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艺术 > 正文

甘肃非遗探“产学研一体化” 民间蛋雕“靠上”高校青年

2021-06-11 15:21  中国新闻网   - 

中国侨网图为甘肃“非遗”——天水竹雕。 李亚龙 摄
图为甘肃“非遗”——天水竹雕。 李亚龙 摄

  中新网兰州6月9日电 (闫姣 李亚龙)“希望依托高校的研究力量,借助其现有的专业水平,帮助甘肃非遗培养更多优秀青年传承人,更希望对非遗保护等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形成一种理论成果,吸引甘肃各高校的青年专家学者和学子,扩大非遗保护的队伍。”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刘卫华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6月8日至10日,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共同举办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期间,举行了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教育研究所成立挂牌仪式。

  刘卫华介绍说,接下来,非遗中心将携手高校,共同探讨、研究非遗保护与高校教育的有机结合,也为高校在非遗专业设置及非遗教学方面探索路径和方式。比如,开展课题研究,带动青年教师对非遗进行重点探索,联合开展非遗田野考察,集中开展培训,一对一交流研讨,并出版研究成果。

6月8日至10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共同举办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 李亚龙 摄
6月8日至10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共同举办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 李亚龙 摄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宋元文称,该研究所成立对提高学子非遗保护知识素养、提升文化自信有积极作用。今后双方将着眼于非遗保护和宣传在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继续教育、教改科研、技术服务等领域,探索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甘肃省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孟子为说,目前非遗传承人普遍年龄较大,需要对濒临失传的非遗进行抢救性保护。传承人可能在村庄、在山寨,而高校学子刚好来自各个地区,掌握各地方言,方便与当地传承人沟通、拍摄,甚至传承,“在寒暑假把学生广泛撒到甘肃大地去记录村里的非遗传承人,既完成了他们的拍摄作业,又为社会留下了珍贵的史料,这种形式非常好。”

图为非遗进校园活动中,展示的非遗作品。 李亚龙 摄
图为非遗进校园活动中,展示的非遗作品。 李亚龙 摄

  活动期间,甘肃省非遗代表性项目展演展销、非遗优秀纪录片展播、非遗讲座、非遗学术沙龙等系列活动同时展开。

  在展演现场,“00后”牟肖锋右手握刀,在蛋壳上雕刻出花鸟鱼虫。他从上高中时就对蛋雕手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大学后,通过非遗进校园的活动,成为了蛋雕手艺人的“大弟子”。攻读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他,立志用所学知识展示出蛋雕独有的“气质”,以后也会一直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完)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55件(套)清代外销青花瓷器亮相金上京历史博物馆
下一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陆光正:用传统技艺展现中国发展故事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