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哥伦比亚大学著名教授、已故华人作曲家周文中(1923-2019)诞辰百年,哥大米勒剧场(Miller Theater)21日晚举行纪念周文中诞辰百年音乐会,回顾其生平代表作品。众多哥大师生和周文中生前的同事友人等出席了当晚音乐会。周文中的儿子周渌岩和周疏旻也到场,并参加了音乐会期间的简短座谈。
纪念音乐会由纽约著名Continuum乐团演出,乔尔·萨克斯(Joel Sachs)负责指挥。演出曲目全部为周文中的作品,包括《商调》(1956年,此次为美国首演)、《柳色新》(1957年)、《渔歌》(1965年)、《霞光》(2007年),以及《诵松》(2009年)。
出生于中国战乱年代的周文中是上世纪首位赢得国际声誉的华人作曲家,其毕生贡献除许多探索和弘扬中国音乐传统的著名作品外,还包括在中美建交前夕发起创立哥伦比亚大学中美艺术交流中心(Center for US-China Arts Exchange),组织小提琴家艾萨克·斯特恩、作家阿瑟·米勒以及中国剧作家曹禺、英若诚和作家丁玲等人的中美艺术家交流互访,同时也安排许多中国的音乐学子——周龙、陈怡、谭盾、盛宗亮等于上世纪80年代来美留学并担任他们的导师,将他们培养成为蜚声国际的作曲家。
乔尔·萨克斯指挥著名的Continuum乐团演奏周文中的作品。(管黎明摄)
在21日晚由音乐出版人Kathryn Knight主持的座谈期间,周文中的长子、从事教育科技的周渌岩介绍了父亲在1956年创作《商调》的背景——在经历了多年的战乱逃生后,父亲终于和第一任妻子组建了家庭,因此《商调》是在讲述一个爱情故事,但不幸的是,他的第一任妻子在这首作品面世后的同一个月去世。周文中在1962年与第一次结婚前便相识的钢琴家张易安结婚,并有了长子周渌岩和次子周疏旻。
从事数字界面设计的周疏旻当晚也在现场与观众分享了父亲在1946年从中国来美留学、结果还未入学便毅然放弃耶鲁建筑系全额奖学金、转往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学习音乐的经历。周疏旻表示,当时父亲一方面想学音乐,一方面又担心自己失去奖学金可能不得不打道回府,于是他前往麻省理工去找在那里教书的大哥,大哥从一个信封里取出了两人父亲的一封信——信里表示,如果文中执意要学音乐,那就由他吧——显示父亲也默许了他对音乐的执着。
周渌岩(右一)和周疏旻(右二)等出席音乐会中场的座谈。(管黎明摄)
台湾艺术大学从事周文中音乐研究多年的退休教授潘世姬和加州大学著名华裔青年作曲家梁雷也出席了座谈,并探讨了周文中在音乐教育领域的独特理念和成就。周文中在1970年代的同事和助理华敏臻(Michelle Vosper)、曾参加中美艺术交流中心交流项目的舞蹈家江青,以及著名歌剧艺术家田浩江等人士也出席了当晚音乐会。
周文中祖籍江苏常州,于1923年生于山东烟台,父亲周淼曾参加辛亥革命。他在青岛、上海、汉口等地度过童年时代,1945年在国立重庆大学取得土木工程学位,1946年获全额奖学金前往耶鲁大学修读建筑,但未入学便改读新英格兰音乐学院。1949年移居纽约,师从法裔现代派作曲家大师瓦雷兹(Edgard Varèse),并取得哥大音乐硕士学位,后成为瓦雷兹作品的保管人,并于1964年起在哥大任教。他从70年代起开始积极参与和推动中美艺术交流,并在80年代挑选许多年青的中国音乐学子来美留学——他们包括后来获得奥斯卡奖的谭盾、普利策大奖得主周龙、古根海姆奖得主陈怡及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盛宗亮等。
周文中十年前在米勒剧场出席座谈。(管黎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