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 闽东之光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华人 > 社会 > 正文

深夜,利空突袭,大跳水

2025-11-14 11:41 华尔街见闻  -  546865

据CCTV国际时讯,当地时间11月12日晚,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法案,美国史上最长纪录的政府“停摆”正式结束。市场逐渐消化政府重开的乐观情绪,同时科技股承压,欧美股涨势暂停。

截止收盘,道琼斯指数跌1.65%,标普500指数跌1.65%,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2.29%。

科技板块跌幅居前,特斯拉跌超6%,英特尔跌超5%,AMD、甲骨文跌超4%,英伟达跌超3%,亚马逊、谷歌跌超2%。

热门中概股多数下跌,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跌1.59%。百度跌超6%,哔哩哔哩跌超4%,小鹏汽车、蔚来跌超3%。

然而,投资者的视线正迅速从华盛顿的政治僵局转向一个更大的不确定性来源:因停摆而延迟发布的关键经济数据,以及这些数据将如何影响美联储未来的利率路径。

01

美联储迎来一个利空

消息面上,美联储迎来一个利空消息。

特朗普的首席经济顾问表示,10月就业报告在发布时将不包含失业率数据。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塞特表示:“10月份的住户调查没有进行,所以我们只能拿到一半的就业报告。我们会拿到就业岗位那部分数据,但拿不到失业率数据,而且这只会影响一个月。”

原定由美国劳工统计局(BLS)在11月7日公布的10月就业报告,是政府停摆期间未发布的众多经济数据之一。停摆开始后,由于工作人员被迫休假,相关数据采集工作完全中止。

哈塞特在白宫表示,原定于10月3日发布的9月就业报告,有可能在下周公布。该报告所需的数据采集在10月1日政府停摆开始前就已经完成。

就业报告由两项调查构成——一项是对企业的调查,用于生成主要的非农就业岗位数据;另一项是对家庭的调查,用于计算失业率。由于许多企业会自行保留记录并通过电子方式上报数据,要在事后通过电话联系住户,并让受访者回忆自己在10月某一特定周的就业状况,操作上会困难得多。

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周三表示,10月就业报告以及消费者价格指数“很可能永远不会”发布。但她并未说明,自己说的是整份就业报告,还是仅指报告中的部分内容。

分析师表示,随着政府重新启动、经济数据的“印刷机”重新开动,未来几周市场出现一些震荡也不足为奇。尽管仍然预计12月会降息,但分析师指出,此次数据“黑屏”也给高度依赖数据的美联储带来挑战,加剧了投资者对降息前景的悲观情绪。

02

12月降息预期支撑风险资产

但联储官员表态谨慎

“虽然市场正在消化政府停摆结束的消息,但我们面前还有一座更大的山要翻越,那就是所有我们错过的经济数据的恢复。” Landsberg Bennett Private Wealth Management的Michael Landsberg表示,“当迷雾散去时,我们才能看到市场目前的定价是否正确,前方是否仍是一片坦途,还是需要一次大规模的重新定价。”

Principal Asset Management的Seema Shah也表示,当前真正的挑战并非停摆对经济增长造成的短期拖累,而是投资者和美联储因缺乏数据而越来越难以判断经济前景。

在数据缺失的背景下,市场将希望寄托于美联储的宽松政策。许多投资者预期,一旦经济数据恢复发布,可能会強化美联储在12月降息的理由,从而为市场提供新的上涨动力。

Seema Shah认为,“随着数据发布的恢复,12月降息的理由应该会重新浮现,从而强化一个‘风险偏好’(risk-on)的背景。”她补充说,这种环境有利于美国股市,特别是那些将受益于更宽松美联储立场的大型科技股和周期性股票。

然而,美联储内部并非全无异议。波士顿联储主席Susan Collins最新表态称,她倾向于维持利率不变。她认为,目前经济增长依然强劲,这可能会减缓甚至阻碍在冷却通胀方面取得的进展。

参考资料:

《今夜,利空!跳水!》中国基金报

《美政府重开利好消化,美股低开低走,标普500指数跌超1%,美元走软》华尔街见闻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布碌仑区长吁民众积极申请加入社委会
下一篇:Con Edison 下调纽约市和威彻斯特郡用户拟议涨价幅度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