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ART MATTERS之馆建筑外观局部©Wen Studio
在天目里地下二层,澎湃新闻记者看到,位于停车场中间的电梯厅正在播放一部以“夏至”为主题的影像,艺术家妮塔·马达哈尔用延时摄影的方式记录了英国英格兰威尔特郡的夏至天空。这是BY ART MATTERS 之馆公共项目“晴雨表”的一部分,从今年的立春开始,“晴雨表”展现与节气相关的作品,以影像组成日历。与此同时,这里也是天目里的设计者、普利兹克奖得主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为整个园区所设计的一个起点:在皮亚诺的构想中,天目里的访客要先从这个地下门厅通向地面,穿过花园,再进入建筑。作为天目里的“能量中心”,BY ART MATTERS 之馆将于今年11月正式开放,而包括“晴雨表”为例的一系列公共艺术项目已经预先向人们展示了这座美术馆的视野。《夏至》(晴雨表)
从地下门厅乘坐电梯通向一楼,会听到电梯里的“音乐”。根据现场导览的介绍,这件名为《四边形》的声音艺术作品属于美术馆公共项目“一年份的诗”,位于天目里四个端点的电梯内,将随着时间、季节以及电梯轿厢里的人数变化而不同,为在此工作或是逗留的人们提供微妙和特别的体验。BY ART MATTERS 之馆馆长弗朗切斯科·博纳米(Francesco Bonami)表示,希望“艺术走出美术馆,步入日常,留在身边每个角落,与我们最真实的工作状态发生关联、碰撞……在这个半开放广场型园区里,你可以从任意方向、兴之所起的地方,开始每日的艺术丛林探索之旅。”之馆效果图
弗朗切斯科·博纳米曾担任第五十届威尼斯双年展和第七十五届惠特尼双年展的策展人,并任职于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等机构。中国艺术世界与西方不同的地缘与文化语境为博纳米带来了完全不同的启发。自2015年起,博纳米带领BY ART MATTERS 之馆团队以No.0、No.1、No.2为名策划展览,从杭州本地艺术生态开始,对中国及亚洲的当代艺术发展现状进行了关注和讨论。与博纳米之前的工作有很大不同,这些“为美术馆和艺术驻留中心奠基”的实践并不遵循于某种行业规范或者价值判断,而是希望在不同的维度里,讨论艺术的更多可能。在接受artnet采访时,博纳米曾坦言,不同于西方艺术机构的工作,“BY ART MATTERS之馆是一场开放的博弈。这种博弈在西方是有限定的。”弗朗切斯科·博纳米
今年11月,博纳米为BY ART MATTERS之馆策划的开馆展或许将解释他所说的这种开放性。展览“A Show About Nothing”(直译为“一场没有主题的展览”)中呈现包括罗伯特·格罗夫纳(Robert Grosvenor)、罗曼·欧达科(Roman Ondak)、提诺·赛格尔(Tino Sehgal)、卡莉·斯普娜(Cally Spooner)、耿建翌、赖志盛等国内外30余位艺术家的作品。展览的标题来源于一部没有主题也没有主线情节的美国情景剧《宋飞正传》(Seinfeld),讲述了四个平常人的生活——与其说主角是演员,不如说他们是最忠实的自我扮演者。这为展览注入了一条幽默线索,也提示了展览中“体验者”、“叙事者”、“创作者”以及“被观察者”等身份的多重嵌套。天目里©Wen Studio
除了开馆展外,澎湃新闻了解到,开幕后的 BY ART MATTERS 之馆将呈现国内外重要艺术家及艺术新秀的多元化艺术实践,以每年三个展览季、每季推出一个大型展览或两个平行展览的频率,在艺术家的创作与对话中,发展美术馆在承载各类艺术创作的能力,为公众展现当代艺术创作的生命力。2022年3月起,美术馆将举办中国艺术家程然的展览“CK2K2X”; 2022年夏季,艺术家组合奥尔加·梅萨(Olga Mesa)与弗朗西斯科·鲁伊斯·德·因凡特(Francisco Ruiz de Infante)将于BY ART MATTERS 之馆呈现一场融合装置、影像、文学、编舞、行为、工作坊等多种形式的展览“二元迷宫”(Maze of Dualities)——两位艺术家将根据展出空间、美术馆周边环境和杭州城市的在地氛围重新诠释过往作品,展开多种形式的“在地干预”。17号楼“之驻”
天目里是普利兹克奖得主伦佐·皮亚诺在中国的第一个建筑实践项目。他以古老的欧洲城市广场作为参照,以清水混凝土为特色的坚固建筑包裹并保护着内部的树木、水景、人行道、广场和公园。皮亚诺这样形容自己的设计:“它就像一个苹果:在硬质界面的包裹下,是一个柔软而丰富的内核。我们希望去创造一个艺术事件的发生器,所以这个内核是立体的,多层次的,绿色的,所有的建筑都围绕着这个内核。”《石之线》
在这个巨大的“内核”中,有位于下沉式广场的枯山水庭院,也有建于屋顶之上的茂密茶园。英国大地艺术家理查德·朗(Richard Long)的作品《石之线》位于草地广场上,由30块来自浙江本地的水冲石构成。艺术家于2019年来到天目里进行创作,当时四周仍是建设中的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