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生态与演化》最新发表一篇生态学研究论文称,研究人员发现海面下超过4千米的一个特殊过渡区,这个过渡区将深海生物体按照不同体型隔开。带壳动物被发现大量生活在这个过渡带上方,而软体动物则主要占据了深渊深处。
该论文介绍,深海的深渊区域是地球上面积最大的栖息地,占到了地球表面积的60%以上,但也是人类探索最少的区域。这个区域位于海面下3千米-6千米,阳光无法穿透,温度在0.5-3°C之间,生物体必须调整适应这里的极端压强。虽然之前认为深海的物种数量比浅层生态系统的少,但一直不清楚深渊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有哪些变化。
论文通讯作者、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Erik Simon-Lledó和合作者一起,分析了生活在海底附近的逾5万种大型动物(大小超过10mm的动物)的出现数据,这些数据整理自在太平洋克拉里昂-克利珀顿区(Clarion–Clipperton Zone)的12次深海科考中拍摄的照片。他们发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深海动物区:深度3.8-4.3千米的浅层深渊群落,这个群落主要被软体珊瑚、海蛇尾(海星的一种近亲)以及带壳软体动物占据;深度4.8-5.3千米的深层深渊群落,这个群落主要被海葵、玻璃海绵和海参占据。这两个区域的中间过渡带由两个群落的混合生物组成。生物多样性在这些过渡带保持不变,而不是一般认为的生物多样性会随深度增加而减少。
论文作者认为,海洋深渊的这种明显分带可能是由碳酸盐补偿深度引起的:海水中碳酸钙达到不饱和的临界点,以及动物外壳的形成开始变为不利的条件。
他们总结指出,气候变化和海洋酸化或改变这种分带,而这连同深海开采的影响会使其成为一个脆弱的生态系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