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 有福之州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文化 > 正文

走进观澜侨文化博物馆 以侨为桥促进中外民心相通

2022-11-28 16:56  深圳侨报   - 

  走进观澜侨文化博物馆 以侨为桥促进中外民心相通

  深圳侨报记者 尹萌 文

  位于深圳市龙华区的观澜是著名侨乡。据不完全统计,现有8万多名观澜籍华人华侨。感铭赤子心,难忘家国情。龙华区观澜街道精心打造观澜侨文化博物馆,致力弘扬华侨精神,以侨为桥、促进中外民心相通。

  一张张铭记时光的老照片、一封封泛黄的家书、一件件穿越重洋的老物件、一段段催人泪下的故事……在观澜侨文化博物馆,华侨的故事娓娓道来,华侨的精神传承不断……

  苦难岁月远赴重洋

  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观澜侨文化博物馆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设置了飘洋过海、华侨贡献、文化传承、华侨社团、人文侨乡等板块内容,全面系统地展示了观澜华侨的迁移史、奋斗史、贡献史。

  推开朱红色的大门,走进观澜侨文化博物馆,首先被一张装点着许多红色小灯的世界地图所吸引,这是观澜侨胞在全球的分布图。这些闪烁的小灯遍布六大洲,分布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何阔别家乡,远渡重洋?观澜侨文化博物馆专门开辟板块,讲述鸦片战争前后,观澜人飘洋过海的辛酸过往。一对夫妻泪别的铜像、一幅绘有码头和帆船的油画,为观澜人“下南洋”的故事拉开帷幕。据当地老人回忆,在1840年至1949年的百余年间,为躲避战乱、谋求生路,许多贫苦的观澜人出洋谋生,他们大多前往东南亚各国、美洲、大洋洲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其中还有许多卖身作“猪仔”、“赊单苦力”,辛苦务工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获得自由。多年后,一些出洋的观澜人得以重归故土,亲口讲述漂泊异乡的故事,成为珍贵的史料。

  其中,1884年,观澜牛湖(原名鳌湖)村的陈东高、陈连高、陈登贵、陈登鹏夫妇等人,在香港由英国政府招募680名华工时,一起签约卖身到牙买加,乘德国“亚力山大太子”号船,经苏伊士运河到达欧洲,再乘船到古巴,航行67天抵达牙买加金斯敦之后,被押入工埠监房,按册点名由蔗园主用骡车运往蔗园做苦工,毫无自由,备受屈辱。

  观澜大布巷村的杨洪,14岁被“卖猪仔”到印度的亚里格达埠,进入美国人开办的“格达”茶庄做童工,工作是装钉木制茶箱,每天劳作超过十小时。原本五年期的合同,打工近十年,“工头”还说“赴洋经费”未还清。25岁那年,杨洪摆脱工头控制,毅然另谋生路。

  然而,在万般艰难的处境中,仍有许多观澜籍华人华侨凭借勤劳和智慧脱颖而出,在世界各地安家立业,在各个领域取得不凡成就。

  心系桑梓救亡图存 爱国之情代代相传

  观澜华人华侨虽然身居海外,但始终心系桑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都有许多爱国华侨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贡献财力物力人力。

  其中,观澜马坜村人陈义(又名陈伟成)年少时被“卖猪仔”到牙买加,后在美国檀香山结识了孙中山,加入“兴中会”。后来,他回到观澜组织了乌石岗起义、大水坑灭清军等革命活动,并于1899年返回牙买加筹集资金进行反清运动,襄助孙中山领导的三洲田起义。华侨爱国情代代相传,1940年,陈义之子陈华福在牙买加带头捐款用于采购飞机,支援祖国抗日。

  观澜樟坑径村人陈桂林、陈桂民是马来西亚归侨后代,他们两兄弟同为飞行员投身抗日,双双为国捐躯,是观澜华侨为抗日抛头颅、洒热血的一个缩影。

  除了奋起抗日报国,观澜华侨还为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1912年,在观澜牛湖(原名鳌湖)华侨的大力支持下,当地6间私塾、学房合并创办为广培学校。随后,还有振能、培英、启明、维新等学校先后创立,观澜逐渐成为惠东宝地区“教育之乡”。

  在观澜侨文化博物馆二楼,精致的布景和声光电科技相融,再现了广培学校旧景和民国时期观澜街景,让前来参观的市民深刻感受到华侨爱国之情、侨乡历史风采。

  改革开放以来,华人华侨积极为观澜的经济社会建设出资出力,观澜不乏侨企侨商,如今观澜侨文化博物馆的前身就是一座侨建厂房。

  传承弘扬华侨精神 打造华侨文化名片

  得知龙华区要打造观澜侨文化博物馆,观澜籍华人华侨倍感欢欣,一些老华侨捐出了数十年前从海外带回来的老物件,咖啡舂、茶匙、胭脂盒……还有许多侨眷捐出了百余年间飘洋过海而来的信件。一件件物品沉淀着远渡重洋的记忆,一封封家书寄托着游子们的思乡之情。

  开馆当日,马来西亚、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苏里南、牙买加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5家海外侨团和数十位侨领通过视频等形式,表达了对于该馆的祝贺与期待。还有许多归国华侨、归侨后代来到现场参观。

  其中,91岁的陈梅英生于牙买加,上个世纪40年代归国,看到家乡饱受战火蹂躏,毅然加入革命队伍。得知观澜侨文化博物馆兴建,她毫不犹豫地捐出了抗战纪念章。参观博物馆,看到自己同战友们的勋章一道展出,她十分激动,“观澜侨文化博物馆把华侨的奉献、华侨的精神展现出来了!”

  归侨杨洪之子杨寿友、杨利友也第一时间前来参观。透过照片和文字,他们对父辈海外求生的历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看到父亲的遗物——从印度带回国的咖啡舂、茶匙在这里展出,他们心中五味杂陈。“只是一支小小的茶匙,却是父亲在海外历尽艰难的缩影。还是祖国好,还是回家好!”

  看到观澜侨文化博物馆得到海内外华人华侨及侨眷的认可,该馆负责人翁艳芳深感欣慰。“观澜是侨乡,我的父辈也曾‘下南洋’,他们辛苦打拼从不忘故乡亲人,他们勤劳致富不忘建设家乡。在观澜,华侨精神深入人心,希望他们的故事、他们的奉献能够被记得。”

  早在2007年,观澜侨联就开始着手收集本地华侨故事,并于2012年编印出版《观澜百年侨事》,如今有了博物馆这一平台,她相信,一定可以更好地弘扬华侨精神,打造华侨文化名片,真正做到“以侨为桥、促进中外民心相通”。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美华戏剧专场26日法拉盛市政厅举办
下一篇:中医药文化活动走进柬埔寨王家军陆军学院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