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8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1届本科生毕业作品展开幕式暨2021届线上毕业作品展启动仪式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大厅举行。此次开幕式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杨冬江主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院党委书记马赛、院党委副书记吴琼,副院长杨冬江、方晓风,院党委副书记李鹤,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苏丹,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阿里云教育负责人方永新,阿里巴巴集团学术合作总监李贝,以及清华美院各系主任、指导教师代表、毕业生、校内外嘉宾等300余人出席了此次开幕式。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
在开幕式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代表学院首先致辞。他谈道:“今年是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清华大学,首站就来到美术学院,给艺术设计界极大的鼓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要坚持以培养国家需要的、世界一流的人才为目标,以清华大学“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和艺术与科学融合为特色,努力推进教学改革,构建更开放、更包容、更多层次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质量。本次展览的作品立足时代,以新观念、新科技,进行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新的设计应用方法的探索,展现了同学们对生活,对未来,对世界充满个性、特色鲜明的观察与探求,展示了大家良好的综合素质、思辨能力和扎实的艺术功底,以及敢于探索、执着理想、求真务实、大胆创新的时代担当。希望同学们不负韶华,无愧于伟大的时代”。
教师代表陈辉教授
陈辉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在开幕式上也做了发言。他首先对此次展览的学生作品表示了肯定和认可,并为即将毕业的学子送上了美好祝福。随后他说道:“好的大学教育应培养这样的人:奋斗的爱国者、责任的担当者、星空的仰望者、理想的追梦者、求知的探索者、优雅的生活者,还有健康的体魄者”。他鼓励同学们要自立、自强、自信,激励大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并希望他们要有协同合作意识,不畏困难,开拓进取。陈老师以“艺术的光芒将一直为你们闪亮”作为总结,鼓励同学们“人生如棋,落子无悔,仰望星空,躬行当下。”
学生代表亢云姝
作为毕业生代表的亢云姝同学也在展览开幕式上做了演讲。她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碰撞思想、迸发灵感的优秀平台,培养了学生们具有国际前沿性的艺术视野,以及全面综合的学科素质,为同学们的艺术探索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新冠疫情的爆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也催生了展示媒介的变化。线上线下两种展览形式不仅提供了审视作品的新角度和新方式,也预示着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将愈发紧密和多元。作为新时代的艺术设计者,将不忘初心,铭记美院精神,以自强成就卓越,以创新塑造未来”!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1届线上毕业展启动现场
在此次开幕式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1届线上毕业展也同时启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院党委书记马赛,副院长杨冬江,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阿里云教育负责人方永新,以及教师代表陈辉、学生代表亢云姝共同上台,一起宣布本届线上毕业作品展正式启动。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系展厅
这届毕业作品展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首次同步启动的线下、线上双线展览。其中线下展览分三个展区共同呈现,工业设计系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区一层展出,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系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B区一层展出,绘画系、雕塑系、陶瓷系、工艺美术系、信息艺术设计系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2层4号展厅、4层7、8、14号展厅展出。此次线下毕业展共有284名本科毕业生参加,展出作品1000余件。同步举行的线上毕业作品展经由阿里巴巴集团的阿里云技术支持,通过2.5D云端虚拟长卷,共计展示了11个培养单位、484名本科生和硕士生的2000余件毕业作品。这次毕业作品展,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使清华美院学子的艺术理念与作品成果,得到了更好的呈现。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展厅
本届毕业作品展主题为“向多样的世界提问”,每张作品都凝结了师生们的辛勤付出,以及毕业生们对艺术事业的热爱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疫情之下,世界秩序正在被重新书写。清华美院的毕业生通过这个主题,在作品中表达了对当下世界中时间与空间、自然与生命等主题的思考,既保持对社会的关注,也充满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年青的他们不仅能敏锐发现现实中的问题,更具备以艺术为呐喊,去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是秉承“艺术服务社会”崇高理想的新一代“美院人”。
展览现场
本届毕业展以线上、线下方式同步呈现。观众既可前往现场观展,也可登入云端浏览,尽情体会实体与虚拟空间中灵活多变的布展感受,对比同一件作品在不同空间中的微妙变化,享受一场虚实结合的双重观感盛宴。
展览现场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2021年6月24日。
展览现场,艺术中国对陈辉老师以及亢云姝同学进行了现场采访:
展览现场
陈辉:时代越来越开放、多元且包容
艺术中国:今年学生的毕业作品,题材观念都很新颖,您怎么看这一现象?
陈辉:通过今年的展览能够看出学生们在艺术上的探索路径非常的宽了,也不再局限于以往传统的架上绘画,比如国、油、版、雕等传统形式。他们现在的作品呈现的都很立体,与科技结合相对以往更加紧密。比如和人工智能、音响、灯光等技术的结合,把艺术的体验从视觉维度,扩展到了听觉和触觉的维度。这些改变,是更加注重了作品和观众之间的互动关系,例如过去的雕塑作品,你要首先读懂它、理解它,然后才可能被它打动。而现在学生的作品则缩短了这一距离,他们开始更注重自己的作品是否和观众之间气息相连。艺术作品最终要让人产生共鸣,这其中的共鸣实际上就是一个艺术品传递出来的信息能被人捕捉并感受到。当下中国整个艺术发展是朝着多元化方向前进的,从学生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也在尝试对当代艺术进行介入,这也可以说是这个时代下的年轻人,对社会、对审美、对意识观念方方面面的理解和探索。这届毕业生,他们在4年学习当中会碰到各种问题,最后在作品里用各自不同的风貌进行呈现,也算是他们自己对自己四年里学习、思考的一个总结。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雕塑系展厅一角
艺术中国:近两年学生作品跟当下一些科技、理念结合越来越紧密,这种创作趋势是老师有意的引导,还是学生自发的创作趋势?
陈辉:应该说是先有学生在艺术上的自由取向以后,老师再根据他的自由取向施加一个因材施教的教学引导,让他的作品最后能够得以成型。原创可能是学生的,但是这当中老师也会给予很多指导,有的原创也可能会被推翻,有的原创如果能够有更好的探索空间,老师们后续就会给他很多的借鉴和帮助。在创作过程当中,并不一定非得让学生按照一些传统的认知或者理念创作。这个时代是非常开放、多元并且包容的。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展厅一角
艺术中国:在这种新颖的创作观念下,作为指导老师,您怎么看待传统对于教学的作用?
陈辉:每个时期都有承载着各自历史的经典作品和主流观念,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每个时代的传统都不一样。传统也是发展的,如果一味的做一个跟某一时期的传统一模一样的作品,或者直接就是重复传统,那就没有意义了。教学也是如此,一定要在传统基础上进行新的阐发,把传统变得能够在继承的同时,又能赋予它新的时代性,让传统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新的面貌,这是最重要的。
陶瓷艺术设计系 亢云姝 《结·字》
亢云姝:用艺术抵抗人们对手写方式的遗忘
艺术中国:请谈谈这次毕业作品创作的灵感?
亢云姝:我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去年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井上有一的书法展。当时在展厅看到他的作品以后很受触动,他在纸上自由书写、尽情释放自我的创作方式很打动我,在他的作品中,文字的书写和作品形式的呈现都让我从中体会到一种洒脱的人文精神。这让我联想到我们当下社会的无纸化书写以及信息输入方式的变化,让很多人都对手写这种形式慢慢淡忘了,所以我就以此创作了我的这两组作品。
艺术中国:这其中一组是表现的“草书”这种书写的形式吗?为什么会选择这样表现?
亢云姝:是的,主要以中国书法“草书”元素为主题进行创作的。我觉得在中国书法中,草书这种书体很有一种洒脱奔放的书写情绪和视觉美感。
艺术中国:这组作品的制作材料主要由什么构成?
亢云姝:纤维材料和泥浆。
艺术中国:这组作品的创作过程是怎样的?
亢云姝:这组作品的创作过程充满了波折。因为这次创作的选材,并不是传统的陶瓷材料,所以像传统陶瓷制作的拉坯、注浆等方法都不太适用。这组作品由于有纤维材料的介入,需要用纤维材料承载泥浆进行烧制,在烧制的过程中,纤维材料承受不住较高的温度,很容易断裂。另外由于这组作品长度比较长,遇高温收缩不均匀也很容易断裂,使它的形态、褶皱、走向的可控性变得很低。这些都加大了作品最终成型的难度。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1届线上毕业作品展
https://exhibition.ad.tsinghua.edu.cn/2021/
以下为部分学生作品:
雕塑系 付天豪 《舞者》
雕塑系 王路欣 《模样——听海》
雕塑系 李天皓 《白色野兽》
绘画系 王一堂 《雾失楼台》
信息艺术设计系 黄静 《井底之蛙》
信息艺术设计系 王婧 《第N次对话》
环境艺术设计系 苏秦秦 《舞台的想象力》
环境艺术设计系 庄雅乔 《穿透· 砌筑· 边界——以什刹海禅修场所为例 Penetrate · Build · Boundary》
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 马梦雨 《稚羽绚烂》
工业设计系 朴振爀 《智能资源回收设施-Threcycle》
工业设计系 马思然 《先进空间站-三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