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乌克兰危机延宕、巴以新一轮冲突等大事件此起彼伏、交织共振,深刻影响了国际秩序。面对世界变局,新的一年,中国将如何践行特色大国外交,为维护全球和平稳定,为推动改善全球治理贡献力量?
近日,外交学院战略与和平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苏浩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郭宪纲在接受中新网访谈时称,2024年国际关系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应保持足够的战略自信和清醒头脑,为全球治理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探索中美正确相处之道
2023年11月15日,中美元首在旧金山会晤,双方同意继续保持经常性联系,同时两国外交安全团队持续开展战略沟通,跟进讨论的重大问题,落实达成的共识。随后,中美军方高层时隔一年多首次通话。
2024年,将迎来中美建交45周年。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郭宪纲称,美国2024年要举行大选,形势复杂,国内通胀压力持续,特朗普官司缠身……种种潜在问题,都可能影响其对华政策。虽然民主党或共和党当选后采取的具体措施或有所不同,但“打压中国的目的不会改变”。
郭宪纲表示,中美两国实质上是“竞合关系”,双方既有大国竞争和对抗,也有必须开展的合作。双方应该采取相向而行的努力与行动,建立更加稳定、积极、健康的双边关系。
“未来一年,中国在处理和美国关系方面,既要维护自身的利益,又要寻求和美国能够合作的领域,比如气候治理、联合打击毒品等热点问题。此外,中美要采取措施管控分歧,使得中美关系不至于失控,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转,”他强调道。
苏浩也认为,中美关系是2024年中国外交当中的重中之重。美国需要改变以前居高临下的沟通方式,中美需要相互包容合作,需要陆海协同,“我们还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尽一切方式来维护国家利益。”
“一带一路”推进多边发展
近年来,中国外交持续发力,不仅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还致力于推动区域合作与发展,希望通过建设性对话,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2024年,中国外交仍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框架内,继续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苏浩将中国外交比喻为一栋“建筑”,其中一大“支柱”就是发展双边关系,另一大“支柱”则是发展区域性合作关系。
他分析,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2024年要发挥作用,首先就要基于中国位处东亚大陆这一地缘位置,来推动区域合作。
其一,中国将持续推动东盟与中日韩“10+3”东亚区域一体化合作。
苏浩认为,中国作为东亚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一直在推动各国间合作,希望建立“东亚经济共同体”,这也是东亚、东盟国家和中日韩三国达成的共识。尽管困难重重,美国高调介入、试图撕裂东亚,中国要坚持推动“10+3”东亚合作的框架。苏浩预测,2024年,中日韩三国可能将会再次迎来首脑峰会,三方进一步推动合作。
其二,“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动区域合作。
苏浩指出,中国在区域化战略方面屡有建树,从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G20峰会到共建“一带一路”,这些主要涵盖南方国家的区域化组织及倡议运转良好。
他解释称,十年来,中欧班列把东亚、中亚及欧洲连接起来。围绕陆上六大经济走廊建设和海上重大战略通道及支点建设,中国加强了与欧亚大陆各国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尤其是在经济领域的互通与合作方面。
2023年中国首场主场外交活动是举办了中国——中亚峰会,未来一年,中国将继续在金砖、G20等合作框架积极推动与中亚国家的协调合作。
其三,继续推动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苏浩提及,中国和俄罗斯等大国的关系发展在2024年也颇为关键。作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尤其在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压制之下,中俄之间战略上互为依托,未来一年有望形成更深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从这点上来看,在俄乌冲突及亚太地区的一些安全问题上,中俄之间的协调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的帮助中国应对外交方面所面临的挑战,”苏浩说道。
为全球治理贡献新方案
当前,国际地缘政治变化加剧,俄乌局势、新一轮巴以冲突等,给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出了新要求。苏浩表示,未来中方需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也要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
郭宪纲认为,2023年,从对巴以冲突等地区事务的处理来看,中国在外交上取得了很大成就。“未来一年,在加强双边协调的基础上,中方正提出更多方向性倡议和目标,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展开更好的合作。”
苏浩也表示,2024年,要想在当前国际热点问题上寻求好的解决方案,需要有更多有战略自主的国家来帮助推动。在中国的积极推动下,欧洲国家、非洲及拉美发展中国家都能积极促进和谈,深化全球南方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
“中方2023年提出的三大倡议,即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这些倡议很好地推动了全球治理,未来有助于建立起以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基础的命运共同体,”苏浩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