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在艺术领域取得的成就,是艺术史的一部分。
时值三八妇女节,“世界是我的表象—2023当代女艺术家邀请展”在上海朱屺瞻艺术馆举办。参展的20位女性艺术家年龄跨度超过半个世纪,她们从自己的主观认知和生命体验出发,注重挖掘内心资源,通过个人经验的表达,以此来探寻艺术的价值和女性存在的意义。
3月7日,“世界是我的表象—2023当代女艺术家邀请展”在朱屺瞻艺术馆拉开帷幕。展览分作“自然与灵光”“凝视与祛魅”“历史与当下”三个板块,邀请了张雷平、刘曼文、靳卫红、王小慧、万芾、石至莹、后藤亚子等20位女性艺术家的50余件/组作品参展,作品类型包括了油画、水墨、水彩、雕塑、装置、摄影、综合材料等艺术样式,呈现出新一代女性艺术家鲜明的艺术个性、多元化的作品面貌和活跃的艺术创造力。
策展人傅军介绍,本次展览中,“女性”既不是一种“主义”, 也不是一种“流派”与“风格”,而是一种观察和思考的“方法”和“社会立场”,也是一种创作与表达的独特“视角”“经验”与“语言”。
“艺术创作是非常孤独的,女性艺术家,很多时候要面临工作、生活双重压力。在艺术史上,男性是书写者,女性艺术家不可避免地面对着一些文化、制度上的制约,所以同伴之间的支持与鼓励变得尤为珍贵,”傅军同时也强调,女性创作绝不是在艺术表达上寻求性别的区别,而是更多的追寻个性、自由和解放。
“世界是我的表象”是哲学家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提出的一个概念,傅军希望用这一概念表达出一种强烈的主观意识,以此来鼓励女性的自信心和主体意识。其次,艺术不仅仅是对世界的反映和表意,它本身就是这个表象世界的组成部分。女性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作品,是一个经她们内心折射之后视觉化的表象世界,是这个表象世界一个富有意味的组成部分。
万芾 《市·影一》 纸本
展览第一版块“自然与灵光”中,展出艺术家张雷平、万芾、玛雅・克莱默、石至莹、周胤辰、张月、张弛、朱晓雯8位艺术家的作品。傅军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灵光兼有神学和美学的意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超越自身的那种东西。她们在追求什么?这一板块的作品希望超越人们对女性艺术认知中的刻板印象。”故而,在这一板块的现场,可以看到8位艺术家不以再现自然、风物和景观为目标,而是借灵光,抒发自我感受,创造了一个特别灵动的精神世界和意义空间。
张雷平 《 交河故城印象》(三)纸本水墨
展览现场,参展艺术家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对艺术创作、女性主义的看法与心得。张雷平作为本次展览最资深、年长的艺术家,回溯了近二十年来女性艺术展览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给予后辈从业者巨大的信心。此次她带来的作品是自己在1995年创作的作品,她希望用自己年轻时的作品与当下年轻创作者进行交流。“随着科技的发展,已经很大程度上把女性从家庭中解放出来了,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工作机会。所以,在现在这样一个年代,女性只要自己把握好,时代会给予你一切。”
周胤辰 《遥远》 布面油画
周胤辰的《遥远》代表了她对于远方的一种期待,这个“远方”不仅仅是一种地域性的远方,可能更为宏观化的,时间性的或者说是一种心理的映射。周胤辰在展览现场说道:“上野千鹤子在最近提到女性主义时提到,女性主义是说我们崇尚的是自由、宽容、还有诚实面对自己。我非常认同,作为艺术家,也就是自由、宽容和诚实。虽然创作时不会刻意想到自己的女性身份,但事实上这些特质是与生俱来在身体里的。”
石至莹 《宝石与镜像》 布面油画
石至莹此次展出的作品与也与以往有较大变化,“我的认知经常在不同的点上做切换,希望更自由,也是想激发自己对于观察事物的不同方式。说到目前的女性艺术创作,越来越多地看到更丰富的作品表现方式。”
“我试图在绘画当中找到一种平静,不管是树的光照在身上,还是大海涌动的时候带来的莫名感动,我们和自然是互为一体的,希望在这当中能够释放自己。”张月不管是在画自然的光、虫、树,还是画张力很强的人体,她都在试图找一个神性的存在。
过去美术史中的女性是被凝视和欲望的对象,而当代女性艺术家创作的女性,是反凝视、反消费、反媚俗,这是一个祛魅的过程。女性的身体也从私密性走向公共性,从生物的、个体的身体走向社会的身体。“凝视与祛魅”板块展出了张平、靳卫红、刘曼文、陆煜玮、汪正虹、汪琦琦、陈霈、后藤亚子8位艺术家作品,其中可以看到女性艺术家关照自身的生存状态、生命价值的思考和表现。
刘曼文呈现的是一组《红颜--周旋》,这些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电影明星,她们的样貌已经成为瞬间中的永恒,她们的名字是一个概念的符号,然而她们的容颜风采却是“中国式符号”。
张平《 躺在沙发上的阿籽》 布面丙烯
张平目前驻扎在上海临港,并发起了一个“秘密花园”的女性团体,这个团体中既有专业艺术家,也有素人,有80多岁的老年女性,也有90后,00后的年轻人,“希望在我们成长的那片土地上,能够影响到一些女性艺术从业者,表达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后疫情时代,汪正虹的作品相比以往,更关注了“生存”与“存在”两者的关系;汪琦琦的《隐藏标记》体现出的是社会标准生活下人被扭曲、又被不断规训的过程。
陈霈 《透看美术史--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水彩
陈霈的画作将焦点对向美术史中被塑造和被凝视的女性,“女性在男性主导的社会里面不断塑造自己的形象,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女性。但艺术创作是一种个体主义的事情,当然会有一种颠覆和反叛的力量,我们的创作也会给外界带来不同的质疑声,面对这种质疑的时候,真正的艺术创作要勇敢,真实地忠于自己的内心。”
展览现场 张平作品
展览现场
展览的第三版块“历史与当下”中,共展出王小慧、唐天衣、顾颖、洪亦涵4位艺术家的作品。传统与当代、个人经验与公共经验、历史与现状,这些都是女性艺术家在创作时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历史中的女性,是被观看、被书写的文化客体,而当代的女性艺术家群体,是充满自信的文化主体,她们以自己的创造改变以往人们对于女性艺术家的刻板印象,并与男性同行一起,成为创建当代新文化的主力。
洪亦涵作品
此次参展艺术家中还有95后艺术从业者洪亦涵,她也在现场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在男性为主导的摄影圈,我常常被质疑‘一个小姑娘能拍出什么好照片’呢?女性也常常被要求反思,但创作是非常主观的,我不需要遵从别人的意愿,在这个过程中,我的作品会抒发自己的不满,试图用作品唤醒情绪对个体的认知。”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4月16日,展览后续也将开启数场对话论坛,探讨关于性别的社会化塑造成更广泛的领域,试图超越过去单纯以女性性别身份的议题,走向更为宽广的社会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