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老陈是个自动化工程师,也是古诗文爱好者。他常年四处奔波,出差是家常便饭。每次出差,随身行李可繁可简,但必不可少的,是女儿的中文书。
以前,无论是女儿在中文学校学的课本还是课外阅读的故事书,老陈都会同时买两本,一本女儿用,一本放在他的公文包里。后来电子书盛行,一本电子书可以包罗万象,就简单多了。
老陈经常“见缝插针”,一看见女儿闲着,就提议一起读一会儿中文书,口气虽然谦和委婉,但这种做法让女儿不胜其烦,经常会口气生硬地断然拒绝,被拒绝的次数多了,他也会压抑不住勃然大怒。最后,我们全家坐下来一起商量的结果是,每周固定时间一起读书,不需要询问,更不允许拒绝,其余时间,老陈也绝不再去问女儿“愿不愿意”。
规则定好了,老陈和女儿就坚持下来,每周会一起读书。在德国的时候好办,如果出差在国内,他也会等到女儿放学回家,两个人通过视频一起读书后再睡。
他们读书的内容很随意。中文学校的人教版的教材、国内外的儿童文学书籍等都有,比如《草房子》《肚子里的虫子》《窗边的小豆豆》《忠犬八公》等。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老陈也会推荐更多经典文学作品,比如《城南旧事》《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等。
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能知道将来要到哪里去。当女儿上了高中以后,读书重点转向中国历史和古代诗文。比如,老陈会将《古文观止》中的名篇打印出来,先让女儿在网上查询文章大致含义,然后两个人一起探讨,希望女儿能体会到古诗文的韵味。
和孩子一起学习的过程有快乐,也有失望。老陈工作繁忙,遇到女儿情绪抵触,他也会感到沮丧。但每当看到女儿可以用简单朴实的语言,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时,他也体会到收获的满足。
女儿现在在汉园中文学校学习人教版九年级教材,基本和国内保持同步。汉园的老师们春风化雨,循循善诱,我们全家一起积极配合,女儿几篇小作文居然在国内举办的作文比赛中获奖,这也给予孩子莫大的鼓励。
老陈说,作为中国人,我们有义务把中华文化传承下去,在孩子心中开出一片苗圃,让中华文化之美像一颗种子,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杨国香 寄自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