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多夫·勒·布伦 摄影:Aliona Adrianova
3月19日,英国艺术家克里斯多夫·勒·布伦(Christopher Le Brun)亚洲首次美术馆个展——“观·觉:抽象作品1974-2020”在北京红砖美术馆揭幕。此次展览涵盖了勒·布伦跨越近五十年的绘画以及雕塑作品,展现了“抽象”在勒·布伦创作中所形成的独特表达,同时,也揭示了其艺术本质上的形式性。克里斯多夫·勒·布伦,《植茎结构1》,2018 铜
林与木是勒·布伦创作中的重要主题,“林冠线”(Woodlines)系列起源于艺术家的版画创作,“刻”的动作呈现了一种对森林、树木及开辟道路的直观类比,通过对方法(与构图)的大量简化,将此前作品中的形象层层剥离,只留下了其最基本的内容。另据悉,本次展览于3月20日正式开幕,将持续至5月9日。(文/王诤)詹姆斯·李·拜尔斯
3月19日,美国艺术家詹姆斯·李·拜尔斯(James Lee Byars, 1932 - 1997)中国首次大型个展——“詹姆斯·李·拜尔斯:完美时刻”,在北京红砖美术馆开幕。作品涵盖装置、行为、雕塑和视频等多种媒介,五十多件作品以及文献资料全面展示了这位传奇观念艺术先驱跨越四十年的职业生涯。詹姆斯•李•拜尔斯,《问题的哲学之椅》,1996
策展人闫士杰介绍说尽管拜尔斯没有来过中国,在日本潜心游学、生活10年的经历,让他对东方文化充满迷恋,“东方的禅宗和日本的能剧启发了他独特的艺术创作,日本成为他艺术实践的起点。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华丽与极简、死亡与永恒,他将明显对立的概念融入作品,探索美学与灵性之间的相互作用。”余启平
艺术家余启平个展“不止午后”前天在南京逸空间对外展出。余启平原是南京的画家,现居上海,1980年代即供职于《江苏画刊》,后曾旅居日本多年,这段生活阅历让艺术家接触了日本画和大量现代艺术作品。余启平喜欢贯休、梁楷、牧谿,喜欢禅院与高僧的古意高远。余启平《试问卷簾人》纸本设色 2020
在策展人付晓彤看来,余启平的画,像春日午后伏案小憩的一场梦,像文雅之地的一场欢愉,魅惑又稚拙。那间书房,是一个正经儿读书人的标配书房,明镜娟洁,案牍纷纭,文房用具一应俱全。那个庭院,是一个正经儿读书人理想中的庭院。那座城池,总会令人惦记,远游四方,归来满是亲切。画中人是读书人,他自适、狡黠,与其说沉浸读书之乐,不如说得意于自己经营布置的安身之所。画中的那个人不顾及画外的观看,在自己的“桃花源”或怡然自得,或纵情声色。乔志兵
日前,“乔志兵收藏展I 美感”在上海油罐艺术中心举办。收藏家乔志兵将在自己的私人收藏中挑选十二位国内外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并从其个人经历的角度出发,分享他对于当代艺术收藏的态度和心得。展览试图体现艺术如何通过影响个体,与时代和地域建立起微妙的连结。“乔志兵收藏展:美感”展览现场
作为当代艺术收藏家,乔志兵用“美感”“情感”“灵感”来归纳自己长期以来的收藏线索。在他看来,收藏关乎个人直觉,并不需要复杂的权衡,关键是要去体会艺术作品带给自己的直观感受。未来他将有计划地用展览方式表达自己对收藏的理解,在本次首先推出的第一部分“美感”,将从视觉的角度出发,探寻艺术作品在形式上给观者带来的启发。郑文
3月20日,“静观万象——郑文山水画展”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开幕,这是画家郑文迄今为止最大型、最全面的个人展览。展览分区呈现了郑文早年的园林作品、古画解析作品以及近期的小青绿设色作品,还以文献展板方式展现她的山水画研究和教学历程。郑文《园之语》 绢本设色 2020
作为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副院长,在美术教育的阵地上郑文耕耘了二十多年,她以山水画创作和教学中的问题为中心,以研究的态度进行创作和策划,成为近年来上海山水画界瞩目的展览和现象。张健君
艺术家张健君于1955年出生在上海,197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1989年移居美国,现任上海纽约大学艺术教授,工作居住于纽约和上海。他曾在世界多地办过展览,包括伦敦皇家艺术研究院、OCAT西安馆、上海余德耀美术馆等。张健君展览“人迹”现场图
展览以三个部分呈现张健君对人类、自然和时间作为整体存在的探索。展馆中,张健君以水墨和炭笔描绘不同族裔、不同身份的现代人物肖像,并将其与仿古典雕塑形成对比,启发观众对于不同时代或文化背景的人的关联性思考。同时,张健君打造了一个镜廊空间,试图让观众沉浸到能折射自我到空间中,意在强调专注自我,通过镜面各种不同的角度审视自己。而在最后的板块,张健君希望观众将“你人生中最开心的经历是什么?你人生中最悲伤的经历是什么? 你想对100年后的人类说什么?”这三个问题的各自答案写在展区的墙壁上,进行共同创作。(整理/陆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