军国主义的入侵时,在华犹太人挺身而出,向中国人民伸出援助之手,许多犹太商人自愿捐款,一位奥地利犹太医生罗生特(雅各布·罗森菲尔德)甚至在抗日战争期间成为新四军的战地医生。
黄屏表示,在和平年代,犹太民族与中国人民也一直和睦相处。一千多年来,犹太人一直生活在中国,没有发生过任何反犹主义事件。犹太商人在丝绸之路上开展商贸活动,许多犹太人通过通婚融入了中国社会。黄屏在致辞最后呼吁人们秉持同样的包容和多元精神,携手促进中美关系。
纽约市长亚当斯当天也派国际事务专员默梅尔斯到场致辞,并向展览颁发了贺状。本身也是大屠杀幸存者后裔的梅尔斯坦表示,感谢上海这座特别的城市,在特殊历史时期为来自欧洲的犹太难民提供了避难和生活场所。他并代表市长特别感谢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为中美之间的人文交流与人类和平所作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