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 有福之州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要闻 > 中国 > 正文

中国特色学徒制:“现场工程师”培养的秘密武器

2022-12-06 15:54  光明日报   - 

  作者:陈鹏(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马知道(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

  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普通教育的宗旨是让学生习得科学知识,进而提升国民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学术型人才;而发端于传统学徒制的职业教育则是向学生传授技术知识,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相对于普通教育,中国特色学徒制是职业教育改革方向,也是实施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必须关注的现实问题。

  中国特色学徒制的核心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按照我国现行行政隶属关系,除技工教育外,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高职专科教育和职业本科教育均由相应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举办和管理。由于教育部门更熟悉普通教育的办学规律,在缺乏企业参与的背景下,校企“两张皮”问题一直存在并延续至今。一方面,企业参与的缺乏,使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很难对接经济产业需要,人才培养规模质量与产业需求存在刚性或结构性矛盾;课程内容不能有效对接职业资格,企业的认同度不高;职业学校教学依然沿袭普通学校学科化教学模式,不能有效对接生产过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较为滞后,企业技术人员进入职业学校缺乏制度支持,加之职业教育评价制度没有及时跟进,职业学校作为校企合作的一方主体,很难有效支持企业发展,学生实践性教学面临“一厢情愿”的尴尬境地。另一方面,在经过世纪之交的校企分离改革后,出于对产品质量的保障和经济效益的考量,企业缺乏重新举办或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甚至对参与学校学生的实践实训也持消极态度,职业学校实习实训面临现实困难。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国特色学徒制改革这一关乎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2022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通知》(以下简称“专项培养计划”),是近年来我国学徒制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旨在面向重点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职业场景下人才紧缺技术岗位,遴选发布生产企业岗位需求,对接匹配职业教育资源,以中国特色学徒制为主要培养形式,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现场工程师培养标准,培养一大批具备工匠精神,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展示了国家和政府深化中国特色学徒制改革的坚定态度。

  专项培养计划采用由上而下的制度安排,对我国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以及组织实施进行顶层设计。重点围绕校企联合实施学徒培养、推进招生考试评价改革、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助力提升员工数字技能四个关键问题进行了部署。这种由上而下的制度变革,能充分彰显我国的制度优势,通过各级国家机构有机协同和政策支持,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但专项培养计划实施需要认真研究企业的内在动力问题。近年来,国务院、教育部等颁布一系列旨在实施中国特色学徒制改革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全国人大顺应时代及时修订了《职业教育法》,确立了中国特色学徒制的法律地位。但客观来说,在实施学徒制改革过程中,企业举办或参与职业教育内在动力问题仍然需要通过深化改革予以化解。以中国特色学徒制为主要培养形式,在实践中探索培养现场工程师是专项培养计划的目标与策略,需要调动市场主体企业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可以说,要把企业作为现场工程师培养的重要主体,给予项目企业“金融+财政+土地”组合式激励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解决其内部动力问题。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之所以被世界各国借鉴,成功之处就在于国家通过立法解决企业的人力资本流失危机,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项目企业知识产权不确定性的风险、高技术技能人才的不确定流动都会对项目企业投资职业教育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实施专项培养计划,应借鉴德国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立法经验,在国家法律层面对企业举办或参与职业教育进行系统设计和具体规范,以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本,方能实现更长远的发展。

  另一方面,作为项目合作另一主体的职业院校,专项培养计划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从政策层面予以学校全面支持。学校参与专项培养计划情况可以作为高职“双高计划”、中职“双优计划”等考核遴选参考,地方教育附加专项资金和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专项资金的统筹规划也对项目学校予以倾斜,对绩效显著的学校给予奖励,支持项目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加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工程训练中心等的建设投入等优惠。这一系列组合拳极大释放了政策红利,对于调动学校积极参与项目实施具有强劲的外部推动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有效推动专项计划实施,相关学校的内涵发展也至关重要。学校要更新观念、主动变革,始终坚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学校类型定位,按照技术生成的逻辑对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组织进行重组。完善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学校专业设置要与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要求相对接,避免学科化倾向;专业课程体系、核心课程、高水平教材以及配套的数字化资源要与现场工程师资格获取相对接,避免按照学科逻辑组织课程;教学过程要与真实的生产过程相对接,从做中学,从做中教,避免按照学科课程进行教学。同时,学校要根据专项培养计划不断完善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和企业合作打造一支高质量“双师型”教师团队,助力企业员工数字技能提升,这样才能实现专项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06日 14版)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江泽民同志治丧委员会公告(第3号)
下一篇: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举行 全体默哀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