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计划》 张林溪 雕塑系 导师:叶健
展览现场
来自200多位毕业学子的1000余件作品,是他/她们以自己的方式“向多样性的世界提问”,也是他们交出的经过三年硕士研究生学习后的答案。
来自基础教研室的张林溪在《重生计划》中制作了一个体系完善的机械装置,在这里,她想要思考日和在长大后,经历迷失的社会网络,集体意识附加后,保持初心实现童年梦想?在这个“造梦”机器里,关中可以参与其中,在入口处投入代表自我的小球,看看自己能走到“造梦游戏机”的哪一个关卡。我们在无数实验中开启了通往经验的道路,通过投入的动作完成重塑自我的仪式。
作品局部
作品局部
作品局部
小球首先进入如维纳斯一般的水中诞生,在波提切利的春神与风神的帮助下,前往求索之路。在盘旋着的求索之树中,我们依次学习各个学课也学习一切梦想需要的拼图。这时或许我们会来到迷失之地,经历随波逐流,经历曲折纠缠,终于找到自己唯一的通路,重塑自我,继而打开筑梦之门,完成“重生计划”。经过代入-诞生-求索-隐喻-迷失-抬升-重塑-筑梦这八个步骤,或许代表着你的小球能找到你最初的梦?
严泽鹏 工业设计系 《鲸盾SHIELD海浪助力式近岸垃圾收集设备》
来自工业设计系的严泽鹏,他的家乡在广东的海边,美丽的蓝色世界,一次又一次被垃圾遮掩了曾经的光华。据2010年数据统计,每年大约向海洋投放的垃圾多达800万吨。他不禁思考这些海洋垃圾真的无法收集处理吗?
于是他开始思考以海浪助力的方式收集海洋近岸垃圾的可能性,以此来降低垃圾的危害周期和危害范围。他把这一海浪助力式近岸垃圾收集设备称为“鲸盾SHIELD”,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改进与完善,推进这一设备的设计与实施工作,为海洋生态保护尽一份力。
范晓辰 《怀石·怀沙》雕塑系 导师:王轶男
范晓辰《浸月》雕塑系 导师:王轶男
来自雕塑系的范晓辰,他的提问是什么?或许正是对于传统怎样继承与发展的思考。在《怀石·怀沙》的雕塑中,他塑造了一个自天际坠落的剑客,他飘逸的长袍与披散的长发有魏晋风骨的潇洒也有着写意画中肆意的线条。《浸月》里,曾经巍峨宫阙只剩下斗拱飞檐,以倾斜的角度崩塌着,但金属铸造将原本木构的建筑凝固成了永久,在这里即使崩塌即使损坏,还有一个飞檐的一角划出优雅而完美得曲线,倔强得直指天际。无论是材质、技法、形式、内容如何表现,中国传统的精神内核值得珍视,中华文化的文脉值得延续。
陶瓷系展览现场
顾媛 《过影浮沤》 陶瓷系 导师:章星
丘广宁 《M-U-P》 陶瓷系 导师:尹航
还有来自信息艺术设计、基础教研室、工艺美术系、染服系、环艺系、绘画系、陶瓷系等等的毕业作品。他/她们提出疑问又以作品进行解答。突如其来的疫情触发了美院师生对时代和生命的深层思考,并将这些真实的思考融入各自的毕业创作之中,展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同学们以各自的方式探索作品表达的多样性和可实现性,努力将自己的创作才思与艺术理想呈现给观众,体现出新一代艺术人才的激情与活力。
刘烽 《对影成画》 雕塑系 导师:许正龙
柴鑫萌 《田园速写系列》 雕塑系 导师:许正龙
马晓君《我和我的爷爷》绘本选图 数码版画 绘画系 导师:包林
刘雨潇 《色彩协奏》纸本水彩 绘画系 导师:蒋智南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代表学院致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代表学院致辞中谈到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努力推动了艺术与科学高水准、深层次的互动互融,培养德厚艺精、博学求新的拔尖人才,引领学科建设,服务国家民生,为在综合性大学内建设一流美术学院、中国高等艺术教育走向世界前列提供了清华经验。本次展览是疫情之后首次在线下举办的研究生作品展,意义非凡。正值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这次展览既是清华美院研究生教学成果的公开汇报,也是对国家高度重视艺术与设计和人才培养的指导精神的回应汇报。
陈玉萍 《缺失的边界》 绘画系 导师:邓岩
牛志明《基于维管植物研究的水下机器人设计》基础教研室 导师:邱松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杨冬江主持开幕式
工业设计系副教授范寅良作为教师代表发言
工业设计系副教授范寅良作为教师代表表示,从新中国建国70周年到建党100周年,到亲历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师生们见证了历史,并为铭记这些重大历史时刻做出了专业奉献。中国艺术与设计事业的春天也已经来临,愿大家开拓属于自己的事业,独立成长,自由翱翔。同时,他也将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的那句祝福送给同学们:自强成就卓越,创新塑造未来。
展出作品
田小禾《“顶峰的相遇”——美国哈格利博物馆专利模型展览研究》 艺术史论系
李春晖《内境》 导师:王悦
张玉明 《自然的运行》 雕塑系 导师:陈辉
学生代表、视觉传达设计系研究生刘漪致辞
学生代表、视觉传达设计系研究生刘漪提到,本届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展除了今天开幕的线下展,6月8日线上毕业作品展也将正式上线,媒介的变化促使我们更全面地思考展示的方式。两类展览形式不仅多维度地反映了我们的专业技术技能,更饱含了对人们的生存状态以及社会问题的热切关注。学生们将带着德厚艺精、博学求新的初心,承载着老师的关注和期待,不断进取,勇于创新,为社会为人类创造更好的艺术生活而贡献自己的才干和智慧。
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6月2日。展览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2层4号展厅、4层7、8、14号展厅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B区展厅联合展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