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要闻 > 评论 > 正文

海外网评:美国政府“关门”危机又迫近,“党争”游戏没完了

2021-09-29 18:51  海外网   - 

  美国政府再次“关门”的危机正在进入倒计时。当地时间9月27日,美国参议院以48:50的投票结果未通过一项旨在为美国政府“关门”危机解套的法案。该法案原本希望帮助联邦政府暂时突破债务上限并使其在12月3日前维持运行。由于2021财年即将在9月30日午夜到期,该法案未被通过意味着美国政府停摆风险大增。

  美国政府面对的坏消息远不止于此。由于美国财政部目前的资金储备最快将于10月中旬耗尽,届时如果仍未能提高债务上限,将使美国面临债务违约风险。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此前曾警告称,债务违约将使美国陷入另一场经济衰退,并破坏全球市场稳定。然而,48:50这一明显以党派划线的投票结果表明,即使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关头,美国民主、共和两党仍罔顾国家和民众利益、玩弄党派政治。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对拜登的议程和国会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一周”。

  从表面上来看,美国此次政府“关门”与债务违约危机,与两年前美国国会暂停政府债务上限审议密切相关。2019年7月,时任特朗普政府财政部长姆努钦与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达成《两党预算案》,宣布在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31日两年时间内,暂停美国债务上限审议。在此期间,美国财政可以不受债务上限约束,自由裁量。两党这一妥协,本是为了在2020年大选前避免债务问题影响选情的“权宜之计”,而从客观上看,暂停债务上限审议为美国政府在2020年和今年上半年为应对新冠疫情大量发债提供了便利。但是,这次政治妥协和随之而来美国政府开支的快速增长,也将美国政府债务推高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28.5万亿美元,因此在法案今年7月31日到期之后,两党一直在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谈判,但由于两党始终无法达成妥协,最终导致有关法案无法通过。《华尔街日报》称,“在政府资金耗尽的几天前,围绕政府财政的政治摊牌升级。”

  归根结底,美国两党将财政问题变为党争工具,才是美国持续面临政府关门危机乃至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根据美国宪法,美国行政部门的预算收支受到国会的制约和监督;根据1917年制定的《第二次自由债券法》,国会对美国政府债务发行实施总量控制,债务总量逐渐成为美国政府不能突破的规模限制,由此逐渐演变为“债务上限”这一概念。而在西方政治制度下,政治人物往往更愿意迎合选民的短期需求提升债务上限,而无视这些短期需求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

  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几十年里,共和党政府提高债务上限的次数远比民主党政府多,里根更是以18次调高债务上限遥遥领先于其他总统,而特朗普政府在债务上限暂停期间就新发债超过5万亿美元。参议院民主党领导人舒默也据此批评不愿在债务问题上合作的共和党人,称他们“必须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 美国调查新闻网站VOX将债务上限比喻为美国生活中一种世界末日式的“土拨鼠日”:所有人都知道突破债务天花板并导致政府债务违约是糟糕的,但是共和党领导人都要威胁对提高债务上限的法案进行阻挠,以使民主党政府感到尴尬或迫使其做出让步,这样的场景多年来都在美国政坛循环上演。《纽约时报》刊文称,“美国政治上的两极对立,将维护财政责任的工具变为了制造经济灾难的秘诀。”

  当前美国两党政治立场极端化和美国政治极化加剧,更是令此次危机的解决变得更加困难。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右翼保守派与左翼激进派的力量逐渐增强,社会极化让党派政治逐渐演化为纯粹的争斗,奥巴马政府执政后期,共和党人就已经开始“逢奥必反”;特朗普时期,特别是2018年中期选举民主党夺回众议院控制权后,也对共和党“还以颜色”。而现在,在民主党的拜登政府被疫情、阿富汗撤军问题、美英澳联盟等一系列内政外交问题搞得焦头烂额时,共和党自然不愿意给白宫赢得政绩创造机会。英国《金融时报》援引参议院少数党领袖、共和党参议员麦康奈尔的话说,“共和党人不可能帮助解除民主党人的信用上限,这将给他们取得压倒性优势的机会。”

  然而,就在两党政客为“花钱”问题在国会山斗得不可开交之际,美国社会和民众却面临着攸关生死的巨大威胁——新冠肺炎疫情。由于政府关门将迫使包括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等在内的联邦机构停止工作,无疑将让举步维艰的美国抗疫工作“雪上加霜”。民主党众议员黛比·丁格尔在接受美国微软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指责议员们在利用民众的生命“玩政治游戏”,并称在这样一场严重疫情中让政府关门是“我们所有人的耻辱。这将是不可原谅的,不负责任的,而且根本不应该发生的”。(聂舒翼)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国际锐评丨机遇无限的香港给全球投资者吃下“定心丸”
下一篇:新华国际时评:“日更”枪击悲剧 可哀的美式“自由”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