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中国好故事”地域特色文化网络国际传播案例征集展播活动成果报告会在北京举办。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刘大为、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相关负责同志、“中国好故事”专家评审组代表,部分精品案例主创等60余人参加活动。
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出品,艺术中国策划摄制的中英文双语短纪录片《万象中国》入选该活动的影像类案例。《万象中国》每集时长5分钟左右,每集通过深入挖掘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性元素,展现中华文明独特的理念、方法与价值。它以小见大,画质精美,贴近当代生活,以国际视角看中国文化,颇受国内外受众好评。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刘大为为图文类案例代表颁发证书。
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相关负责同志为活动类案例代表颁发证书。
中国外文局综合业务部一级巡视员黄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钟新为影像类案例代表颁发证书。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传播规划局高级编辑、处长李宇,中国外文局煦方国际传媒(局新媒体国际传播中心)总经理王新玲为影像类案例代表颁发证书。
评审专家代表钟新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钟新代表评审专家组发言。她认为,充分挖掘地方资源做好网络传播,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地域特色文化的知名度、美誉度。她表示,共情是爆款作品背后的基本逻辑,核心是与受众建立联系。要从有地域特色、有吸引力的历史文化资源入手,找对切入点,用好创意表达,促进实现共情。
精品案例主创进行主题分享。
入选的26部图文类精品案例,聚焦各地重要活动、传统文化、民俗特色、发展故事等,基于海外社交平台等渠道传播进行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新媒体产品创作。其中,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融媒体中心的入选案例《大山里的“田野诗班”》,生动讲述了一位语文老师坚持引领孩子们感受诗歌艺术的故事;南方都市报社的入选案例《广东民俗的海外传承》,挖掘了数百年来广东民俗随广东人闯荡世界并在各国传承演变的故事。
入选的28部活动类案例,既包含各地品牌国际传播活动和重要节展,也有汉学家、主流外媒、国际青年等深入各领域进行主题调研的人文活动等。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的入选案例“万人说新疆”走进北京分享会,邀请中外文化名人与网络达人等,分享个性化视角下的新疆故事,吸引数百人参与;北京市通州区委网信办的入选案例“绿色之行不止所见”网上主题传播活动,携多国主流媒体记者,深入体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绿色产业、绿色交通、绿色能源和绿色生态。
入选的46部影像类案例,融创意、策划、品质、技术、传播等于一体,呈现了地域特色文化与网络国际传播深度融合的多种可能。其中,中国日报社的入选案例《超级工程:吹一面100米高的风车是什么感觉?》,通过“小实验+大工程”的方式,用玩具小风车复刻出100米高能发电的超级风车,引导观众走近被称为“超级风车”的中国首台漂浮式发电机组及其背后的故事;成都国际传媒有限公司的入选案例《追光》讲述了大熊猫穿越中国古画来到现代成都,帮助太阳神鸟完成大运会火种传递任务的故事;在东方航空的入选案例《Magic City,Magic Number上海1to9》中,“Z世代”乘务员打卡上海地标建筑,在快节奏剪辑和赛博朋克式特效中呈现上海魅力。中央企业与地域特色文化的深度结合也是诸多精品案例的亮点。《中国石油报》入选的案例《“气”从海上来》,以“主持人探访+动画图解”的形式,讲述了以唐山LNG接收站为代表的海上通道运行故事。中国中铁四局的入选案例《了不起的中国基建——架桥神器》,以“一座大桥是如何建成的”切入,邀请外籍青年“亲临”城际铁路架桥机工作现场等。
评审专家圆桌点评交流。
专家圆桌会环节,钟新、黄卫、李宇三位嘉宾围绕此次活动及与会案例代表关注的问题,进行分享。就如何让国际传播达到实效,钟新表示,需要方向正确、方法正确,还需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就如何讲好中国故事,黄卫认为,一方面在于共情,关于友情、亲情、爱情的故事是大家都爱看的故事;另一方面要注重平衡报道,实事求是地讲好中国故事。对于如何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李宇提出在角色定位、题材选择、方法叙事上发力。
“中国好故事”地域特色文化网络国际传播案例征集展播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中国外文局、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主办,中国外文局煦方国际传媒(局新媒体国际传播中心)承办。活动共征集到各类案例作品1400余部,经相关领域近20位专家进行多轮评审,最终评选出100部精品案例,入选的精品案例通过国内外社交平台进行展播与二次传播。活动还将编制《网络国际传播实践经验参考读本》,以促进行业交流学习。
与会代表及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