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北溪”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 视觉中国 图
据新华社2月26日报道,丹麦警方宣布结束对“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的调查,称对此事“无管辖权”。本月早些时候,瑞典以同样理由宣布结束相关调查。有分析称,两国的决定背后或许存在政治考量。
“北溪”爆炸事件,一场“罗生门”?
丹麦警方2月26日在一份新闻公报中表示,尽管调查发现爆炸是蓄意破坏的结果,但没有充足理由把此事提交丹麦法庭。对此,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回应称,丹麦的做法“近乎荒谬”,“一方面,他们承认此案是蓄意破坏;另一方面,他们却没有继续调查。”
“北溪”天然气管道从俄罗斯出发,经波罗的海海底抵达德国。2022年9月,管道发生爆炸,出现了4个泄漏点,位于丹麦和瑞典附近海域。事件发生后,丹麦、瑞典、德国分别启动调查,但拒绝俄罗斯参与。目前,俄罗斯、美国、乌克兰都否认破坏该管道。在丹麦、瑞典结束相关调查后,德国检方表示,将继续就此事件进行调查,但没有透露更多信息。
皇家丹麦国防学院研究员布尔 (Kenneth Øhlenschlæger Buhl)向美联社表示,能够想到丹麦会做出结束调查的决定,“瑞典政府说
他们清楚‘北溪’爆炸事件的幕后黑手是谁,但表示自己对此没有管辖权。丹麦政府说的和瑞典政府基本一样,只是用了不同的字眼。我相信德国人也不会就此案下结论,他们可能会透露更多线索,但仅此而已。”
丹麦、瑞典是否各有政治考量?
2月7日,瑞典检方曾同样以 “缺乏管辖权”为由宣布结束对“北溪”爆炸事件的调查。瑞典检方表示,调查确认“北溪”管道遭人为破坏,但“无法对瑞典的调查结论发表进一步评论,也无法对瑞典调查中的任何嫌疑人发表评论。”有分析称,当时瑞典正谋求加入北约,但遭到部分成员国阻碍,因此急于催促美国推进其入约进程。
除了瑞典希望加入北约的潜在政治因素,在宣布结束对“北溪”爆炸事件的调查前,2月23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签署了两国间为期10年的安全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丹麦将向乌克兰提供军事和财政支持,且丹麦将为乌克兰未来加入欧盟和北约提供支持。
不过,有分析指出,对于实施调查的欧洲国家而言,无论给出怎样的调查结果都没有说服力。由于俄罗斯切断天然气供应只需关闭管道阀门(不必炸毁“北溪”),因此如果认定俄罗斯以破坏管道的方式威胁欧洲,并不能让国际社会信服。而如果把矛头指向乌克兰,又会出现非常尴尬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