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 有福之州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文化 > 正文

那些来自东南亚的“中华医药老字号”

2023-03-27 14:16 中国侨网  -  364408

  历史上,大批中国人“下南洋”谋生后,在当地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华侨社会。由于东南亚地区气候湿热,加之许多侨胞体力劳动繁重,华侨对求医问诊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中医师前往东南亚行医,中医院、慈善机构、中药厂也随之兴起成立。

  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许多东南亚中医院、慈善机构与中药厂在扶助贫弱的同时,壮大发展,不仅惠及侨胞与住在国民众,许多代表性的中医馆、中药厂还成为延续至今的医药品牌。

  新加坡同济医院

  新加坡同济医院成立于1867年,初名“同济医社”,由广帮七大商号“七家头”(朱有兰、朱广兰、罗奇生、罗致生、广恒、同德、朱福兰)创办。它是新加坡第一家中医院,也是一家公共慈善机构,订立了“不分种族、宗教、国籍,一视同仁、施医赠药、分文不收”的宗旨,施医赠药,为贫苦者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马来西亚同善医院

  马来西亚同善医院初名“培善堂”,于1881年由华人“甲必丹”叶观盛创办。当地锡矿业繁荣发展,但锡矿工人却缺乏相应医疗福利,培善堂逐渐承担起施医赠药的社会责任,扩建留医病楼并更名为“同善医院”,成为马来西亚第一家中医院。

  泰国天华医院

  泰国天华医院由华侨伍淼源、刘继宾、高晖石、刘聪敏、张见三、王杏洲于1903年集资倡建,是泰国第一家中医住院医院、第一家慈善医院。百余年来,不分种族、地位和区域,免费用中医中药为患者祛除病痛,惠及甚多民众。

  柬埔寨中华医院

  柬埔寨金边历史上曾有一所中华医院,其前身是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创立的一所医厂。当时疫病频发,潮、广、福、客、琼五帮帮长商议始创医厂。疫情过后,该医厂成为华侨永久性慈善机构,由五帮会馆管理,改名“中华医院”。医院所需资金由华商每月捐赠,为病人提供免费医疗救助。

  泰国华侨报德善堂

  泰国华侨报德善堂位于曼谷唐人街,由广东潮州籍华侨成立,是泰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华侨慈善机构。1910年建成的报德善堂最初是为纪念大峰祖师而修建的寺庙,以“慈善济世”为宗旨,施粥济困、敛尸义葬。自创建以来,帮助了大批来泰国谋生的华侨和遭遇不幸的泰国民众。

  印尼中华医药施济会

  印度尼西亚巴达维亚(今雅加达)中华医药施济会作为华侨救济事业的专业机构,为侨胞送医治病。

  马来西亚槟城仁爱堂

  马来西亚槟城仁爱堂由广东中医师古石泉于1796年创建于槟榔乔治市,是马来西亚华人创办的第一家中药店,也是东南亚最古老的中国传统药行之一。1950年仁爱堂药行注册为有限公司,是槟城最早改制为有限公司的商号之一。20世纪90年代,仁爱堂已发展为马来西亚第一家中草药批发商及零售商,其业务扩展至新加坡、泰国等地。

  余仁生药铺

  1873年,广东佛山人余广到马来亚谋生,曾居住在霹雳州的一个锡矿小镇边。当时鸦片泛滥成灾,当地锡矿工人长期借鸦片逃避艰苦工作和恶劣环境。

  余广决心以中药解救矿工,于是在1879年开设第一家药铺,并取名为“仁生”。该药铺在余广的独子余东旋的经营下,改名为“余仁生”,迅速在新加坡、马来亚商界打响名号,其销售网络也延伸到中国。

  永安堂中药店

  1870年代,中医胡子钦在缅甸仰光开设永安堂中药店,其子胡文虎、胡文豹兄弟继承父业。1923年,永安堂总部迁到新加坡,后迁到香港,并在东南亚各地设立分行。其药品以虎为商标,被称为“虎标良药”,其“虎标万金油”风靡全球,胡文虎亦获称“药业大王”。

  中西制药厂

  南洋著名侨领陈嘉庚曾创办成立中西制药厂,生产种类繁多的传统中药制品,产品销售遍及东南亚及中国各地。他曾对药书《验方新编》进行增补,并在北京、天津、厦门等十余个城市及东南亚各华埠,登报征求良方。

  为了保证药方的准确性,陈嘉庚还聘请专业人士进行校对,经历数月完成。此外,陈嘉庚还注重创新中药生产,融入西方制药技术,改良传统配方,不断研发新产品。

  历经风雨沧桑,这些中医院、慈善机构和中药厂一直守护着一方民众。在祖国面临危难之际,他们也同其他侨胞一样,同心奋斗,仗义执言,贡献自己独特的力量。

  正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展出的“华踪医迹——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医药文化展”中的“赤子之心明明如月”篇章,就通过历史文物、图文视频等资料,还原了这些历史故事的细节,让观众得以探寻这些位于东南亚的“中华老字号”一路走来的足迹与脉络。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纽约中国芭蕾京剧团4/1林肯中心办40周年庆典演出
下一篇:当永陵“二十四伎乐”遇上晋祠元代乐伎 40余件展品再现宫廷乐舞盛景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