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艺术 > 正文

“风景的天文学”——康海涛作品展在偏锋画廊开幕

2021-06-05 15:14  艺术中国   - 

2021年5月29日,艺术家康海涛在北京798艺术区偏锋画廊,举办了名为“风景的天文学”的个人画展。此次展览是偏锋画廊自2009年以来,为艺术家康海涛举办的第四次个人展览,在这次画展上集中展示了康海涛近三年来的架上绘画新作,共计有14幅作品。该次展览由策展人鲍栋策划,旨在以宏观的视觉分析为出发点来展示康海涛的作品,使观众把注意力聚焦到康海涛对“风景”这一母题的艺术推进上。

康海涛(右)在和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陈文骥讨论作品

四川美院毕业的康海涛,可以称为是标准的学院派,在艺术创作上也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探索欲。多年来他创作的作品,面貌在不断地调整和变化,希望尝试以此寻找出更贴合自己心性的艺术形式和符号。此次展览的作品,较之前更有一种朦胧静谧的抒情美和画面构成美,这也反映了康海涛的锐意探索的艺术性格,以及他艺术视角的变化。纵观康海涛多年来的艺术创作,夜晚与安静是他常表现的母题,在采访交谈中,康海涛表示,多年的“夜游”经验,让他一直以来都有个感触:“一旦到了夜晚,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人的欲望也会在这个时候减少,一些非理性下的绘画灵感会不断地被激发出来”,这种生活经验,成了他艺术创作的根基,他说:“安静,已经逐渐成为了我的创作内核之一”。

展览现场

艺术家面对自然进行创作,等同于让自己同时站在了真实与虚幻之间。如何寻找合适的距离观察自然,表达自然,并把自己妥帖的融入其中,一直以来是各种与自然有关行业的人不断追问的命题。作为艺术家的康海涛对此有他独特的解答方式,他用手中的笔,不断描绘自然投射在他心中的风景,同时据此去不断调整他的自然观看之道。

展览现场艺术家康海涛(右二)和现场观众互动

自然是客观的,但落在艺术家的眼里,就有了千万种不同样貌。通读艺术史不难发现,各个时期的艺术家在表现自然的时候,都带有自己独特的观看视角。而在此次展览中,康海涛的作品呈现出集体“失焦”的画面感,画里的一草一木,一门一窗都显得模糊而又真实,这恰是三年多来康海涛观看体验和艺术心迹最直接的表达,同时也是他三年中艺术观念在画作里的真实阐述和体现。他坦言,这可能并不是他自身的客观理性促使他主动这么去探索,而是在他不断调整与画面、与自然之间的观看距离时,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画面效果。

展览现场

他认为:“如何去观看一个场景、一个事物,在艺术表达的时候尤为重要。我们需要经常在熟悉的场景和视觉图像中里,提炼出一些陌生的东西,只有和真实的经验拉开距离,换一种新的角度重新观察身边的世界,画画才能有新的发现。但其中的根基必须是感动过我的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是我艺术创作的根源所在,这就像一粒会发芽的种子,是必须要有的,而创作出的图像也必须是超越真实的视觉体验”。“就像我画夜景,常有光的出现,这是由于我常年的夜晚出去散步,观察,总结出来的关于“夜”的特征。光对我来说是有灵性、神性的一部分。我觉得画面有光,就像人有灵魂一样”。

展览现场

康海涛说:“艺术家需要学会用开放的心态去观察,只有心开放了,让自己的状态自由起来,对于熟悉的风景,才能发现没有注意过的的视角。在这种对日常景象进行大量筛选、搜集不同视角的过程中,才能积累自己,超越自己。当我们超越了以往正常的理性经验,更注重自己真实的观察感受,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信息量,这也通常会比理性思考能有更多收获”。

展览现场

采访中,当谈到对自己作品内涵的解读时,康海涛表示自己在创作时并未多想,沉重和繁杂的理性思考会让他无法喘息和创作。但是当艺术家的作品在创作完成以后,艺术作品也就同时具有了艺术的独立性和社会性,除作者之外的观看者如何解读它,是它和社会产生联系的关键。策展人鲍栋对此次展览作品就首先有了个人的态度。他说道:“本质上,康海涛的绘画所面对与捕捉的正是这样一个世界,一个无人的,抽象的,理念化存在的世界,一个需要“成像”(Imaging)而不是“再现”(Representation)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们观看的已不是对象,而是观看“观看”本身,因此,查克·克洛斯并不是一个肖像画家,康海涛画的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风景,而是这个间接景观时代特有的观看方式。……这让人不得不让人想到天文学研究,既得面对巨大的天体及宇宙,也得面对基本粒子这类极度微小的事物,又得从遥远对象上依据极其有限的信息做出抽象的判断,亦常常生成出模糊不清的图像。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康海涛的创作方式颇具天文学气质”。

展览地偏锋画廊外景

通过康海涛的画作和策展人鲍栋的评论不难想到,如今互联网的兴起,让人们每天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不能自拔,对身边的真实风景却再少有耐心去沉浸体会,虚拟的、抽象的、非直观的经验在人的大脑中越来越多,相反,现实世界的场景在人脑中的真实投射越来越少。人们每天都在面对自然,面对身边的一屋一树,但又常记不起自己是否真的看过这些真实风景,记忆里充满了模糊画面,大脑中小的局部和大的整体只能彼此互生互连,才能让人由此而想起彼。这是数字时代送给人们的礼物,但也似乎同时印证了罗大佑《鹿港小镇》这首歌里的两句歌词:“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却又失去他们拥有的”。当从这个角度来欣赏康海涛此次展览的作品,他作品中“失焦”的画面效果,不正是人们对真实世界记忆模糊的状态吗?这也正好照应了策展人鲍栋在展览前言中所说:“我们越来越处在一个间接的、抽象的观念世界”。

展览海报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2021年6月27日。

康海涛作品欣赏:

康海涛,《朝阳厂》,2019,纸板丙烯,238cmx182cm

康海涛,《夜曲》,2018,纸板丙烯,224cm x 156.5 cm

康海涛,《等待》,2019,纸板丙烯,158cm x 252 cm

康海涛,《乐园》,2020,纸板丙烯,246cm x 485 cm

康海涛,《树》,2019,纸板丙烯,182.5cm x 244 cm

康海涛,《树丛》, 2015-2016,纸板丙烯,252cm x 182 cm

康海涛,《一隅 》,2019,纸板丙烯,164.6 cm× 131.7 cm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2021清华美院艺术管理论坛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报告厅举行
下一篇:壹美美术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品展开幕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