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肺炎)新冠疫情中印尼华人清明节扫墓祭祖
中新社雅加达4月4日电 题:新冠疫情中印尼华人清明节扫墓祭祖
中新社记者 林永传
“因为新冠疫情,今年已是连续第二年没有办法回乡扫墓祭祖了,只能委托老家的亲人代为打理父辈墓园、上香烧纸祭拜”。4日,中国传统清明节,年过七旬的二代华人郭居仁在电话里对中新社记者介绍着。
从印尼苏门答腊岛迁居首都雅加达已数十年的郭居仁,以前每年清明节期间都会回苏门答腊岛乡下扫墓,因为那里是先辈从中国漂洋过海到印尼的落脚地,有父辈的墓园。
延续中国的传统,清明节前后10天里扫墓是印尼华人一代传一代的习俗。郭居仁说,尽管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但回乡扫墓是他迁居雅加达后几十年不变的“遵循”。
去年3月印尼开始暴发新冠疫情,至今仍未得到控制。“因为疫情防控规定,连续两年的清明节回不了乡下”,郭居仁说扫墓大事只好委托乡下亲人代行。“老家亲人已传来视频,父辈墓园打理得干干净净”,郭居仁说愿祖先保佑子孙平安,也保佑疫情早点过去,生活恢复如常。
除了扫墓,清明祭祖是印尼华人延续超百年的传统。每年4月,从月初延续到月底的“春祭”,成为印尼华社一年中最为繁忙的时间。
在正常年份,印尼百家姓协会都会挑选4月的一个周末在雅加达举行一场各姓氏共同祭祀中华始祖黄帝的“祭祖大典”。万隆等建有华人“百氏祠”的城市,也会举办集体祭祖大典。
各姓氏除了派代表参加以上大典,还会在各姓宗祠举行春秋两季祭祖仪式,春祭就是清明节所在的4月,秋祭在中秋节当月。据悉,仅雅加达就建有70多个华人姓氏的宗祠。
成立于1907年、已有110多年历史的棉兰“江夏堂”公所是印尼北苏门答腊地区黄姓华人的宗亲社团,该社团于1922年购置土地开辟义山、建立“江夏义亭”,拥有宗族墓地。每年春秋两祭习俗的延续成为当地黄姓族人与祖籍国故土文化连接的精神纽带。
该公所荣誉主席黄印华说,去年4月印尼政府实施大规模社区限制防疫措施,人们都出不了门,扫墓祭祖就停了一年。当前政府实行的是小规模社区限制防疫措施,“各家各户基本上都在清明节前去扫了墓”。
祖籍中国福建南安市的黄印华自1987年至2018年担任“江夏堂”公所主席。他说,华人是印尼社会最为自律的族群,大家都能遵守政府的防疫规定。中国抗疫的成功经验也让人们认识到遵守规定的自律对战胜疫情的重要性。
“虽然集中祭祖的仪式暂时没有了,但是各家各户在自家的祭祀还是有的”。黄印华说,慎终追远毕竟是中华儿女代代相传的价值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