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 有福之州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艺术 > 正文

上博《红衣男孩》与三十多年前的挂历

2023-03-31 14:58 澎湃新闻  -  401768

英国肖像画家托马斯·劳伦斯笔下《红衣男孩》那未经人世间伤痛,纯净而略显忧郁的眼神,打动过无数的观众。

30多年前,面对印在西洋名画挂历上的这一画作,一位年轻人不假思索地决定要将画作临摹下来。2023年,《红衣男孩》从英国国家美术馆来到上海博物馆。那位曾经的年轻人终于第一次直面大师画笔下灵动的眼神。

上海博物馆的“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正在热展,身为一名年过古稀的美术爱好者,我不会错过向文艺复兴以来油画大师们致敬的难得机会。展厅每一幅画作前都人头攒动,多是青春少年结伴成双在享受这春日的艺术盛宴。

我寻觅着英国肖像画家托马斯·劳伦斯的《红衣男孩》,当站在这大得超乎预想的画作前,我的思绪顿时回到在三十多年前在一本小小的西洋名画挂历上初见他那一刻。

托马斯·劳伦斯爵士《查尔斯·威廉·兰姆顿肖像(红衣男孩)》@英国国家美术馆

 

月光下,穿着红色天鹅绒套装的男孩靠坐在海边陡峭的岩石上,清澈的双目凝视着无尽的远方,稚嫩俊秀的脸庞若有所思,带着一丝淡淡的迷茫。他左手撑着后脑勺,右臂随意地搁在一旁的石头上,膝头处还有一丛枯萎的花朵。他的蕾丝衣领敞开着,黑发微卷,皮肤白皙而细腻。红与黑、明与暗、清朗与粗粝、华贵与荒蛮、希冀与凋零的反差如此之强烈,却又如此之完美地一体同框,实在撼人心弦。

即便只不过是一张印在挂历上的画,红衣男孩那未经人世间伤痛,纯净而略显忧郁的眼神仍打动了我,我不假思索地决定要将他临摹下来。

少年时的我充满对未来的幻想与渴望,然而时代大潮驱我离开上海,后来成为一所内地山区学校的老师。改革开放初期的物资匮乏可能是现在的年轻人难以想象的,即使搭车到县城去,也难买到油画布和油画颜料。好在人缘尚好,我向美术老师要了些珍贵的油画颜料和旧笔,只是画布须自己做了,取一些黄鱼胶放入小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在炉子上边加热边搅拌至稀糊状,再剪一块干净的白平纹布,平铺在玻璃板上,用刷子将凉却了的黄鱼胶水均匀地刷在布面上,使浸透了胶的布平整地紧贴玻璃,然后拿到太阳底下去晒,待布干透了以后从玻璃上撕下。

1983年11月,江西师范学院更名为江西师范大学。作者在校门前留影。

 

没有画板,我就把画布用图钉固定在锯好的木板上;没有画架,就在小板凳前放上一张靠背椅,画板一放,便可以沉浸在艺术世界。为了能使笔触尽可能精确,我使用了九宫格,根据画样和画布的大小,按适当的比例打好格子,然后按照画样中的色彩,把笔端上的颜料,细致地涂抹在画布的相应位置,根据各部位在肖像画中的地位之轻重、难易之程度,依次是眼睛,脸部,身躯,背景,这样才能将最好的精力用在最重要的地方。我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美术教育,只是基于对美的热爱,以一个业余爱好者全部的热忱完成了对作品的临摹。

上世纪90年代初,作者据挂历画临摹的托马斯·劳伦斯《红衣男孩》。

 

上世纪90年代初挂历画与画笔。2023年3月拍摄。

 

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人生,我已从少年进入暮年,想不到竟能在上海博物馆看到《红衣男孩》真迹,看到印刷品所反映不出的色泽、笔触,看到那只有大师的画笔才能捕捉到的灵动眼神,看清那藏在画面暗处的惊涛骇浪。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就让画作的永恒之美来抚慰那些年少时未能实现的梦吧!

延伸阅读:《红衣男孩》鉴赏

劳伦斯爵士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最优秀的肖像画家之一。1792年,他成为国王乔治三世的首席宫廷画家,1815年被封为爵士。劳伦斯的画风继承了英国肖像画家庚斯博罗和雷诺兹,以及17世纪伟大的佛兰德肖像画家凡·代克的传统。这幅《红衣男孩》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儿童独特的面部表情和姿态,是其公认的杰作之一。它是如此大受欢迎,在1967年成为有史以来第一幅印在英国邮票上的绘画作品。1825年,第一代杜伦伯爵约翰·乔治·兰姆顿委托画家创作了这幅描绘其子查尔斯·威廉·兰姆顿六七岁时的肖像画。

男孩坐在一块岩石座椅上,俯瞰月光下的大海,他双眼凝视远方,沉浸在大自然的奇观中。他的皮肤苍白、柔软的红色丝绒套装和松散的蕾丝衬衫,让他在这个夜晚的崎岖多石风景中显得迷茫和脆弱。这幅肖像反映了当时社会时常探讨的思想家让·雅克·卢梭(1712-1778)提到的一个观点:“童年是一个独特而具有价值的人生阶段。”作品同时也体现了画家对大自然崇高力量的浪漫主义迷恋。在卢梭之前,儿童被视为小大人,常被期望表现得像成人一样。但卢梭认为,儿童需要玩耍的自由,如果允许他们在不受社会约束的情况下自然发展,他们将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大自然被视为最好的老师,挑战着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感受自由发展。劳伦斯笔下的小查尔斯·兰姆顿,显然在夜晚独自沿着悬崖漫步后,感受到大自然崇高力量的启示。他身旁的花朵象征着短暂的一生,1831年他不幸死于肺结核,年仅13岁。

镀金的画框是画作的原配,由劳伦斯本人从画框制造商乔治·莫兰特处挑选而出。

(注:本段节选自上海博物馆展览配套图录《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集——从波提切利到梵高》,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阿塞拜疆国家艺术博物馆中国艺术品专题展开幕
下一篇:跨越300年的狗肖像,从庚斯博罗到霍克尼笔下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