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文华殿
展厅现场
“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每一期都会呈现故宫馆藏的重要作品,如第一期展览中,55套(66件)绘画文物和1套(2件)书法文物中,包含一级文物14件,占总展出文物数量25%。首次国内展出文物28件,占总展出文物数量50%。作品时代来看,确定为宋的有4、元代1、明代16、清朝34、近代1件。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确认时代较早、且艺术品味较高的宋代画作,宋人《女孝经图》卷,还有传为东晋顾恺之、考证确认是宋代摹本的《列女图》卷与《女史箴图》卷。此外,展览的一个亮点是将重要的宋画卷轴完全展开,给观众呈现该画卷的全貌。宋人绢本设色《女孝经图》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展览是一个系列,将在两年的时间内分四期展出,第一期庙堂仪范,展期从2021.5.1-6.30;第二期为林下高隐,预计2021年9-10月展出;第三期为闺阁红粉,预计2022年5-6月展出;第四期为风俗百态,预计2022年9-10月展出。展览现场,(传)顾恺之《列女图》
展览现场,(传)顾恺之《列女图》
展览现场,(传)顾恺之《列女图》
西晋大臣张华作《女史箴》,提出后妃所需具备的道德要求,表达了对当时后宫干政的忧虑。此次展出了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宋人白描摹本,展开的画卷中,十一段故事首尾完整。人物与布景的比例保留着中古时期人物画的特点,衣服用“高古游丝描”,笔法流畅,临摹者出自李公麟一派。长卷起首,比大英版本多了箴文及两段画面。这件长卷也对研究古代服饰等有重要意义。宋人白描摹本的顾恺之《女史箴图》
宋人白描摹本的顾恺之《女史箴图》
宋人白描摹本的顾恺之《女史箴图》
宋人白描摹本的顾恺之《女史箴图》
大英博物馆藏 设色的顾恺之《女史箴图》
唐朝侯莫陈邈(侯莫陈为复姓)之妻郑氏著《女孝经》十八章,以为女德楷模。宋人所绘的此卷《女孝经图》卷描绘《女孝经》前九章内容。每章之后,有楷书录文。人物衣纹用“铁线描”,刻画细致,设色古雅。人物形态秀美,神情雍容,渲染精工,是南宋人物画代表作。宋人绘《女孝经图》
宋人绘《女孝经图》
宋人绘《女孝经图》
王者之政:以蚂蟥描、铁线描、兰叶描等绘法描摹古代君王故事(传) 南宋马和之《闵予小子之什图》
(传) 南宋马和之《闵予小子之什图》
故宫博物院书画部马顺平介绍,第一个主题之下比较重要的画作有一件元代陈及之的《便桥会盟图》卷,纸本白描,描绘武德九年(626年)突厥入犯,唐太宗李世民化危为安与之会盟的故事。画中,人物衣纹用“铁线描”,细劲准确,为北宋李公麟传派。树石近于郭熙画法,有元人笔墨韵味。元陈及之《便桥会盟图》中几个比较有张力的画卷部分以及树木的绘法
元陈及之《便桥会盟图》中几个比较有张力的画卷部分以及树木的绘法
元陈及之《便桥会盟图》中几个比较有张力的画卷部分以及树木的绘法
明代刘俊作《雪夜访普图》轴,此图描写宋太祖赵匡胤雪夜访赵普的历史故事。据《宋史·赵普本传》记载:“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问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明刘俊《雪夜访普图》轴
画面描绘的正是这一历史情景。在门庭宽敞、屋宇数重的枢密副史府内,前厅正中二人围炉而坐。上首坐的是宋太祖赵匡胤,他头扎巾帽,身穿盘领窄袖袍服,腰束锦带,身材魁伟,气度不凡,其庄严的表情,侧首聆听的姿态,恰当地表现了深夜访贤、商议国家大事的仪态和心境。身着便服的枢密副史赵普在下首侧坐,恭谦地侃侃而谈,细致地刻画出了他诚恳献策的谋臣风度。画家在着意刻画主体人物的同时,对景象做了细致的描写。近岩远山,老树昏鸦,均被夜色笼罩着,竹叶、树枝、屋脊上覆盖着皑皑白雪,天气显然很寒冷。为突出赵匡胤的天子身份,在大门外象征性地画有四个侍卫,他们似乎守候已久。这些细微的描绘,深化了雪夜访贤的主题。明刘俊《雪夜访普图》轴(局部)
明刘俊《雪夜访普图》轴(局部)
这件作品的构图特别,此次展览也是本画第一次展出。故宫书画部研究员介绍:“它采用平行的画法,让人站在与门平行的角度,画面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看到这个就看不到那个,几个视角放在一个平面里,这是我们中国山水人物画中典型的散点透视的方法。这幅画对人物神情的表现也很突出,君主在非常认真听,宰相在非常忠心地献言,中国当时结束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又面临重组。地毯、龙袍的纹饰、衣服的褶皱都交代得比较清楚,画家的水平是比较高的。门口的几个卫士都非常冷,缩着脖子,也很传神。宋朝以前都没有宫廷画,像《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都是后来作者被提拔以后画的,元代以后的文人画和宫廷画不太一样,宫廷画是按照皇帝的命令指示,他自己的意志没有体现出来。”清陈书《历代帝王道统图》册
陈书《夏禹随山刊木图》页
陈书《成汤网解三面图》页 讲述成汤的好生之德
“济济多士”:19位历代重要大臣画像第二单元展厅
一件重要的吴伟《问津图》卷,线本白描,尺幅较小,描写的子路问津,故事出自《论语》,表现了孔学不回避现实的人生态度,人物衣纹用“兰叶描”、柔中带刚,人物形象古朴渊雅,是吴伟人物画代表作之一。吴伟《问津图》
展出的明宣宗朱瞻基所绘《武侯高卧图》卷中,卷中诸葛亮卧于竹林,意态潇洒。衣纹用马远“折芦描”,用笔简逸而传神,具文人意趣。衣纹用“兰叶描”,多绘的衣服线条流动而不迟滞,人物开脸墨线勾出轮廓,造型准确。明宣宗朱瞻基所绘《武侯高卧图》
据介绍,我国从汉代开始有谋臣张良、不辱使命的苏武,这些人物也经常入画,“我们以前的历代帝王像大多去了台北故宫,这一批名臣像都留在了北京故宫。这次我们拿出了四件,张良、张飞、狄仁杰、岳飞,这些的特点是第一尺幅很大,第二都是人物往左看露出右脸,第三是,人物的衣纹比较刚硬的线条,开脸比较对称,有一个大鼻子,肤色上色不是特别多。下面这幅张飞画像吸收了一些民间画的特点,比如年画的画法,从时代判断可能是明代中晚期。”故宫相关策展人员介绍说。张飞画像
另一幅岳飞画像颠覆了读者对于岳飞的认知,画像中他穿着蟒袍在看书。岳飞的脸部刻画更生动了,笔墨更多一些,头巾腰带上的花纹都非常细,他坐在椅子上衣服褶皱翻动的地方处理得都很好。岳飞画像
我国人物画发展至五代两宋达到了高峰,出现了一批具有高度艺术表现力的杰作,如人们耳熟能详的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等。这一时期的人物画不仅题材丰富、技法多样,而且在人物形象的刻画方面,更注重内在精神情感的表达及场景氛围的烘托,体现出中国古代人物画象形传神的最高水平。元代以降,虽然多数文人画家较少参与人物画创作,但人物画的纪实、教化功能,在明清宫廷画院中依然得到蓬勃的发展,佳作迭出。同时,大量表现文人雅士生活情趣的作品、记录普通民众生产生活的作品更是奇思佳构,如百卉争妍,在作品数量和艺术水准上皆不输于前代,成为我们了解和探究古人思想情趣、生活状态的形象而生动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