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位于英国苏格兰南艾尔郡的特恩贝里高尔夫球场共同宣布,美欧达成新贸易协议。
在与冯德莱恩举行非正式会晤后,特朗普透露了新协议的部分细节,包括美国将对欧盟输美产品征收15%的关税、欧盟将对美增加6000亿美元投资及购买价值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等。特朗普表示,有关钢铁和铝的关税将保持现状,能源是这份协议的关键部分。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冯德莱恩表示,这项协议将“重新平衡、同时促进双边贸易”。冯德莱恩说,15%的关税水平将适用于“绝大多数欧盟出口商品”,包括汽车、半导体和制药产品。15%是“我们能争取到的最好水平”。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分析认为,此次达成关税协议无疑缓和了双方贸易冲突。
随着8月1日关税大限临近且美国无意延期,欧盟已表示如果按照30%关税的话,欧盟会进行反制,这种贸易对抗将导致双输局面,因此双方都有达成贸易协议的意愿。
在汽车、钢铁、制药等产业的高关税问题,以及数字服务税等新型贸易争端持续发酵的背景下,贸易不确定性对双方经济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超过关税本身。双方都迫切需要达成一个协议,哪怕是框架性的协议。正因如此,特朗普此次专门到欧洲与冯德莱恩谈判,这一举动的核心是要缓和冲突。
有分析认为,美国政府对当前美欧关系并不满意,即欧盟在美欧关系中单方面受益。消息人士透露,美欧关税协议达成前,美国与欧盟高级官员之间的谈判过程一度相当激烈。刘英认为,美欧之间确实存在重大贸易分歧,这些分歧主要体现在多个关键领域。
美欧之间确实存在重大贸易分歧,这些分歧主要体现在多个关键领域。原先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双方都致力于实现“三零”目标(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但美国进入特朗普2.0执政后实施的对等关税和行业关税政策令欧盟始料未及。核心分歧首先体现在关税问题上,欧盟希望将对等关税降至零,这个不太现实。而美国则对欧盟汽车、钢铝等产品征收25%-50%不等的高关税。其次在具体行业方面,半导体、药品等产品的出口也存在根本性分歧。此外,数字服务税和市场开放问题也是争议焦点。
刘英进一步指出,此次谈判达成的结果应被视为阶段性妥协而非根本性解决方案。
双方在对等关税和行业关税问题上取得初步共识,然而,美欧在药品等领域的根本分歧仍未得到实质性解决,比如,美国后续可能对欧盟实施更严格的产品审查或采取其他施压手段。
不过在当前美欧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这一阶段性成果有助于美欧贸易稳定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和其他国家的贸易谈判也可能产生正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