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7月3日,江苏省多地和湖南省长沙市、湖北省武汉市纷纷宣布取消旅游景区实名制预约。南京除中山陵园风景区等地,全市不再统一要求等级旅游景区执行实名预约。长沙除岳麓山·橘子洲旅游区等5个景区需实名预约外,其余77家A级旅游景区全面取消实名预约。
有网友还是担心,实际上,只要预约制没有彻底消失,旅游自由度依然是大打折扣的。因为每去一处游玩,还得上公众号去找预约,直到完全找不到为止。
实名预约制度在三年疫情期间成为国内各大景区、名胜、古迹和博物院的标配。在疫情结束之后,很多国内热门景区依然保持了这一惯性。究其原因,也是充分的,比如控制人流、防止意外、提升参观者体验、保护文物古迹等等。其实就是两个字:好管。但是对观众来说,就不乐意了。
原因有三:一是大部分户外名胜景区面积开阔,有足够的路径空间,比如西湖、长城之类景区,即使人头攒动,体验感差,性价比低,也是旅客的自愿行为,把选择权交还给游客,这是市场的基本伦理。
二是如果实行“预约制”,让公共资源变成稀缺资源,就会让旅客陷入逢热必抢的局面。黄牛及有内部关系的群体兴起,令社会产生怀疑和反感,涉事单位也无法自证清白。
三是预约制是朝着有利于管理者成本最低的方面去考虑的,因此无法促使有关单位投入成本、主动挖潜、改进服务和提升效率。比如增加出入口、增加快慢行径、扩展游览空间、数字化管理、增加供给、延长经营时间、取消周一闭馆等等。
有网友就评价,有的地方搞预约之后,的确宽松了,可很多地方也是浪费的,按道理,即使来多一倍的人其实都是可容纳的,为什么非要卡死呢?可见,管理更轻松,也就更安全,依然是预约决策者首要考虑的。
当前,很多场馆甚至人为规定预约上午场或下午场,过时失效。由此根本不考虑动态的实际在馆人数,不考虑上午离开的人数,如此一种高度机械的切割方式,同样带给公众极大的不便。预约制如同配给制,这种类似计划经济的思路,强化的是垄断者角色。如果预约制都不能全面取消,很难想象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深层服务能做好。
回溯和梳理客流特征,每个景区场馆都能积累起丰富的数据统计和经验。如果这个数据能够得到公开和科学分析评判,那么实际可容纳人数或许就不是如今预约制里面所框定的了。还该不该推行预约制,如何扩容,如何满足客流规律,应该都是一目了然的。十多年前的国内景区博物馆并没有预约这回事,游客虽多却也往来自由,客流自有其规律可循。后来的预约制却生发出无休止的矛盾,可见要解决的不是预约制,而是资源垄断者的角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