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
今天在团结湖他的父母家,王晓当年的小书房还原样保留着,凡是来到这间从未装修过甚至从未粉刷过的小屋参观过的客人,都非常欣赏它那种一直保持着的书卷气和清贫但绝不寒酸的特殊格调,不管是有钱人还是有权人,都对它肃然起敬。不错,这间小小的书房就是一个见证,它无声但真实地呈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条件,以及这个家庭尽其所能、倾其所有给予三个孩子中的一个男孩的最大支持。王晓母校旧影
王晓母校旧影
在这所被誉为“芳草乐园”的学校里,王晓稳稳地走出了青春第一步。求学时期的王晓
张觉民校长专门就《台历上的失误》中提到的“饕餮纹”找王晓谈过一次。后来张觉民校长还亲自交给王晓两个任务:一是利用秋游机会,好好考察一下慕田峪长城,写个小型考察报告;二是通过举办“三一八惨案发生地”(张自忠路3号,当年是铁狮子胡同1号)立牌活动,走访老校友,了解三十九位烈士之一的二中学生周正铭的事迹。两个任务王晓都完成了。北京青年报社的北京中学生通讯社名单
1984年暑假,刚上完高一,年仅16岁的王晓独立编写完成了一本29万字的“志地体”(以地名为线索编写历史的新体例)历史书——《中国历史地名小词典》。《中国历史地名小词典》
编写出版《中国历史地名小词典》的媒体报道
“一战成名天下惊”。编写出版《中国历史地名小词典》,让王晓成了海内外多家新闻媒体报道的“新闻人物”。来自海内外数以千计的慕名来信如雪片般飞来,无数的鲜花和掌声,让王晓在青春年少的黄金时代第一次感受到成功和幸运。王晓也因此成为在全国范围内都有相当知名度的中学生旗帜性人物。作为“全面发展,学有特色”的典型,他受到各级表彰。一位教育界的老前辈说,特长生表彰就是从王晓这开始的。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李克强同志为《中国历史地名小词典》写了前言。高中快毕业时,王晓还相继接到了北京大学历史系的推荐通知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历史系的保送通知。旅美华侨赋诗祝贺王晓《中国历史地名小词典》出版
已经年近八旬的范基公老师现在还很关心王晓的工作和事业。今年4月,单位推荐王晓参加长江韬奋奖评选。范基公老师下了很大功夫为王晓写了参评材料《好记者 好编辑 好领导——中国文物报社副总编辑李让同志事迹》(王晓,现名李让)。虽然后来王晓选择担任了中国新闻“两奖”评选的评委,放弃了个人参加长江韬奋奖评选,但他表示会好好珍存范基公老师为他写的这篇文章,留作纪念。文博学者郑重书联:普天史家何其多,二中王晓最年少
那时候,中学生编写词典出版,可是一件令人震诧的新鲜事!校外有很多老师都给予了王晓无私的关爱和帮助。《中国历史地名小词典》责任编辑吴强带着王晓的书稿请教过北京教育学院的赵恒烈先生、北京师范学院的黄一欧先生、近代史研究所的张振鹤先生、北京市第20中学的郑尚可先生。他还引荐王晓认识了北京市第165中学的时宗本先生——当时北京市唯一的历史特级教师。时宗本先生担任了王晓这本书的主审。多年后,一位全国历史教学研究会的老先生得知时宗本先生是《中国历史地名小词典》的主审时,对王晓说:“你当年真的很幸运,有时宗本先生帮你把关,那是宗师级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