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武汉3月23日电 (张芹 余岚)全国汉剧艺术研讨会23日在武汉举行,来自北京、湖南、福建、广东、山西、武汉等地的汉剧研究专家、学者及优秀传承人分别就汉剧历史及发展现状等问题展开交流与讨论。
汉剧,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作为京剧声腔之源,汉剧也是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源流,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随着人们娱乐方式的多元化以及娱乐设施场所的增多,汉剧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日渐小众。
人才匮乏、剧目缺少创新、市场萎缩……研讨会上,针对汉剧当前发展现状,与会专家学者纷纷给出自己的建议。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郑传寅认为,汉剧对京剧的产生有巨大贡献,对京剧的艺术形态有重要影响。但正因如此,汉剧与京剧相似度太高,剧种特色被弱化。“近年来,汉剧虽有所发展,但其艺术水平和表现力的提升远远落后于京剧。”郑传寅说。
武汉作为汉剧发源、发展、成熟之地,人才断档问题也日渐凸显。通过调研,郑传寅发现,汉剧导演和作曲人才储备严重不足,有的行当,例如二净(以唱功为主的花脸)已面临断档。此外,剧团的减少也直接影响到汉剧的传承与发展。
对于上述问题,郑传寅建议,加强人才培养力度,逐步恢复一批汉剧团,同时应加强汉剧研究,寻找汉剧特色所在,强化汉剧的艺术个性。
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副院长、一级编剧徐青则认为,汉剧的传承与发扬需要经典剧目,更需要优秀的新创剧目。在人才梯队建设方面,应注重基础和尖子型人才的同步培养。
近年来,各地戏曲进校园活动成为弘扬中华传统艺术的重要举措。武汉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何祚欢对这种做法表示赞同,他认为,为传统艺术培养“接班人”值得重视,汉剧曾是很多艺术样式的先行者,它的再度兴盛,还要寄望于后来者的创造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