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 有福之州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移民 > 留学 > 正文

爬藤读美高,也是中产家庭可以走的吗?

2023-06-01 20:29  美国新闻网  -  284333


先不说小孩适合不适合,而是爹妈卷不起。在这些学校里的小孩,清一色的富二代。
 
如果说波士顿的原住民还有一些是中产家庭,那国内来读美初美高的,都不是普通的有钱。凭我敏锐的直觉来看,基本都是万柳少爷起吧…
 
毕竟平均学费7万块起,按现在的汇率差不多50万人民币,只是小头,更多的投入都在学费之后,看给学校做多少贡献。
 
少的集资捐个宿舍楼、捐个石狮子,多的直接捐栋楼。即便如此,学校也有很多选择,家长想捐钱也得找门子找熟人…
 
前两天有家长问,学校有没有国际生的奖学金?虽然明知道美高招中国小孩主要是为了搞钱,我还是认真问了招办主任这个问题。
 
当时他面露难色,上升了政府层面打了一圈太极,最后表达的意思是学校才是更需要被捐助的那一个…
 
这也不难理解。
 
顶尖寄宿美高主要两种:
 
一种是千人大校,比如Andover讲平权,会考虑平衡生源比例;一种是精英小校,总共招生也就三五百的规模,美国本土精英家庭的小孩都不够学位…
 
考虑生源多元的学校,也是给自己本国学生提供机会。如果给国际生就会冒被家长诟病,这对TOP美高来说是最大的风险——
 
被美国精英家庭所厌弃。
 
他们甚至不敢一年放太多的中国小孩offer,就算等钱用也只放三五个,最后价高者得,就怕在校家长投诉圈钱丢了脸面,影响了学校整体的氛围。
 
对一所TOP的美国学校来说,有5%的中国学生是丰富生态;有15%的中国学生,在美国家长眼里就变成了物种侵袭…
 
所以人家不会跟你谈奖学金,只会问你对学校能有什么贡献?
 
看到这里,不知道有多少中产家长对美高的梦破灭了?反正我过去一周探访学校,见一波小孩就幻灭一次。
 
顶尖美高很强悍,艺术体育样样不输大藤,学术研究的深度甚至碾压大学。但也因为难度大,不少学生根本完不成学业。
 
以小而美的圣马可来说,现在380个学生人家还想压缩,尤其是国际生比例,计划从目前的26%降到20%左右…
 
顺便说一句,它的对面就是家长美初梦校Fay school。
 
图片
 
02 
有钱的富二代,比你还努力
 
探校的时候遇到一个中国小孩,她说毕业的学长考进斯坦福,跟她说学业毫无压力,比起读高中简直轻松…
 
都说美国大学宽进严出,但对学术压力巨大的美高小孩来说,考进大学的感受跟我们高考进大学放飞自我也差不多,再也没有全A的GPA如达摩斯之剑悬在头顶,时刻不敢松懈,真是轻松愉快了很多…
 
访校中遇到了很多中国小孩,我随机问了其中一个娃,为申请顶尖美高做了哪些准备?
 
她说得轻描淡写,好像进数一数二的美高不费吹灰之力。但真实的情况是:5岁开始学琴,乐器参加考级的就三四种,竞赛证书拿了一把不说,还会写歌。
 
到美高读书后更加放飞,音乐类型的社团参加了十来个,还有时间玩田径、游泳和骑单车…
 
她之前在国内读国际学校,我问她美高卷还是以前在国内卷?她想了想说都挺卷的,只不过是不一样的卷。
 
以前国内读国际学校卷分数,枯燥无聊地刷题库;现在美高卷社团,下午2:50后是各种活动,密不透风。
 
全天上课、完成恐怖的作业量,已经我觉得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天24个小时怎么可能排下这么多?难道不用睡觉的吗?
 
她笑笑说,丰俭由人啊。自己主要是社团活动多,作业三四个小时的量。但也有人凌晨5点起床,8点直接去上课拼学术。
 
听到这里我一声叹息:想拔尖儿,从国内名校到顶尖美高,真就没有不卷的…
 
我问,是不是中国同学最刻苦?得到的答案居然是NO,最顶尖的还是本土的小孩。这个逻辑想想也对,换到我们国内最顶尖的娃读得也基本都是公立,五大奥赛荟萃,没必要花钱来读美高。
 
当然,顶尖美高里也不缺聪明的小孩,爹妈本就是成功的精英——从教授到商业大佬,光基因优势就占尽先机;
 
顶尖美高也不缺努力的小孩,一天7、8个小时的作业量,还要去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每天睡五六个小时就已经算多;
 
很多人以为富二代就可以不用努力,但实际上他们比你有钱,比你还努力。这让一般家庭的孩子怎么拼?
 
 
 
03
读美高,国际教育才算成功?
 
这次访校还有一个感受,我发现有些小孩中文不怎么会说,尤其是读过美初,回答问题都用英文。
 
这样的国际化教育在我看来有利有弊:
 
有利的一方面,早一点进入顶尖美高的申请赛道,升学确有优势。美国教育其实很讲究传承性,无论是初高中之间的feeder,还是一个家庭父子姐妹之间的传承录取,甚至在读家长的背书在美国社会里都好使;
 
弊端也很明显。过早进入美国教育体系,缺乏母语文化根基,很多小孩迷失了自己的身份。他们在美国人眼里是中国人,在中国人眼里是美国人…
 
他们仿佛属于美国,但好像始终都和地球另一面的国家有一层隔膜。圈子能带给他们些许安全感,但被包围起来的美高生活,就像一座孤岛。
 
有的小孩思想成熟,想的很清楚,自己未来肯定是要回国发展的,毕竟留学经历和家庭资源回国更具优势;有些则成了世界游民,美高读书,放假回欧洲的「家」,几年都见不到父母一面。
 
看到他们,我想起常熟UWC李萍校长曾描述过的「真正的国际化教育」:是要培养可以走得出去、也走得回来的小孩。
 
因为肤色和发色决定了一个人的归属,这是无论你拥有很多美国本土的朋友、晒出黝黑的肤色都无法改变的。
 
哪怕你热爱的是美式足球、说一口原汁原味的英文且几乎都不会讲中文;哪怕你多么认同异国文化,在别人的眼里,你依然只是个「中国人」。
 
 
 
04
 
我觉得一般中产家庭送小孩留学本科足够,真没必要为了爬藤拼美初、美高。
 
这不是一条普通人拼得起的赛道,要么砸钱要么陪读。
 
千万不要觉得后面花钱就少,陪读家庭一般都会买房,50万到100万美金不等,贵虽然比不上东西海,但也是一笔额外增加的支出,况且在波士顿买房的家庭,也不可能只有一套房…
 
有朋友问我,访问顶尖美高有什么感受?我只回复了一个字,穷。一路走下来,感觉自己穷麻了。
 
学校放个短假会组织各种Trip,去的都是什么伦敦、阿根廷、巴黎、波多黎各…
 
我突然想起上海妈妈的吐槽:住2000万的房子开一百万的车,还觉得自己好穷。这种感觉在美高圈,无比真实。
 
所以,对于普通中产来说,中学不必急于出国,可以先送到夏校给小孩种草,体会下TOP学校氛围,提高英文能力花个几万块也值了。
 
这次访校遇到一个小孩,国内读公立但英文可以和顶尖美高无缝衔接,问她英文学习的秘诀也没有死磕,只是7、8岁的时候跟随父母访学在美国待了一年…
 
语言天赋当然有一些,但也证明了美初并不是优秀小孩爬藤必经之路。
 
反而国内读公立到初中毕业,她的自我认知和思考的深度都根植于母语,谈吐笃定自信,超越很多美初升上来的同龄人。
 
如今还坚持每个月给父母写信交流,一方面可以练习中文,提升思考深度,一方面也维系了亲情的纽带。
 
风筝飞得再高,也需要一根线的牵引…
 
不然,何以为家?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学会保护自身安全,是出国前最重要的一课!
下一篇:福建三明:国际学生支教服务团受当地小学欢迎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