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 有福之州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文化 > 正文

中国美院“两个AI”论坛,探讨人文与科技

2024-07-09 10:47 澎湃新闻  -  384622

“人工智能”与“艺术智性”有着怎么样的关系?7月6日,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办公室指导,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学院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美术学院研创处和中国设计智造大奖(DIA)承办的“两个AI:人工智能与艺术智性”论坛在上海浦东新区世博中心举办。与会学者、艺术家、科技从业者共同探讨了人工智能与艺术的深度融合,以及人文与科技的未来发展,并强调了人们在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同时要更加关注人类智性与创造力的发展。

澎湃新闻了解到,从此论坛以“两个AI”为题,通过辨析“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与艺术智性(Artistic Intelligence)”的关系,呼吁人们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同时要更加敏锐的关注人类智性与创造力的发展。论坛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以“人工智能与艺术智性”为题作了发言。他提到,AI对人类的威胁,依然来自人自身。人工智能越发达,人类就越需要艺术智性;数字虚拟技术及其幻觉工业越发展,身心交感的艺术经验、从艺术经验而来的感性就越发可贵。艺术智性所激发的是一种感性、知觉的解放状态。科学“通过知识获得解放”,而艺术“通过解放获得知识”。正如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21世纪,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我们再一次迎来了“文艺复兴”,身处其中的我们都是“文艺复兴人”。

此前国美举办的“向达·芬奇提案——上海科技艺术大展暨第七届国际跨媒体艺术节”

 

亚马逊云科技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峥以“大模型时代以及其对艺术创作的挑战”为题发表演讲。他以当前教育体系的流水线特征为切入点,诠释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对于今后教育的启发,他认为,相较于AI,人类有着本能的好奇心驱动,可以思考得更深刻,探索更广阔的未知区域,但关键在于如何“问问题、问好问题”,也即培育起“批判性思维”。此外,通过列举诸如“AI生成诗歌”“AI解读诗歌”“AI生成抽象画”等亲身实践经验,表达了其对于人工智能与艺术智性的看法, 他认为,AI终将会往前走,只是身为艺术家,该如何去应用它、驾驭它。

正在作画的机器人ARRON和哈罗德·科恩

 

摩尔线程摩尔学院院长李丰以“人工智能的艺术语境”为题做演讲。从古时代、古典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现代时期以及当代的艺术技术等多个维度,阐述了“艺术和技术共生,所有技术的发展都在推动着艺术的表达”这一观点,强调了“艺术上下文语境”的重要性。李丰认为,艺术的体验需要整体性,而AI产生的内容恰恰打断了人类特有的想象力,缺乏作品产生的心路历程,失去了语境,因此现在AI产生出来的作品离艺术还很远。

电脑绘画产品 The Painting Fool 的绘画作品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教授姚大钧则以“AI不只是艺术的新媒介”为题作了发言。他以“上帝已经给了你一个脑子,你却自己又造了一个”这一批判视角引入了对于人工智能与艺术智性的看法。他认为,AI犹如一个控制论系统,其在不断反馈的过程中,把人的感觉、文化的语境都化作了参数,其中,如何平衡两者,避免“啸叫”抑或是以创造性的方式驾驭“啸叫”十分重要。“我们应该将AI视作一个‘灵媒’,它只是一个中间者,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让人自身得以通往另外一个世界。所以,放在更大语境来看,整个AI对我们来说是人类对艺术、对社会、对本质的一个镜子,我们应在这面镜子中增强丰富自己的感受力,而不是麻木迟钝自己的感受力。”

基于中国美术学院与上海市人民政府的战略合作框架,2024年6月6日DIU国际设计智造联盟上海中心项目正式落地上海市杨浦区。借此契机,论坛的后半场邀请了来自不同院校的专家学者和DIU企业的代表,围绕“两个AI”的主题发言参与圆桌讨论。在此环节中,清华大学-和林格尔新区分布式数据处理系统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戴青认为,艺术就是新质生产力,大模型“算力底座”的尽头是电力,而艺术没有尽头。他认为,“AI时代已然来临,我们应去拥抱它,并用好它。”

《太空歌剧院》,由新型AI绘画工具“Midjourney”创作而成

 

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副院长、总设计师、上汽英国技术中心总经理邵景峰认为,我们既要拥抱AI,也要反对AI。他基于自身在上汽集团工业设计领域的多年从业实践经验,认为当前AI生成的设计作品愈发显得“油腻”,他强调,AI时代,“人”才是最大的个性;而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总监诸臣基于理工科设计师的视角,认可“艺术智性”在当前人工智能发展中的补充乃至引领作用。他认为,我们在讨论AI时,应避免“标签化”,不要把自己局限于某个角色,而应以人类共同体的胸怀,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努力;索尼中国有限公司商务总监焦彦宁结合索尼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历程,认为在面对当前的AI时代浪潮中,以场景化的方式去设计创造十分重要。他引用了制片人克里斯托弗·米勒的观点,认为我们应避免过分依赖AI技术,因为艺术重在呈现一种全新的体验,而不是“剽窃”其他艺术家的平均值。

论坛现场

 

此外,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媒介与交互研究所负责人俞同舟则分享了自身的四个启发:1、希望通过今天对于两个AI的探讨,为日渐黑箱化的人工智能领域找到一个新的开口。2、一切由人类制造出来的东西背后肯定是基于为了人类更加美好发展的主观性思想。3、人工智能时代,艺术家从来不会缺席。4、中华传统对于天地自然的敬畏之心是塑造人工智能中国发展之道的关键。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扶霞:不完全(且个人偏好强烈的)中餐烹饪简史
下一篇:美国网红动画师丹尼•卡萨莱:中国之旅让我更加开放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