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出铜镜局部,“四夷降服,中国宁,人民安”汉代铜镜
在清华大学迎来建校110周年之际,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以1958级校友王纲怀先生先后向母校捐赠的300余面中国古代铜镜馆藏为基础,在国内多家文博机构和私人藏家的支持下,优中选优,共精选出400余面各具代表性的中国历代铜镜精品进行展出。提供藏品的单位包括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历史博物馆、山西博物院、扬州博物馆等。展出王昭君故事铜镜局部,其中有“倍(背)去中国事胡人”
开幕式现场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致辞中说:“在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到来之际,我们决定举办围绕中国古代铜镜文化与艺术主题的特别展览。本次展览展出了五面有‘游中国’‘中国安’‘中国宁’‘中国安宁’‘中国强’铭文的汉镜。我们的展览藉此美好的寓意献礼清华大学110周岁华诞,为观众呈现视觉盛宴,为清华带来人文之光。”展出现场
展出现场
展出现场
展出铜镜局部
中国古代铜镜,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用于照容的实用器,变化无穷的样式、纹饰和铭文等也使其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品,是体现不同时期哲学、思想、文化、宗教、艺术、科技和民俗历史变迁的重要载体。展出铜镜局部,其中有“中国”二字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以王纲怀先生所捐赠的铜镜馆藏为基础,在国内多家文博机构和私人藏家的大力支持下,优中选优,挑选了400余面各具代表性的中国历代铜镜精品,除了为观众呈现中国古代铜镜文化和艺术的演进过程、感受铜镜的艺术魅力,也希望每一位观者,皆拥有一颗万物毕照的内心。展出铜镜局部,其中有“中国”二字
一、远见天心展出铜镜局部
从考古证据来看,春秋晚期(公元前5世纪)山西地区生产的晋系铜镜,当是最早确立中国铜镜本土风格的镜种。从战国早中期开始,中国铜镜逐渐呈现爆发式发展,并在战国晚期(公元前4-前3世纪)形成了成熟的制造体系。展出铜镜局部
中国早期铜镜背面的纹饰以几何纹、素镜为主;春秋战国时期的铜镜,在很大程度上受同时期青铜器和纺织品等影响,主要有动物纹、花叶纹、抽象纹饰、连弧纹等;在地域风格上,则形成了以晋地(山西)为代表的北方系动物纹镜、以楚地(湖北、湖南、安徽等)为代表的楚系铜镜和以关中为代表的秦系铜镜等;战国时期,还出现了复合镜、错金银镜、镶嵌镜、彩绘镜等技艺精湛的特种工艺镜,战国晚期成为中国铜镜文化与艺术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展出铜镜局部
二、钦若玄象展出铜镜局部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可能因为社会动荡,朝代频繁更迭,铜镜的题材、纹饰和工艺等基本均是汉镜的延续,且极少发现精品。展出铜镜
随着与中亚、南亚地区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带有异域元素的纹饰开始出现在北朝末期的铜镜上,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神兽纹,逐渐演变成了瑞兽纹,随着高宗、武周时期西方葡萄纹饰的流行,最终发展为唐代负有盛名的瑞兽葡萄纹镜。初唐后期到盛唐,特别是在开元盛世,是各种龙纹镜、花鸟禽兽纹镜、瑞花纹镜和宗教题材镜大盛的时期,同时,极富画面感的人物和山水形象也成为铜镜纹饰的重要表现形式,更有螺钿、金银平脱、金壳银壳、镶嵌宝石等特种工艺镜,从而迎来中国历史上铜镜文化和艺术的极度繁盛期。展出铜镜局部
汉唐之间,中国造型艺术状物技法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三部曲的演变——古拙的正面风格、圆柱形式、有肌肉起伏的三维立体形塑。这种汉唐艺术史上重大的视觉结构之变化,也同样体现在铜镜的纹饰上。唐代铜镜中的人物、花鸟、禽兽、山水画等各种题材,无一不具有呼之欲出的动感,与敦煌壁画、出土壁画、出土绢帛画和器物纹饰等一起,让我们从中一窥绚烂大唐艺术的风华。展出铜镜
辽代前期和宋初的铜镜,仍是唐代高锡低铅铜镜的延续,随着翻砂技术的流行,不易碎裂的低锡高铅铜镜逐渐占据主流。翻砂工艺制作铜镜更简便,可批量化生产(如湖州镜),但大多数铜镜偏小偏薄,且精品率极低。然而,宋辽金精品铜镜的艺术性极高:花卉植物纹样更加繁富多样;人物故事镜空前发展,刻画精细,再现性的画面感,可媲美宋画;鱼、龙、凤鸟等主题铜镜造型生动,精品迭出;铜镜宗教属性加强,辽金镜更多体现佛教主题,宋镜更多体现道教主题,映照了一个时代不同地域的精神信仰。展出铜镜
除少数特殊工艺镜,元(1271-1368)、明(1368-1644)、清(1644-1911)时期的铜镜工艺与纹饰基本是宋辽金铜镜的延续,然宗教性日益减弱,民俗性逐渐增强,常见多宝镜、吉语镜等。随着西方玻璃镜在清代中后期的流行,铜镜逐渐退出中国的历史舞台,但源于镜鉴的核心思想观念,将作为珍贵的精神遗产,一直映照在我们心中。展出铜镜
展出铜镜局部
佛教主题镜中,本馆所藏三国吴“佛”字铭铜镜对于探究早期佛教历史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三国两晋时期的佛像镜反映出佛教入华早期与本土神仙信仰混合的状态。唐代铜镜纹饰多有佛教因素,如莲花纹、宝相花纹、莲花化生纹和“卐”字纹镜等。五代宋初,大量在镜面线刻佛像的供养镜涌现,工艺远播日本。辽代崇佛,多见线刻佛像镜、梵文镜等佛教主题铜镜。宋金时期,多有佛道杂糅元素铜镜,如渡海镜就有观音、罗汉、二仙等多个版式。元代密宗盛行,多见准提镜、梵文镜等密宗主题佛教镜。展出铜镜局部
汉代原始道教,神、仙、鬼、巫等多种观念杂糅,铜镜纹饰与铭文受其影响,有西王母和东王公图像、神人神兽纹和龙虎纹等。展出铜镜局部
南北朝时期,游仙文化大兴,又出现许多志怪小说,为隋唐大量仙道题材铜镜奠定基础。唐代,铜镜的宗教法力被强调,唐传奇中可见古镜辨别妖邪、逢凶化吉,常见道教相关铜镜尤以八卦纹最具道教特色,常与符箓、星象、铭文等组合,种类丰富。此外唐代出现的五岳镜也与道教相关,时人认为其具有护身功效。展出铜镜
宋代多位帝王崇信道教,仙道故事镜常见降龙伏虎、洞天访道、天师除魔斩蛟等题材,龙虎镜是内丹修炼观念的体现,道教符号、道教咒语铭文和异形镜等融入道教的玄秘感,可能具有辟邪功效,在元明清三代仍广泛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