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艺术 > 正文

“风从海上”特展,见证上海美术教育“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2021-06-27 12:44  澎湃新闻   - 

6月26日,上海美术学院“风自海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品展”分别在中华艺术宫和上海美院美术馆两个展区开幕。在中华艺术宫展区主要展出上海美术学院55位教授和老校友的百余件作品;上海美院展区由“刘海粟美术馆馆藏精品展”“百年红色美术文献展”等组成,分别从过去、现在和未来展示了上海美术学院与海派美术教育的关系。
 
在上海美院宝山吴淞院区的建设即将启动之际,如何重振上海“新兴艺术发祥地”和“现代创新艺术策源地”的文化形象,成为当下上海美术教育的时代新课题;上海美院“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话题也在展览中回顾和展开。“风自海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品展”中华艺术宫展区入口作品

“风自海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品展”中华艺术宫展区入口作品

近日,上海美院公布了未来位于吴淞创新城内原型钢厂房旧址的吴淞院区的中标方案,在方案中工作看到厂房长860米,最宽处宽120米,内部高度20米左右。在目前已公布的方案中可知,未来吴淞院区将有教育核心板块、图文信息中心、国际教育联盟与新海派艺术发展中心三大功能板块组成。这也将为上海美院的未来掀开新的一页。
 
上海美院院长曾成钢在开幕式上说:“新时代海派的内涵与外延在不断变化,如何继承和发扬海派美术和海派文化,我们提出了新海派的概念。新海派的核心是融合与交叉,它融合了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美术之长,它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多维度,百年来上海这座城市所凝聚的文化气质和城市软实力以及其中的创新精神,是新海派奋发的源头和活水。”冯远、曾成钢等为展览揭幕

冯远、曾成钢等为展览揭幕

回顾美院发展历程和传承教学理念
 
走入中华艺术宫展区,白墙之上几件大理石雕塑格外醒目,他们分别是来自唐锐鹤的《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宋庆龄先生》、《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以及章永浩的《马克思恩格斯纪念像》,说起他们和上海美院的历史,要追溯到1983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今上海美术学院)在凯旋路挂牌。当时在上海油画雕塑院任职的章永浩,来到上大美院,负责筹建雕塑系,并任系主任。章永浩的《马克思恩格斯纪念像》

章永浩的《马克思恩格斯纪念像》

对于教学,章永浩在扎实基础的同时,鼓励学生多创作,多参加展览。所以在1990年代初,上大美院雕塑系就在业界小有名气,章永浩也一直提醒系里的专业老师,技术上可以教,但创作上不要多教,要让学生自己的创作观念得到抒发。除了教专业外,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正派的做人。而这些教学经验不少都来自于章永浩的老师刘开渠。
 
唐锐鹤的老师也是刘开渠,他从中央美院雕塑系研究生毕业后调入上海自然博物馆工作,因为上大美院的成立来到雕塑系任教。唐锐鹤《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唐锐鹤《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展览入口的几件雕塑对艺术家本身也意义非凡,章永浩的《马恩像》大稿立于复兴公园是一件有指导性意义的雕塑。唐锐鹤的《冼星海》原作收藏于中央美院,《宋庆龄》在建党70周年全国美展上获得铜奖。这些作品也可见上海美院师资的实力。展览中方增先作品

展览中方增先作品

墙面另一侧方增先的作品更为重量级,作为“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与推动者,他与上海美院也有诸多联系,此次展出他的两件作品中,《粒粒皆辛苦》可谓浙派写实人物画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方增先的成名之作,这件作品创作于1955年的版本现收藏于中国美术馆,展出的这件重制于1978年,这件作品以墨线为骨,吸收了西洋绘画明暗、块面的手段,描写一位赶着满载丰收稻谷的马车的农民捡拾麦穗时的专注神情。展出的另一件写生作品则相对轻松,但却依旧是可见其洗练而讲究的笔墨线条自然地融为一体,生动地刻画出女孩的淳朴和深情。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上海美院首任油画系主任廖炯模的油画风景也陈列其中,从这些作品,可以依稀看到上海美院如何一步步走来。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中还有上海美术学院名誉院长冯远,以及邱瑞敏、施大畏、汪大伟、陈家泠、韩硕、王劼音、王孟奇、魏景山、张自申、姜建忠、乐震文、张培成等画家的作品,从中可见学院的不同面向。展览现场冯远(左边)和陈家泠作品

展览现场冯远(左边)和陈家泠作品

陈家泠1963年从浙江美术学院毕业后就在上海市美术学校(1959年成立)任教,在他看来,上海市美术学校像一条船,先后搬迁过梵皇渡路(现万航渡路)1575号原圣约翰大学旧址韬奋楼、漕溪北路、天津路414号等多个校址。直至1983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在凯旋路挂牌。到了2000年11月10日,上大美院从凯旋路30号迁入上海大学宝山校区内,2016年底,以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为基础,挂牌成立了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目前,上海美术学院吴淞院区也将投入建设,并预计在2024年9月入驻,届时这座工业遗存改造而来的校舍,将被打造为具有文化特色、艺术氛围和历史记忆的公共空间,也将为上海美院的未来掀开新的一页。展览现场曾成钢雕塑作品

展览现场曾成钢雕塑作品

中华艺术宫展区这些亲历了美院的创办的老校友作品,勾勒出上海美术学院的海派教学传统。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上溯海派美术教育历史,再看当下的文化思考和创作
 
在上海美术学院展区,策展团队试图打破美术馆的概念,把整个美院变成一个无墙的美院。展厅突破了美术馆的范畴,在整个美院广场包括美院的教室、走廊每一个角落都有老师和学生们的作品。这一展区由“刘海粟美术馆馆藏精品展”、“百年红色美术文献展”、“上海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2021年上海美术学院优秀毕业作品展”四个展览部分组成。展览分别从过去、现在和未来展示了上海美术学院与海派美术教育的关系。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区“刘海粟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展览现场

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区“刘海粟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展览现场

其中“刘海粟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展出了10幅刘海粟在不同时期的精品,体现了其与海派文化一脉相承的艺术历程。虽然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在1952年9月外迁,后合并成为南京艺术学院。但海老的艺术理念却传承于上海这座城市的文脉之中。刘海粟 《四行仓库》 油画 1938

刘海粟 《四行仓库》 油画 1938

展出的十件刘海粟作品包括有“十上黄山”中的《古松图》(1935)、《黄海⼀线天奇观》(1976)、桃花溪(1980)、天都莲花峰(1982),以及油画《北京前门》(1922)、《四行仓库》(1938)、秋葵(1930)、《北京天坛写古柏》(1984)等,可谓多个面向,中西融合,其中除了看到刘海粟的艺术理念外,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上海美专的教学改革也依稀可见。刘海粟《古松图》纸本墨笔 1935年

刘海粟《古松图》纸本墨笔 1935年

比如,1935年的《古松图》,这是刘海粟第三次登黄山所绘,也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刘海粟关于黄山作品。在该画的题跋上,刘海粟记录下了1935年11月,游黄山时在文殊院遇雨,加衣、烤火依旧不能寐,便以“不堪书画之纸笔”写生院前奇古松树中的一棵。左下有蔡元培的题跋,赞美刘海粟画黄山松的笔力,其中更是可见他与蔡元培、康有为的联系。
 
刘海粟的主张或来自康有为的影响,康有为以唐宋绘画与欧洲古典绘画中写实重形的共同点,探究中国画的流脉;另外一位对刘海粟影响很大的是蔡元培,在1918年提出过,“中国绘画始于模(摹),外国绘画始自实写……西洋之所长,吾国自当采用。”上海美专学生龙华写生

上海美专学生龙华写生

伴随而来的是1919年1月15日,《新青年》6卷一号发表了吕澂的《美术革命》和陈独秀的回应《美术革命——答吕澂》。吕澂在文中着重批评当时的美术现状,并以绘画为例指出当时美术的弊端,并不无偏激地指出:“我国美术之弊,盖莫甚于今日,诚不可不极加革命也。”
 
“写生”作为践行“美术革命”的教学方式之一,从1918年春天开始,上海美专就有了“旅行写生”课,如今艺术院校下乡写生的课程正源于此。
 
对照刘海粟的油画作品,虽然早期作品能明显看到后印象对他的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能感觉到他虽然看似取法西方,却融入和突破中国笔墨技法。刘海粟 《北京天坛写古柏》 油画 1984

刘海粟 《北京天坛写古柏》 油画 1984

再看“百年红色美术文献展”中100份文献,其中部分与刘海粟作品互为阐述,文献中所涉及的新文化运动、新美术运动、新兴木刻运动、抗战时期的美术活动,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各项美术事业的发展,呈现出“艺术之物”和“历史之物”复合的展陈特色。《新青年》第三卷(“百年红色美术文献展”展品)

《新青年》第三卷(“百年红色美术文献展”展品)

比如,文献展中陈独秀先生主撰的《新青年》第三卷,第六号(1917年8月1日发行),刊有蔡孑民《以美育代宗教说》。1950年12月出版的由江丰、陈叔亮、野夫、陈烟桥主编的《新中国的新气象》(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编辑)与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版画密切相关。《新中国的新气象》1950年12月大众美术出版社出版(“百年红色美术文献展”展品)

《新中国的新气象》1950年12月大众美术出版社出版(“百年红色美术文献展”展品)

加之,1951年4月出版的,由丁浩、王琦、可扬、赵延年、张乐平、俞云阶、洪荒、凃克、黎冰鸿、叶苗、韩尚义、顾炳鑫、翁逸之、徐甫堡、沈柔坚、陶谋基等27位画家集体创作的《国庆素描集》(中华美术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编),春明书店在1950年代初出版的《图案新编》等,可见当时的封面装帧、书籍插图、海报、广告的图像,也成为上海百年美术的缩影。1951年4月,三一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国庆素描集》(“百年红色美术文献展”展品)

1951年4月,三一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国庆素描集》(“百年红色美术文献展”展品)

石涛编《图案新编》第一集(“百年红色美术文献展”展品)

石涛编《图案新编》第一集(“百年红色美术文献展”展品)

在上海美院美术馆展区,还展出了“上海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和“2021年上海美术学院优秀毕业作品展”,通过师生的对话,能看到师生之间产生的艺术花火。展览作品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视觉传达、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建筑学、城乡规划、书法篆刻及都市手工艺等各个专业方向,有纸张、绢本、画布、木板等传统材料与新材料的相互碰撞,也有多种材料艺术形式的相互交织,还有数字媒体艺术交互装置等新潮想法。“风自海上”在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展览现场

“风自海上”在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展览现场

展览开幕后,“新海派与未来美术教育发展”研讨会于下午在中华艺术宫召开。上海美术学院院长曾成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上海美术学院教授潘耀昌、上海书画出版社原社长卢辅圣、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殷双喜、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杭间、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陈青、上海美术学院名誉院长冯远分别围绕新文科背景下艺术学科的交叉创新发展,探讨新时代上海美术学院和中国艺术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开幕现场

开幕现场

附:上海美术学院的前身——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是上海办学历史最悠久的艺术类高等院校,而其基础是成立于1959年的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她传承了1912年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的海派美术精神;1983年并入新组建的上海大学,定名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2016年12月11日,以上海大学原美术学院为基础,挂牌成立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简称上海美术学院)。
 
注:此次展览由上海大学支持;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上海美术学院主办;刘海粟美术馆协办;展览分别在中华艺术宫15、16号厅、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展览展出至7月18日。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八旬名家吴颐人师生展:百余金石书画聚焦红色主题
下一篇:没有了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