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小卡片,每周一分钟,常态化、生活化、浸润式的智慧点拨,微光成炬,点亮心灯。赣州以数字化“周签”巧劲破解家校共育“最后一公里”难题,让科学的家教理念如春风化雨浸润万家灯火。
每周一上午八点半,赣州市章贡区的上班族李女士送完孩子上学,手机上班级群里准时弹出“心理健康周签”“家庭教育周签”,李女士顿时笑着读了下去。只需一分钟左右阅读图文卡片——“孩子焦虑时,与其反复安慰别怕,不如鼓励他先把眼前的事做好”——这条名为“行动优先”的周签,让她在当晚辅导作业时成功化解了一场亲子冲突。
这张看似微小的“周签”,正是赣州市破解家校共育困境的创新密钥。面对《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后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时代命题,传统培训覆盖窄、线上信息筛选难、城乡资源不均衡等痛点曾让教育管理者倍感压力。“与其追求宏大叙事,不如找准家长每日面对的真实痛点。”赣州市教育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负责人介绍,赣州市联动本地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打造“双周签”模式——“心理健康周签”直击学生情绪管理、抗压能力等高频问题,“家庭教育周签”则聚焦“爱与规则平衡”“亲子沟通技巧”等核心场景。 通过小卡片撬动大变革,三大核心优势构筑普惠新生态。
“小切口”精准破题,化解日常焦虑
“周签”内容摒弃长篇大论,以“核心观点+精炼阐释”的卡片形式呈现。扎根本地调研,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主要问题、不同区域家长的普遍困惑进行设计,确保“周签”主题和内容真正“接地气”,解决真问题,建立反馈闭环并动态优化。比如针对“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办”,提出“约定使用时长比全面禁止更有效”;面对“如何把握管教的度”,倡导“有边界的自由”原则。这种精准锚定痛点的设计,让忙碌的家长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低成本”盘活资源,释放集约效能
依托名师工作室专业支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等专业力量,严把内容科学关,杜绝误导风险内容研发近乎“零成本”;通过学校官方公众号、“家校共育一码通”小程序以及班级微信群等新媒体平台一键推送,分发边际成本趋近于零;家长阅读消化只需一分钟,大幅降低参与门槛。“无需高昂投入,却让优质资源直达城乡每个角落。”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陈老师如是说。
“高覆盖”填平鸿沟,力促教育公平
官方渠道的强触达性,使乡村家长与城市家庭同步接收相同质量的指导。全市家庭每周聚焦同一教育主题,家校间关于抗挫力、规则意识等关键问题的认知鸿沟显著弥合。据统计,项目启动近2年来,累计推送周签95期,覆盖全市120余万中小学生家庭,农村学校触达率达100%。安远县塘村乡中心小学教师感慨:“留守儿童祖辈也能通过周签学会理解孩子情绪,这是过去难以想象的事情。”
“周签”的深层价值远超知识传递。它以每周一次的稳定节奏,悄然构建着家校协同的“滴灌式”育人生态。理念如细雨将“关注心理成长”“科学理性育儿”等现代教育观,通过持续推送渗透家庭日常,逐渐内化为家长的文化自觉。经开区家长刘先生在连续收到“非暴力沟通”主题周签后,尝试用“描述事实+表达感受+提出要求”代替责骂,亲子关系明显缓和,他笑着说:“周签像一位温和的教练,提醒我不断调整。”
“教育本无惊雷之力,贵在细水长流的坚持。”赣州市心理健康教育负责人提到。当科学的家教理念被拆解为每周一次的温暖抵达,无数微光终将汇聚成炬——这既是赣州对“立德树人”的朴素践行,更是为构建高质量教育生态提交的一份充满智慧的答卷。 (谢福泉 曾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