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 闽东之光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要闻 > 中国 > 正文

耕村书院落成暨余潜士史迹展 开幕仪式隆重举行

2025-09-10 11:17  美国新闻网  -  451182

 

2025 年 9 月 9 日上午,耕村书院落成暨余潜士史迹展开幕仪式在永泰县大洋镇珠洋文化中心隆重举行。

     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阮诗玮,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原北京军区空军副政委余爱水少将,福建省文联主席陆开錦,福州市政协副主席郑章干,永泰县政协主席王礼灯、县政府副县长张卫忠等领导参加仪式,永泰县政协副主席张秀群讲话,对耕村书院落成与余潜士史迹展顺利开幕表示热烈祝贺。参加仪式的还有耕村书院项目的资金捐赠者与建设者、关心支持余潜士文研究与宣传的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文史研究专家、当地教师和学生代表、村民代表,共500 余人,共同见证这一文化盛事。


     阮诗玮向新近成立的“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余潜士研究院” 授牌。
     阮诗玮和余爱水给余则镇、余则昌、余灵文、余林通四位企业家,颁发永泰县慈善总会授予的 “捐赠百万以上纪念金牌”,表彰他们的善行义举。
珠洋文化中心,原为一座废弃的村集体茶叶加工厂。2021 年 2 月,永泰县发改局正式批准在此兴建公共文化用房项目;2022 年 11 月工程破土动工,历经两年多建设,于 2025 年 6 月顺利竣工。该项目总占地 8.4 亩,总建筑面积达 3327 平方米,总投资超 1800 万元,是永泰县余潜士基金会投资的重点项目,是以余潜士文化为主题的乡村大型公共文化设施。
     余潜士,字时缵,号耕村,生于永泰县同安镇樟坂村,系玉阳余氏十六世祖,晚清理学家、教育家。他毕生笃诚弘道,力倡程朱理学,从教三十余载,先后讲学于福州鳌峰书院、寿泉精舍,桃李遍及闽台两地,时人尊其为 “闽道学之宗”“理学之东南重镇”。因其道学懿行卓著,获朝廷赐予进士出身,授文林郎,入祀乡贤祠,配祭孔庙,享春秋官祭。其遗著《耕邨全集》六册十五卷,被列入福建文史丛书,以《余潜士全集》为书名点校出版,于2010年公开发行。
     作为项目核心的耕村书院,为纪念余潜士而建。书院与珠洋文化宫连为一体,建筑风格仿照传统古庄寨形制,与周边田园风光相映成趣,尽显古朴清新之韵。院内功能分区丰富,设有展现余潜士文化及其传承脉络的五个展馆,另设 “藏书阁” 及祭祀孔子与朱熹的堂馆。院内壁画、木雕、石刻等装饰工艺精湛,寓意深刻,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所有楹联均摘录自余潜士诗句,由其宗亲后人亲笔书写,字里行间弥漫着淡雅的翰墨书香。踏入书院,仿佛穿越时空与圣贤对谈,问学论道间感悟古今事理风情,令人回味悠长。
     当日开幕的 “余潜士史迹展” 位于耕村书院大楼二层,展区面积达 224 平方米。展览通过图文并茂、场景还原、半景图画、实物展陈等多元形式,系统呈现余潜士的生平轨迹:从独居高盖山石室潜心苦读,到执教福州鳌峰书院赋诗劝学;从诏举孝廉方正坚辞不赴,到中举朝考落第仍以教职终身;从 42 岁获 “拔贡第一” 的殊荣,到身后入祀乡贤祠的荣光,勾勒出一幅乡村子弟励志成才的感人画卷,生动展现出理学宗师、一代乡贤孜孜不倦的学术追求、淡泊名利的修身境界与纯正深沉的家国情怀。史迹展的成功举办,为深化余潜士文化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关键在于活态传承。耕村书院特设余潜士思想第一传承人张瑞贞的 “太君馆”、传承先贤家风家训的 “家风馆”、 以及展示后人践行余潜士精神典范 “积善馆”“博士馆”,让参观者真切触摸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余潜士文化的弘扬始终坚持与乡土文化深度融合、与新时代文化建设同频共振,突出实践性与时代性。2021 年 6 月企业家余则镇、余则昌发起成立永泰县余潜士基金会,并带头捐款均超千万元,四年间已有 100 多位善心企业家及各界人士慷慨解囊,其中捐款 300 万元以上者 4 人,10 万元以上者 19 人,累计接收捐款超 2800 万元。基金会加强管理,依法依规运营,2024年在社会组织等级评估中被评为4A级。基金会扶持兴建了一批乡村公共文化项目,已建成的霄洋文化中心(新显堂)内专设 “余潜士纪念馆”;本次落成的珠洋文化中心(耕村书院)作为基金会重点项目,投入资金达800 多万元。此外,基金会还开展奖教助学活动,为考上本一以上的学子颁发奖学金,为取得博士学位的学子挂匾彰宣。目前,玉阳余氏已有 9 名博士、4 名在读博士生。
     基金会支持帮助玉阳余氏理事会,于2024年8月10日隆重举行余潜士诞辰240周年纪念大会,并借鉴余潜士家训传承实践,结合新时代要求,将 “读书修为、诚信宽容、乐善好义、家国情怀” 确立为玉阳余氏家训,以家风带乡风,让余潜士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耕村书院的落成,为余潜士文化的研究与弘扬搭建了重要平台。未来,书院将强化内部管理,建立规范运营机制,逐步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提升文化影响力,努力建成余潜士文化研究中心与青少年研学基地;拓展与海内外高校、文化研究机构的合作,深化余潜士文化研究与宣传推广,助力擦亮闽学这张名片。在“转化”“创新”上发力,将余潜士文化转化为乡村全面振兴的精神动力,带动农业、文旅等优势项目引进,推动产业发展与城乡融合,助力农村高质量发展。
     下午,耕村书院特邀学术专家余爱水博导,在“新文化讲坛”作第一场学术讲座,开启了余潜士文化研究的新阶段。


2025 年 9 月 9 日上午,耕村书院落成暨余潜士史迹展开幕仪式在永泰县大洋镇珠洋文化中心隆重举行。

     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阮诗玮,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原北京军区空军副政委余爱水少将,福建省文联主席陆开錦,福州市政协副主席郑章干,永泰县政协主席王礼灯、县政府副县长张卫忠等领导参加仪式,永泰县政协副主席张秀群讲话,对耕村书院落成与余潜士史迹展顺利开幕表示热烈祝贺。参加仪式的还有耕村书院项目的资金捐赠者与建设者、关心支持余潜士文研究与宣传的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文史研究专家、当地教师和学生代表、村民代表,共500 余人,共同见证这一文化盛事。


     阮诗玮向新近成立的“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余潜士研究院” 授牌。
     阮诗玮和余爱水给余则镇、余则昌、余灵文、余林通四位企业家,颁发永泰县慈善总会授予的 “捐赠百万以上纪念金牌”,表彰他们的善行义举。
珠洋文化中心,原为一座废弃的村集体茶叶加工厂。2021 年 2 月,永泰县发改局正式批准在此兴建公共文化用房项目;2022 年 11 月工程破土动工,历经两年多建设,于 2025 年 6 月顺利竣工。该项目总占地 8.4 亩,总建筑面积达 3327 平方米,总投资超 1800 万元,是永泰县余潜士基金会投资的重点项目,是以余潜士文化为主题的乡村大型公共文化设施。
     余潜士,字时缵,号耕村,生于永泰县同安镇樟坂村,系玉阳余氏十六世祖,晚清理学家、教育家。他毕生笃诚弘道,力倡程朱理学,从教三十余载,先后讲学于福州鳌峰书院、寿泉精舍,桃李遍及闽台两地,时人尊其为 “闽道学之宗”“理学之东南重镇”。因其道学懿行卓著,获朝廷赐予进士出身,授文林郎,入祀乡贤祠,配祭孔庙,享春秋官祭。其遗著《耕邨全集》六册十五卷,被列入福建文史丛书,以《余潜士全集》为书名点校出版,于2010年公开发行。
     作为项目核心的耕村书院,为纪念余潜士而建。书院与珠洋文化宫连为一体,建筑风格仿照传统古庄寨形制,与周边田园风光相映成趣,尽显古朴清新之韵。院内功能分区丰富,设有展现余潜士文化及其传承脉络的五个展馆,另设 “藏书阁” 及祭祀孔子与朱熹的堂馆。院内壁画、木雕、石刻等装饰工艺精湛,寓意深刻,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所有楹联均摘录自余潜士诗句,由其宗亲后人亲笔书写,字里行间弥漫着淡雅的翰墨书香。踏入书院,仿佛穿越时空与圣贤对谈,问学论道间感悟古今事理风情,令人回味悠长。
     当日开幕的 “余潜士史迹展” 位于耕村书院大楼二层,展区面积达 224 平方米。展览通过图文并茂、场景还原、半景图画、实物展陈等多元形式,系统呈现余潜士的生平轨迹:从独居高盖山石室潜心苦读,到执教福州鳌峰书院赋诗劝学;从诏举孝廉方正坚辞不赴,到中举朝考落第仍以教职终身;从 42 岁获 “拔贡第一” 的殊荣,到身后入祀乡贤祠的荣光,勾勒出一幅乡村子弟励志成才的感人画卷,生动展现出理学宗师、一代乡贤孜孜不倦的学术追求、淡泊名利的修身境界与纯正深沉的家国情怀。史迹展的成功举办,为深化余潜士文化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关键在于活态传承。耕村书院特设余潜士思想第一传承人张瑞贞的 “太君馆”、传承先贤家风家训的 “家风馆”、 以及展示后人践行余潜士精神典范 “积善馆”“博士馆”,让参观者真切触摸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余潜士文化的弘扬始终坚持与乡土文化深度融合、与新时代文化建设同频共振,突出实践性与时代性。2021 年 6 月企业家余则镇、余则昌发起成立永泰县余潜士基金会,并带头捐款均超千万元,四年间已有 100 多位善心企业家及各界人士慷慨解囊,其中捐款 300 万元以上者 4 人,10 万元以上者 19 人,累计接收捐款超 2800 万元。基金会加强管理,依法依规运营,2024年在社会组织等级评估中被评为4A级。基金会扶持兴建了一批乡村公共文化项目,已建成的霄洋文化中心(新显堂)内专设 “余潜士纪念馆”;本次落成的珠洋文化中心(耕村书院)作为基金会重点项目,投入资金达800 多万元。此外,基金会还开展奖教助学活动,为考上本一以上的学子颁发奖学金,为取得博士学位的学子挂匾彰宣。目前,玉阳余氏已有 9 名博士、4 名在读博士生。
     基金会支持帮助玉阳余氏理事会,于2024年8月10日隆重举行余潜士诞辰240周年纪念大会,并借鉴余潜士家训传承实践,结合新时代要求,将 “读书修为、诚信宽容、乐善好义、家国情怀” 确立为玉阳余氏家训,以家风带乡风,让余潜士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耕村书院的落成,为余潜士文化的研究与弘扬搭建了重要平台。未来,书院将强化内部管理,建立规范运营机制,逐步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提升文化影响力,努力建成余潜士文化研究中心与青少年研学基地;拓展与海内外高校、文化研究机构的合作,深化余潜士文化研究与宣传推广,助力擦亮闽学这张名片。在“转化”“创新”上发力,将余潜士文化转化为乡村全面振兴的精神动力,带动农业、文旅等优势项目引进,推动产业发展与城乡融合,助力农村高质量发展。
     下午,耕村书院特邀学术专家余爱水博导,在“新文化讲坛”作第一场学术讲座,开启了余潜士文化研究的新阶段。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海南自贸港推介会暨政策解读会在香港举行
下一篇:没有了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