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对气候变化向来激进的北欧国家丹麦,日前宣布了一项前所未有的计划——对农民征收全球首个农业碳税。
丹麦政府正式发布的一揽子计划,旨在通过综合运用“政策大棒和胡萝卜”的策略,实现碳排放目标。丹麦是乳制品和猪肉的主要出口国,农业是该国最大的排放源。
彭博经济研究指出,这一税收措施旨在解决丹麦农业最大的排放源——牲畜甲烷排放问题,其效果将取决于粪便消化设备、饲料添加剂和低碳牲畜饲料等减排措施的成本效益和规模化应用程度。据丹麦政府预计,这些新计划将在2030年前实现减排180万至26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目标。
此外,彭博分析认为政策的影响不容忽视,或将彻底改变该国的农业和林业格局。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的测算,从2030年起实施的牲畜排放碳税将对丹麦农业产生深远影响。尽管政府为农民提供了60%的免税配额,但即便如此,奶农的利润仍将减少8%,养猪场主的利润则将减少12%。如果不考虑这一减免政策,两者的利润减少幅度将分别达到20%和29%。
碳税的实施也引发了市场对排放转移风险的担忧。随着养殖户将更多断奶猪输送到国外进行育肥屠宰,丹麦国内的屠宰场业主可能面临冲击,而丹麦猪肉的主要进口国如欧盟国家、中国和日本等则需寻找新的供应商,这有可能为美国和日本等国带来市场机遇。
此外,征税成本还可能转嫁给国内消费者。尽管丹麦民众因偏爱有机产品而习惯于为食品和饮料支付绿色溢价,但碳税的增加无疑将进一步提高食品价格,对消费者生活成本产生影响。
大胆措施
为了平衡减排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丹麦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大胆措施。其中,通过补贴和碳税相结合的方式,计划将25万公顷农田转为林地,7万公顷转为泥炭地,以让丹麦9%的土地回归自然。
这一举措将使森林面积增加40%,为林地投资者提供了重大机遇。同时,农作物种植者每避免一吨化肥排放将获得105美元的补贴,以鼓励农民减少化肥使用,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丹麦政府还加强了对用于碳封存的生物炭技术的支持,为此提供了100亿克朗(约合14.7亿美元)的资金。然而,尽管生物炭技术具有巨大的减排潜力,但其影响仍不甚了解,资金是否足以实现预期的减排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