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艺术 > 正文

《占领总统府》铜雕再现,上海油雕界老中青的“风采时代”

2021-05-10 14:51  澎湃新闻   -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一举越过长江天堑,势如破竹,胜利进占南京的国民党总统府,降下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20多年后,陈逸飞、魏景山受中国革命博物馆委托于1977年创作完成《占领总统府》,再现了南京解放这一历史时刻,这幅油画也成为了中国油画史的经典之一。
 
时隔50多年,魏景山根据这一画作再创作的雕塑作品《占领总统府》在5月8日于上海闵行区蔡兵美术馆的“2021风采时代”上海艺术家油画雕塑邀请展上展出。与之一同展出的还有夏葆元、陈丹青等20位上海老中青三代画家的9件雕塑作品和38件油画作品。魏景山 《占领总统府》  铜制雕塑

魏景山 《占领总统府》  铜制雕塑

进入地处上海闵行区莘庄梅园的美术馆展厅,在红色展陈背景的映衬下,一件件从不同角度阐述建党百年风雨历程的美术作品依次陈列开来,魏景山根据画作再创作的雕塑作品《占领总统府》陈列在展厅正中。在油画中,《占领总统府》以艺术的方式创作了解放南京时“天翻地覆”的历史场面,整幅油画采取俯视的视角,将视点集中在那名胸挂冲锋枪的升旗战士和那面冉冉上升迎风飘扬的红旗上。陈逸飞、魏景山,《占领总统府(蒋家王朝的覆灭)》,335cm×460cm,布面油画,1977年 (非此次展品)

陈逸飞、魏景山,《占领总统府(蒋家王朝的覆灭)》,335cm×460cm,布面油画,1977年 (非此次展品)

据魏景山回忆,为了达到画面的写实,创作这幅画作时,陈逸飞穿上军装、手持冲锋枪,自己上阵充当模特。“在具体物色人物形象时,我们向电影制片厂借来了服装、冲锋枪、机关枪、铜盔等军用装备和武器,在创作时我们把冲锋枪放到灯下,模拟冲锋枪的材质在不同光线角度下的色彩变化。遇到朋友来油雕院拜访,我们也会根据人物塑造的需要请他们穿上军装充当模特,画素描、画油画习作,并根据人物动态拍一些照片,然后再上画布。”魏景山说。《占领总统府》模特照,左为陈逸飞

《占领总统府》模特照,左为陈逸飞

《占领总统府》创作完成后收藏于中国革命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且不外借。当时创作的手稿、小稿也均有保留,在2015年上海油雕院50年大展上,《占领总统府》的手稿和原作缩小版复制品均有展出,但当年为创作做的泥塑则早已不在。此次展出的铜制雕塑小稿是魏景山根据当年完成的油画作品的再创作,相比当时10厘米、为配合创作的小泥样,这件小稿更像是一件作品,约有30厘米,且人物刻画比原来细致,头顶上空的红旗尽管没有像油画那样以写生的创作手法表现出来,但是随着升旗战士的手势,以及旁边解放军望向天空的目光,仍能感受到一股向上喷涌着的力量。魏景山 《占领总统府》(局部) 铜制雕塑

魏景山 《占领总统府》(局部) 铜制雕塑

在铜制雕塑小稿《占领总统府》的旁边,还展出了魏景山近年的一件大型主题性美术雕塑作品《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展览开幕当天,快80岁的魏景山也来到了现场。在美术馆休息室中,魏景山向记者谈及了这些年的创作状态,并介绍了《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的创作历程。“我现在年纪大了,那种大幅的油画创作不多了,因为它需要精力。《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 是2015年重走长征路,我记得从上海出发一直走到了贵州、四川、西藏等地,当时在安顺场纪念馆看到很多史料。了解到强渡大渡河的时候,红军的装备条件很差,他们只有一条木船。《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表现的就是红军先遣部队横渡大渡河的这个瞬间,借此表达他们坚韧不屈的精神面貌。”魏景山说,“这件作品在2016年的时候展出过,回来以后都坏掉了,塑造的人物都倒下了,有的地方甚至缺了,为了这次展览,我又拿出来重新修整的。”魏景山 《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展出现场

魏景山 《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展出现场

魏景山 《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局部)

魏景山 《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局部)

与陈逸飞合作的《占领总统府》完成不久后,魏景山又用了差不多的写实手法与上海油画雕塑院画师的任丽君一起合作了《同饮一碗浦江水》,画作描绘的是解放军进城以后,老百姓给他们端水的场景。任丽君现场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回忆说:“当时魏景山延续了创作《占领总统府》时的激情,我说:‘我帮你拍照’,因为当时的拍照条件不好的,拍完之后他就邀请我一起画。”据任丽君介绍,画中的人物形象的原型有的是她们家的老阿姨,有的是单位的同志。当时创作条件是比较艰辛的,现场可以清楚地看到,油画布都是拼接而成的,布料都是当时质量不太好的棉布。随着时间的推移,画作上的颜料还有脱落的现象。魏景山、任丽君 《同饮一碗浦江水》

魏景山、任丽君 《同饮一碗浦江水》

创作时的魏景山。澎湃新闻资料图片

创作时的魏景山。澎湃新闻资料图片

对于中青年画家的创作,魏景山认为,“现在新一代的画家接受西方的艺术流派比较多,他们看的东西也多,进行交流沟通机会也蛮多,所以艺术观念和创作方法都比我们那个时候丰富。不过我也建议年轻一代的画家在创作中最好能脱离照片,尽量使用写生的方法来进行创作。”夏葆元 《1937年国共南京国防会议》 油画创作小稿

夏葆元 《1937年国共南京国防会议》 油画创作小稿

陈丹青 《女模特》 油画

陈丹青 《女模特》 油画

据了解,因本次展览而汇聚的老中青三代画家,他们的年龄从40后到90后,横跨近半个世纪。老一辈艺术家与共和国同龄,新生代画家则诞生于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期,他们从不同的视角见证了共和国的成长,并在作品中饱含深情地表现出来。
 
同时展出的还有夏葆元、陈丹青、陈逸鸣、周长江、贺寿昌、朱刚、张海平、徐伟德、蔡兵、叶青、潘东华、梁进青、王剑锋、孙志奎、姚冬青、吕洪良、王蓉、陈玲、冯正安、张子祺等近20位上海老中青三代画家的9件雕塑作品和38件油画作品,展品内容涵盖党史新中国史、祖国大好河山与风土人情、新时代人民警察和抗疫英雄等多个方面的历史及现实题材。包括反映党史风雨历程的《1937年国共南京国防会议》(油画)、《陈独秀先生》(雕塑)等作品;反映人文底蕴的《国学研究院》《戏曲人物》(油画)、《中国戏曲》系列雕塑等作品;反映中国风土人情的《彪悍的民族》《新疆喀什印象》《牧牛图》(油画)等作品;反映中国科技进步的《国产大飞机C919》(油画);反映我们身边警察医生这些凡人英雄的《中国力量》《白衣天使》(油画)等作品……还有些作品则从普通生活角度切入,如《上海弄堂》《厨房》《杨浦滨江》等,将观众的视线拉回日常,在画中重新审视我们的平凡生活。陈逸鸣 《寒冬终将过去》 油画

陈逸鸣 《寒冬终将过去》 油画

梁进青 《白衣天使》油画

梁进青 《白衣天使》油画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其中青年画家冯正安的《杨浦滨江》是画家在现场写生三天完成的。“当时我来到这里写生的时候,看到一边是长有芦苇的沼泽地,对面保留着老码头,新的游轮在江中缓缓驶过,远处的东方明珠隐约可见……我觉得这里既保留着杨浦滨江过去的历史风貌,也能感受到当下蒸蒸日上的发展面貌,所以我用画笔记录下了这个场景。”谈到此次与老前辈画家共同参展的感受,冯正安对澎湃新闻说,“其实画画有时候是很辛苦的,尤其在外地写生的时候,但当我看到像老一辈艺术家这么大的年龄还在坚持创作,这给我们年轻人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冯正安 《杨浦滨江》 油画

冯正安 《杨浦滨江》 油画

“这次展览得到了老艺术家的大力支持,比如夏老师,他这次展出的其中两件作品原是两幅大型主题美术创作的小稿,这两幅画已经捐给淞沪抗战纪念馆了,为了配合这次主题展览,他把之前的两幅手稿很认真的裱了一个镜框参展。这里还要特别提一下魏景山老师,他在这次展出的雕塑作品《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上花了很长时间修复。为了这次展览,他还在很短的时间内赶做了一次3D打印,最后把作品完整的呈现出来。”策展人梁进青对澎湃新闻记者介绍说,“在展陈设计上,我们4月30号已经进场布展了,今天是8号开幕,之前一直在调整展陈空间的布局及灯光等。今天我在现场看到像魏景山、夏葆元、陈丹青这些老前辈的作品和中青年画家的作品一同展出后,我是有一些感动的,我觉得这是油画在当代的传承。”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在上海,除了主题性美术展览、文艺演出的相继推出,上海中共一大会址、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等文保建筑也都在四五月份相继修缮完成,并对外开放。原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市文创办执行副主任贺寿昌在展览开幕式上表示,“2021风采时代”是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主题,主要由特邀艺术家和参展的上海中青年油画雕塑艺术家两部分的作品组成。难能可贵的是一批老一辈的艺术家,他们都拿出了作品参展,其中部分作品是他们六七十年代的作品,这些艺术家曾经引领了上海油雕界的潮流为后来者敬崇,七十年代后他们奔赴世界各地学习世界艺术,回国以后,为适应变化的时代在美术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是不管视觉形式如何变化,在建党百年的时空坐标上,他们都拿出自己的精品,以庆祝党的百年诞辰。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开幕现场接受赠画现场

开幕现场接受赠画现场

据悉,本次活动由中共上海市闵行区委宣传部指导、上海市闵行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蔡兵美术馆主办、上海西区文化传媒发展有限公司承办。中共闵行区委宣传部部长胡明华讲话并宣布展览开幕。展览将持续至6月13日。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艺术团体包揽特纳奖,陈燮君绘写“风华正茂”
下一篇:伦敦观霍克尼笔下四季,故宫读历代人物图景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