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5日,“无尽的塑说”——傅加雕塑作品展在北航艺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文化与艺术传播研究院主办,共展出傅加的雕塑作品50余件。开幕式由北航高研院党委书记于金龙主持。
北航文化与艺术传播研究院 党委书记于金龙主持开幕式
北航文化与艺术传播研究院院长蔡劲松致辞
蔡劲松教授在开幕式上说到,傅加的创作根植于传统文化,体现了真正的文化自信。她的创作里融入了她的思想、情感和创作方法。她的雕塑作品有一种向美向善的品质,具有天然的生发和生长特质。其中,不仅饱含着浓郁的生命感性,亦蕴藉了由生活体验触发的人文性、审美性议题。在这个意义上,傅加的雕塑艺术已然沉淀并拓展出一片固实的根基,这既是一段源自本土文化传统的深掘,亦是一段融合东西方审美真谛之旅。一个用雕塑艺术讲故事的人,将生命融入创作实践、感悟艺术灵魂。傅加已经踏上了一条纯粹的、无尽的艺术求索之路,我们期待她早日进入艺术生命精神的探索极地。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杜鹏飞教授致辞
杜鹏飞教授在开幕式上讲到,傅加是一个非常认真负责专注的人,从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对向善向美的追求,她一直用雕塑来创造美、传播美,无论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都可以用美这样一个字概括出来。科学求真,文学求善,艺术求美。她的作品,以情感人,让我们看到一个饱含深情的艺术家,用她的真情记录她的所思所感所想。
清华大学长聘教授、雕塑系博导、《学院雕塑》执行主编许正龙致辞
许正龙教授在致辞中讲到傅加在读硕士期间特别用功,特别勤奋,做了很多作品,尤其是雕塑杂志社举办的全国高校雕塑毕业生作品展能拿金奖,作为一个女孩很不容易。她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也有材料的多样性,很可贵的是跟我们民族建立起联系,这一点在80后身上能够看到,特别难能可贵。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乔迁致辞
乔迁教授谈到他看了傅加作品后很感动,有三点原因:其一她的艺术路子非常宽;其二她的艺术有根源;其三她有乡土情怀。因为当大家都在想着我如何来限定自己的风格,刻意去想着我这个风格要怎么样的时候,可以说傅加她没有去这么想,她的形式是多样的,她认为风格应该是生长出来的,这种风格不是刻意去求得一种风格,是在人生与成长当中逐渐生成的观念,逐渐和自己形成合二为一的东西,这就是个人的风格。”傅加用她的艺术语言,让我感觉到我在读一本可能是很多人的过去,至少是我的过去。“
《雕塑》杂志社副主编徐永涛致辞
《雕塑》杂志社徐永涛副主编说,傅加有丰富的艺术才能,却选择以雕塑为主业,无疑是具有极大勇气的,是值得尊敬的。难能可贵的是,傅加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积极关注民族民生,关怀弱小,关爱他人,把个人的使命与社会公众的需求紧密结合,言之有物,有温度、有情感,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普世精神、悲悯情怀。在创作手法上也进行了综合运用,立足于学院派、现代化的扎实造型基础上,将传统文化诗意情怀融汇进来,集具象写实、意象概括、抽象移情于一体,掌握了极为娴熟的创作技巧与理念,从而在多个维度上取得了不凡的艺术成就。她在艺术创作上的历程具有可参照意义,是值得业界关注的。她的艺术未来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艺术家傅加致答谢词
傅加在开幕式上说到:“真实的人物是千姿百态的,要用心用情的去了解各种各样的人物,从人民的实践和多彩的生活当中汲取营养,不断的进行艺术和生活的积累,不断的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对她的感触特别深,这个展览是对自己过去学习的一个总结,也是一个新的起点,鞭策自己在雕塑艺术之路上进行无尽的诉说。为了丰富本次雕塑个展的展览效果,傅加还用汉白玉创作了《平衡》《母子》《吻》《洞天福地》等6件抽象雕塑新作,她说自己的创作是“在具象与抽象之间,探索对空间、形体的研究,追求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寻求诗性的表达和恒久的叙事性”。
展览现场
嘉宾拍摄作品
傅加曾在广西学习生活,对其雕塑艺术创作产生影响。壮族文化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场景,常常留驻在她人生的记忆中,她以此为创作的源泉,在“以艺化情”中极力呈现壮乡生活的内质和本真。她陆续创作了一系列壮族乡土儿童题材的陶塑佳作,如《记忆、梦想·壮乡》《红土壮乡·唱山歌》《红土壮乡·遥望》《红土壮乡·刺绣》《红土壮乡·拾柴》《红土壮乡·母子》《红土壮乡·纺纱》等,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浪漫夸张的自然雕琢、真切灵动的空间塑造,通过写实与抽象结合的艺术表现处理,恰到好处地融合了地域特征、人文风韵和民族特色。
展出作品
展览现场
傅加在长期接受严谨、宽深、系统的学院艺术教育及创作训练时,始终秉持对优秀传统文化和生命真谛、人文情操、乡土情结的敬重,她在创作中不断倾注自身对于艺术精神的深刻体悟与独特理解,使其雕塑作品散发出与众不同的光芒。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4月30日。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